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华经纵横:稀土材料成为新材料“十二五”规划新亮点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9-16  浏览:


  2011年9月上旬,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一届新材料博览会中,工信部领导首次透露国家有关新材料规划的相关政策。到2015年,努力使整个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提高新材料产品的综合保障能力至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

 

  华经纵横结合新材料博览会信息对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做前瞻性解读,我们认为,稀土材料将成为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绝对看点,未来五年将是稀土材料发展的黄金时期,这项研判是基于如下几点认识:

 

  第一、政府政策领域明确释放支持信号

 

  根据政策制定者释放的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的相关信息,稀土功能材料在规划中位列首位,未来将向着多方向、多功能的领域发展。稀土材料主要是指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和抛光材料,应用相当广泛。未来几年,国家将致力于提高稀土元素的利用价值,行业政策指向性十分明显。

 

  第二、下游需求上涨才是真正的动力

 

  华经纵横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最终来自于市场,促动稀土材料发展的本质原因就是其广泛的应用需求。从下游的应用来看,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汽车、机械、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电子、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和原子能工业等领域,近年来,这些下游领域发展迅速,无疑扩大了对稀土材料的需求。

 

  在此我们以混合动力车为例,每部车将使用25磅以上的稀土,合11.34千克,其中稀土磁性材料用量大约在2千克左右。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有可能带动稀土材料新的需求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过风电装机将超过9000万千瓦,稀土永磁材料需求达到6万吨。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年产量将超过30亿只,需要稀土荧光粉约1万吨。

 

 

 

 

  第三、稀土材料相关技术奠定发展基础

 

  华经纵横认为,要想使得国内稀土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技术是关键。中国现在有一支强大的稀土研究队伍,也有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方面的研究基地,还有过硬的硬件设施,相信用五年时间,中国的稀土科研技术和能力都能提升,追上欧洲、美国、日本。

 

  总之,第一届新材料博览会上透露的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内容,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新规划出台后对行业的指向作用必然会显现,将使得稀土材料长期受益,随着下游需求市场逐步放量、关键技术逐渐突破,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将是我国稀土材料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此,华经纵横对稀土材料作如下研判,作为对企业的参考:

 

  (一)产业链下游将受益

 

  目前我国稀土生产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对稀土材料的深加工技术仍然不高,要想使得我国稀土产业链整体国际竞争力提升,未来稀土材料行业在发展中必然要重视下游最终产品的生产和研制。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稀土产业链下游的发展将对整个行业产业极大影响。

 

  (二)产业“遍地开花”

 

  根据统计,我国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稀土矿床、矿点和矿化地。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如果未来几年国家加大力度发展稀土,做大产业规模,行业将呈现“遍地开花”的区域特点,以成熟企业带动整个区域共同发展,产业集群的特点较为明显,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的重点不尽相同。

 

  声明:华经观察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Larry)


相关分析

相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