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几年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由于发展海上风电不占用陆上土地,而且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适宜于大规模开发,因而海上风电已成为未来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近海风能资源,10m高度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亿kW,其中实际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kW。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全球低碳经济的浪潮中,海上风能的开发如火如荼。尤其是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海上风电成为很多地方政府以及大企业集团眼中新的投资热点。华经纵横认为,海上风电已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首先,国家政策推动海上风电发展。
2010年1月由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加大了海上风电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办法》明确规定海上风电开发必须先规划、后建设;在中国开发海上风电项目的企业必须是中资企业或中资控股企业;海上风电项目必须经过核准并取得海域使用权后方可开工建设;企业如果在项目获得审批后两年仍未开工建设海上风电场,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将收回项目开发权,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同时收回海域使用权。
2010年3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表示,“优先发展海上风电机组产业化”。同样在2010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中国首轮海上风电首批特许权招标,并已经向辽宁、河北、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11省份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可见,国家开发海上风电的步伐正在加快。
其次,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为契机,海上风电开发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加强。
海上风电是风电行业内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领域。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的发展。
以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为代表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并网运行后各项指标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将对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应以此为契机,整合企业、科研机构各方面研发资源,重点提升核心设备的研发能力,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施工和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为我国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最后,海上风电产业链初步形成,有利于促进海上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海上风电项目涉及的产业链包括整机、叶片与材料、海上施工、轴承与齿轮、海上防腐、认证、输配电、投融资等。中国政府、风电行业重点整机和重点产业链厂商正倾力打造中国海上风电产业链。
目前具备发展海上风场的地方政府如江苏省、浙江省正大力开建风电产业园区,寄望通过沿海风电场的建设,带动风电装备等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
根据 “十二五”能源规划和可再生能源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形成海上风电的成套技术并建立完整产业链,2015年后,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将达到3000万千瓦。
声明:华经观察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L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