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我国铅锌工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十一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我国铅锌冶炼行业也在积极有序地进行兼并重组及境外资源的开发。不过,我国铅锌冶炼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保障程度低、缺乏产品价格话语权等情况。因此,亟需加大行业改革力度,实现我国铅锌冶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背景资料
我国铅锌矿基本情况
铅锌是我国优势矿产矿资源。我国铅矿查明资源储量3481.80万吨;锌矿查明资源储量9172.35万吨,储量及基础储量仅次于澳大利亚、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铅锌矿资源表现为以下特点:第一,大矿少、小矿多,大型铅矿仅占全部矿床的1.5%,大型锌矿占全部锌矿的4.5%。第二,富矿少、贫矿多,高于3%的探明铅储量只占全部探明储量的30%左右,锌矿床品位略高,但仍有35%以上的锌矿品位小于4%。第三,铅锌储量、基础储量保证年限不高,铅储量不足4年,锌为5年;铅基础储量5.6年,锌7.4年,虽然储量丰富,但后备资源缺乏,可供规划利用的资源储量不多。第四,国内铅锌业矿山以小企业为主。第五,随着国内铅锌冶炼产能的扩张,国内铅锌原料的进口也在迅速增加。
从储量分布来看,内蒙古、云南、湖南、广东和甘肃是我国主要铅锌资源分布地,其储量都超过100万吨,这5省的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2%。
我国铅锌冶炼行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以独立的铅生产企业和锌生产企业为主,铅锌综合企业占少数;铅锌深加工产品少,国内企业产品差异性小,品牌效应不明显;国内铅锌价格透明,贸易商和物流公司作用大,有一定的投机机会;是有色金属行业集中度最低的,依靠国内消费市场和低环保成本有一定的行业竞争力。
据中国有色金属[0.15-1.31%]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的铅锌企业1374家,其中采选企业754家,冶炼企业620家。全年铅锌行业总资产2070.7亿元,占有色金属行业总资产的11.6%,其中采选业752亿元,冶炼业81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241亿元,其中采选业771亿元,冶炼业147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55.1亿元,其中利润147.5亿元,采选业实现利润84亿元,冶炼业利润63.5亿元。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生产国之一。2000年国内精铅产能在110万吨,2010年精铅产能快速增长至498万吨;2000年锌冶炼产能在170万吨左右,到2010年锌冶炼产能高达633万吨。铅的冶炼工艺几乎全是火法,湿法冶炼至今仍处于试验阶段。铅精炼方面,我国基本上采用电解精炼工艺,而俄罗斯和欧美主要采用火法精炼。锌的生产工艺分为火法和湿法,目前主要的生产工艺是湿法,该工艺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产连续化、自动化和原料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
铅锌冶炼行业产业结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湖南、两广、滇川、西北等五大铅锌采选冶炼和加工配套生产基地,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我国铅锌冶炼企业众多、布局分散、规模有限。2001年我国前10位铅、锌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比例分别为52%和64%,2008年降为37.5%和45.5%。铅锌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但只是矿山、冶炼厂数量与产量的简单放大,市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采选冶炼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