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东医疗称于2011年6月27日接控股股东北药集团通知,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将其持有的北药集团1%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华润总公司。华润以51%的总持股比例成为北药集团实际控制人,相应地也是北药旗下两个上市公司——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的实际控制人。
市场对万东医疗重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双鹤药业重组赛科药业的预期变得分外强烈。尽管公司并未明确肯定该事项,但分析师认为,若相关资产整合顺利推进,华润在医疗器械方面实力将大增,远远甩开其他竞争对手。
万东医疗加上海器械
协同效应颇大
去年7月30日,华润北药的重组引发国内医药格局大震动,双方协定打造“央企医药平台”,将医药类资产纳入一家合资公司,并于“十二五”期间赴港上市。彼时关于北药旗下万东医疗和华润旗下上海医疗器械集团重组的猜测便甚嚣尘上,主要原因是两家公司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
一位追踪万东医疗的分析师表示:“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上海医疗机械第一,万东医疗第二,两者结合起来将是行业内绝对的老大,远远超过第二位。”如此一来,华润“五大业务平台”中的医疗设备平台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2010年,万东医疗的业绩明显低于券商预期,仅实现净利润4194.52万元,同比下降38.85%,公司称营收下降是基层医疗设备政府采购项目大幅减少所致。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是万东医疗在X射线机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中投证券曾预计万东医疗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2010年在招标过程中的相互竞争对净利润的损耗约在5000万左右。
若两家公司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将使万东医疗的盈利能力获得极大提高。据估计,目前万东医疗31亿的市值尚有50%以上的提升空间,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整合后正常经营的净利润水平应在1.5 亿以上。
目前,从上市资产来看,华润医药的中药平台以华润三九为核心,化学药平台以双鹤药业为核心,保健品业务平台以东阿阿胶为核心;医疗设备平台以万东医疗为核心。而医药流通平台则包括北医股份、安徽华源等。
双鹤药业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尚未接到与赛科药业或紫竹药业整合的通知。但上述分析师认为,即使双鹤药业牵手赛科和紫竹,产生的“化学反应”也远不如万东和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联姻:“华润旗下的其他化学药都很一般,主要是普药。”
双鹤万东
经营管理或焕然一新
不过,双鹤药业自身的目标十分远大,2011年是公司经营的拐点,公司前期公布的“十二五”目标提出从今年起要用5-7年时间实现医药工业销售过百亿元。据国金证券测算,如需按时完成目标,未来双鹤药业年均必须实现17.7%-25.6%的增长,远快于过去五年9.8%的复合增速。
2010年双鹤药业业绩十分靓丽,全年实现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14.55%,公司预计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为17.51%.但即便如此,17.51%也明显要高于2007-2010年平均6.6%的预算增速。
分析师表示,双鹤药业要实现其制定的增速目标:“主要靠海外市场、新产品、外延性扩张这3个方面。”经过前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双鹤药业的盈源、一君、珂立苏等药物已经进入了收获期。去年公司整个新产品系列的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盈源和一君收入突破5000 万元大关。分析师认为,2011-2013 年期间,双鹤药业的二线新产品将不断增加公司的业绩弹性。从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来看,双鹤药业实现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加9.51%,正在逐步实现既定目标。
另外,多位分析师均认为,华润入主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更多将在管理层激励及未来发展的规划产生作用。
以华润入主三九、控制阿胶的经验来看,其管理层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都是与业绩挂钩:东阿阿胶实行的是考核ROE增长的股权激励计划,华润三九实行的是基于绩效和股价的延期支付奖金计划。两家公司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使得市场人士对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的前景充满憧憬,激励机制的陆续浮出水面将成为两家公司业绩增长的助力器。
而部分人士认为,华润把医药总部从深圳搬至北京,正是在释放与北京市国资委深层合作的信号,华润控股北药集团无疑在“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