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将从中低端向次高端档次转移,个别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将有所突破,行业整体规模和效益将获得提升,企业在降低成本并保持有效的市场竞争力方面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器械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为向医疗器械强国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年出口额有望超过315亿美元,其中,次高端医疗设备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将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对外贸易占世界医疗器械贸易的比重有望达到10%~12%,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拥有20个以上的自主品牌。其中,将有超过十个品种的诊疗设备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国产高附加值医用耗材和医用敷料类产品将成为世界主流产品。
新兴市场贸易较快增长
过去的5年间,我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主要贸易伙伴的医疗器械贸易持续增长并保持基本稳定的增长速率。未来5年,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将实现较快增长,东盟、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非洲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形成核心企业格局
未来5~10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这对我国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营销网络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并成为产业优势集群区。
重点产品,如影像、体外诊断、免疫、疫苗、生化、血透、监护、高端耗材、植入、家庭康复等领域的产品的研发与投入有望突破“瓶颈”制约。优势企业顺势跨越“拐点”完成重组或整合,从而可望形成一家超过500亿元、10家超过100亿元、50家步入50亿元、百家走进20亿元销售额的核心企业格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可望突破万亿元,占据医药市场40%以上的份额。企业如能从国际产业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的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必将成为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