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华经纵横:功能薄膜新材料系列之舍我其“水”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10-13  浏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淡水资源短缺格局逐渐恶化,水体污染事件也层出不穷。远有黄河断流,近有福建紫金矿业水污染、云南曲靖镉污染等事件。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发现这也给水处理膜材料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标准的提高,也将有助于行业的爆发性增长。


  根据 2005年世界人均淡水资源总量统计,中国人均淡水量仅为2156万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淡水量的三分之一。华经纵横认为和淡水资源相关的海水淡化、生活污水再生、工业中水回用在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解决水资源缺乏与污染的重要手段。

 

 


  (一)海水淡化前景广阔


  全球海水淡化设备年均市场容量约40亿美元。在我国,相比南水北调,对于北方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在中国更具有现实价值,目前我国已有的淡水处理项目的平均成本是5.62元/立方米。2005年,国家发改委、海洋局、财政局等三部委联合下发《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2010年海水淡化量目标80~100万吨/日,2020年达到250~300万吨/日的目标。


  按照规划,到2020年,新增海水淡化产能为170~200万立

方米/日,以投资成本5000~6000元/立方米·日来估算,未来10年海水淡化投资金额为85~120亿元,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其中膜组件占比在15%左右,海水淡化膜的市场空间在12~18亿。

 

 


  海水淡化中的脱盐是系统的核心,这要利用反渗透膜(RO)技术。目前,国内从事RO膜生产的仅有时代沃顿、杭州北斗星以及北方葫芦岛三家企业,共占据国内RO膜市场份额的10%左右。然而,我国的中空纤维RO膜尚不能用于海水淡化,只能用于苦咸水的淡化,或与中空纤维超滤膜一起用于处理生活或工业废水等。另外,RO膜还大量适用于工业领域,如工业给水(除盐)、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等领域。因此可以预见我国海水淡化领域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二)生活污水净化爆发式成长


  “十二五”期间,COD指标和新增的氨氮指标的总量控制主要在生活污水领域,水质标准的大幅提高使膜技术的竞争优势凸显,MBR(Membrane Bio-Reactor 即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等膜技术在全国的应用推广进程和普及程度可能超预期。


  国内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以360亿吨/年测算,预计2015年污水处理率将提高到90%以上,按照MBR工艺的使用率30%,MBR技术的累计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60亿)。以水处理量1吨/日的用膜量在2平方米,膜材料2~3年更换一次,2011~2015年国内总计膜消耗量近1亿平米,以60元/平米的单价测算,平均每年膜产业产值在12亿元。

 

 

  声明:华经视点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Amy


相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