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工业总体运行平稳,装备工业生产有走弱趋势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9-19  浏览: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共同发布了《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


  《报告》分析了当前工业经济的运行态势,并对下半年的工业走势做出判断。《报告》认为,我国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内外部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和严峻,部分行业增速已有放缓趋势。为应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下一步政策将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来提升工业整体运行水平。


  A、 运行数据1: 原材料工业——主要产品生产增势平稳


  1~7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其中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分别增长12%、12.8%、20.5%和15.3%,主要产品生产增势平稳。


  1~7月,粗钢产量4.1亿吨,同比增长10.3%,其中长材比重由上年44.3%上升至45.5%,板材比重由上年45.5%下降至44.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984万吨,同比增长9.9%;其中,电解铜产量312万吨,电解铝产量1020万吨,分别增长14.6%和6.8%。水泥产量11.4亿吨,平板玻璃产量4.34亿重量箱,分别增长12.7%和13.8%(水泥、平板玻璃为建材联合会统计数据)。烧碱产量1442万吨,纯碱产量1319万吨,乙烯产量916万吨,分别增长17.6%、7.7%和16.9%。


  前7月大宗原材料进口价格大幅攀升。据统计,1~7月,进口原油1.46亿吨,同比增长6.3%,进口均价761美元/吨,同比上涨35.1%;进口铁矿砂3.89亿吨,同比增长7.9%,进口均价163美元/吨,同比上涨39.1%;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201万吨,同比下降22%,进口均价9510美元/吨,同比上涨28.8%;进口废铜263万吨,同比增长9.1%,进口均价3427美元/吨,同比上涨24.6%;进口氧化铝108万吨,同比下降59%,进口均价413美元/吨,同比上涨19.2%。


  重点产品价格高位震荡。据相关协会统计,7月份,国内市场6.5mm高线、16mm螺纹钢月度平均吨价同比分别上涨23.4%和25.4%,6mm中板同比上涨12.5%;铜、铝现货月度平均吨价同比分别上涨32.1%和20.1%。7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度平均出厂价同比上涨34.6%,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同比下降12.9%。硫酸市场月度均价同比上涨75%,纯碱上涨39.9%,天然橡胶(SCR10)上涨46.2%,尿素上涨37.7%。


  主要行业保持较高盈利水平。1~7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1802亿元,同比增长29.2%;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243亿元,同比增长57.3%;建材行业实现利润1583亿元,同比增长62.1%,其中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558亿元,增长1.6倍,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14.4亿元,下降65.9%;化工行业实现2218亿元,同比增长54.9%。


  B、运行数据2: 装备工业——生产、出口增势有所减缓


  1~7月,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分别增长19.7%、21.5%、11.7%、15.8%和17.4%。


  值得注意的是,装备工业生产增势有走弱趋势,出口增势趋缓。据统计,7月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从1~2月的18.1%回落到13.5%,当月增速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部分投资类产品产量下降。7月份,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压实机械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20.7%和65.8%,金属冶炼设备产量下降23.1%,水泥专用设备下降20%,炼油及化工专用设备产量下降6.6%。


  1~7月,装备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125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7月份增长20.3%,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1~7月,机电产品出口59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7月份增长15.8%。


  汽车市场经历了连续十年年均25%的增长,特别是去年“爆发式”增长后,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7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46万辆和10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3.2%;其中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37万辆和248万辆,同比下降7%和4.7%。


  目前,造船业手持订单下滑。受国际航运市场低迷影响,我国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呈减少态势。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84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3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2%,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7.6%。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760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4%,比2010年底下降10.1%。全球船舶市场在经历2003年至2008年上半年高峰后已转入低谷,目前大量只能承接常规普通船舶的企业接不到订单。


  1~7月,装备工业实现利润6356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7.9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97%,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工业实现利润2187亿元,同比增长9.3%;主营收入利润率为8.37%,同比回落0.43个百分点。不含汽车工业,装备工业利润增幅为27.1%。


  C、运行数据3: 消费品工业——食品生产增长较快


  1~7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其中轻工、纺织、烟草、医药分别增长15.5%、10.2%、13.1%和17.3%。从前7个月情况看,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基本平稳。


  食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7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17.4%和18.7%。主要产品中,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增长19.1%,肉类增长20.6%,乳制品增长13.9%,饮料酒和软饮料分别增长13%和25.3%。


  家电产品产销持续增长。1~7月,重点监测的12种家用电器产品中,有4种产品增速超过20%,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产量分别增长19.1%、41.6%和20%。今年前8个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541万台,实现销售额16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和61.9%。


  造纸生产保持平稳增长。1~7月,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6370万吨,同比增长15.6%。纸浆进口价格高位震荡。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进口纸浆816万吨,同比增长25%;进口平均价为848美元/吨,同比上涨12.5%。


  主要纺织产品增势平稳。1~7月,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纱1586万吨、布337亿米、服装138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1.2%、14.2%和11.5%;化纤产量1907万吨,增长16.2%。


  国内棉价大起大落,对行业平稳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指数自今年3月份突破3万元/吨以来,之后一路下跌。7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分别为20123元/吨和28850元/吨,同比上涨10.4%和6.9%,比上月末下跌3933元/吨和1940元/吨。棉花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带动纱线、面料等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萎缩,纺纱企业订单减少,库存迅速增长,开工率明显下降。


  出口增势整体趋缓。1~7月,消费品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8026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7月份增长14.1%。分行业看,轻工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262亿元,纺织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和17.7%,其中7月份分别仅增长13.5%和14.7%,增速呈现逐月回落态势。


  规模以上企业整体效益状况良好。1~7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4600亿元,同比增长30.5%,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52%,同比基本持平;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38.2%,主营收入利润率为4.95%,同比提高0.29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实现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20.7%,主营收入利润率为9.87%,同比回落0.75个百分点。


  D、运行数据4:电子制造业——整体盈利水平下滑


  1~7月,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从月度运行情况看,受出口影响,5月份生产增速一度下滑到11.5%,6、7两个月止跌回升增势基本平稳。主要产品中,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同比增长34.5%,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35%和18.3%,彩色电视机产量增长3.7%。


  出口增势低位回稳。1~7月,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20898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出口比重的37.4%,占本行业销售产值比重的62.2%。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日本地震海啸灾害对产业供应链影响,5月份出口交货值增速一度下滑到6.6%,6、7两个月分别回升到13.8%和14.8%。


  整体盈利水平下滑。1~7月,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1026亿元,同比下降1.5%,主营收入利润率为3.01%,同比回落0.64个百分点;亏损面为24.3%,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227亿元,同比上升73.8%。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0.5%,亏损面达到25.2%;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器件制造业亏损面分别达到25.2%和23.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1.2倍。


  E、制约因素1:内外部运行环境更加复杂严峻


  在实际运行当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对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不尽一致。


  从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看,受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攀升影响,部分行业效益状况恶化。1~7月,石油加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几乎为零,利润同比下降94.8%;而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营收入利润率高达36.04%,利润同比增长37.2%。电子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5%,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73.8%,近四分之一企业亏损经营。钢铁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2.4%,同比回落0.24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17.1%,亏损面高达20%,相当部分企业处在亏损边缘;而上游采矿业主营收入利润率高达12.55%,利润增长58.7%。上游行业利润大幅增长掩盖了下游行业盈利水平下滑。


  从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看,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但困难企业更加困难,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1~7月份,在31万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为4万户,亏损面为12.7%,各月亏损面总体变化不大,但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1~2月为22.2%,1~6月上升到41.6%,1~7月进一步上升到46.9%,困难企业亏损程度在逐月加重。在今年外部运行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量大面广的规模以下小微型企业,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消化成本空间有限,面临的困难更大。


  从不同地区看,中西部增长态势明显快于东部。今年以来,东部地区努力克服生产成本大幅攀升、内外需增长趋缓等不利因素影响,生产、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1~7月,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其中一季度增长12.9%,二季度增长11.7%,7月份增长11.5%;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增加值增速分别只有7.4%、9.1%、11.8%和12.9%,7月份进一步回落4.8%、4.3%、9.4%和10.8%。外需不稳定是东部地区生产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从上半年数据分析,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1%,其中二季度增长15.5%,比一季度减缓3.6个百分点,出口影响销售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考虑出口对上游相关行业产销的间接拉动,其影响程度超过1个百分点。从东部出口依存度最高的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四省产销情况看,二季度四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速比一季度分别减缓2.1个、5.7个、6.9个和2.6个百分点,出口分别影响其增速回落2.4个、2.2个、1.4个和0.3个百分点。从效益情况看,1~7月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09亿元,同比增长24.2%,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59%,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利润同比仅增长14%、0.8%和3.7%。


  以上情况说明,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部运行环境和形势预期更加复杂、更加严峻。尤其是东部地区生产增势趋缓、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盈利水平下滑需引起高度关注。东部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大,对内外需变化反映更敏感,经济运行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更快。


  F、制约因素2: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问题突出


  当前部分行业产业过剩问题突出,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增大。近年来重化工业中重复投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影响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许多产能过剩行业中还伴随着相当数量的落后产能,在炼钢、炼铁、电解铝、焦炭、水泥、化纤等行业中均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十二五”时期仍需淘汰7000万吨炼铁、2.5亿吨以上水泥、600万吨铁合金、4000万吨焦炭的落后生产能力,2011年涉及淘汰落后产能的18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目标任务比去年有较大增加,在人员安置、债务处置、兼顾地方利益等方面面临更大难度和压力。


  由于核心技术缺乏,我国工业转型升级面临重大挑战。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大,但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中国制造”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较低。由于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以研发投入为例,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9%,而国外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普遍在3%~5%左右。《报告》指出,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利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


  G、政策措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提高运行质量


  《报告》分析指出,针对影响工业经济平稳康健运行的问题和矛盾,下一步政策应着眼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完成全年工业经济运行的目标任务,并为“十二五”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是维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当前,落实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调控取向不变,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及时捕捉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重大问题的监测预测,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避免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工业经济运行产生大的起落。加强重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抑制工业品价格过快上涨;密切关注能源、资源、粮食、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产业上下游传导和影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行业宏观信息发布和预警,引导企业合理安排产销衔接,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消化不断上升的生产经营成本压力。


  其次是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工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推进改革,逐步解决制约扩大消费的体制性矛盾,使工业经济形成消费、投资、进出口协调拉动发展的局面。更多运用市场化工具和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将政策重点落在调整结构上。尽快发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的专项规划,并制定推动相关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继续促进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产能过剩行业落后产能减量置换办法。扩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推进工业用电需求侧管理和能源合同管理,发展循环经济。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增强工业经济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自主品牌竞争力。研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基金、创业基金等,引导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推动发展。


  再其次是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支撑力。工业转型升级既要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更要改造庞大的传统产业,这是工业转型升级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传统产业要应对消化当前和今后成本上升的压力,就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前提是要提高目前整个工业的人均资本装备率,而过去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企业技术改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营造全社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环境,在质量品种、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装备工艺等薄弱环节和领域,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最后是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继续落实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形成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抑制和改善投机的氛围,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小企业资金支持,多措并举,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采取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营业税减免等方式,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企业贷款。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密切关注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相互拖欠引发资金链断裂。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市场拓展服务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积极争取各项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等,安排资金给予补助,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一步分行业研究有针对性的扶持小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相关预测

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