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国内铜精矿出现供应短缺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一季度国内铜精矿产量为26.7万吨,同比增长10.5%;铜精矿实物量进口142万吨,同比下滑16.8%。2、3月份铜精矿进口量减少,使得一季度国内铜精矿供应出现短缺,短缺量约为5.3万吨铜。
(二)精铜产、消同比均有增长
近年来国内铜冶炼产能不断扩张,随着新产能的陆续投产,推动精铜产量增加。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一季度国内精铜产量为119.5万吨,同比增长10.3%。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1-3月份,在国内主要用铜产品中,除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产量同比有所下滑,变压器产量同比增幅较小外,汽车、空调、电力电缆等产品产量同比均有两位数的增加。一季度,国内精铜供应过剩约1.2万吨,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一季度,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021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电源和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6%和下降5.9%,电网投资所占比重下降到40%。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12亿元,其中水电155亿元,火电207亿元,核电152亿元,风电91亿元,水电、核电、风电合计投资额比重上升到65.9%,火电投资比重持续下降。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09亿元,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994万千伏安、线路长度3614千米。电力行业投资依然稳健发展,对铜消费有利。
(三)精铜进口下滑,废铜进口增加
据中国海关统计,1-3月,中国精铜进口量为59.6万吨,同比下滑21.1%。出口继续增加,1-3月,累计出口7.9万吨,同比增幅在1000%以上。这表明,在铜价"外高内低"的局面下,出口依然是部分供应商的选择。伦敦金属交易所亚洲仓库连续出现铜库存增加情况,无疑与中国保税区转口出口有关。
据海关统计,1-3月,中国进口废铜实物量99.8万吨,同比增加2%,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市场对铜原料的需求,减轻了国外对中国铜市场需求的担心。
(四)国外铜价创历史新高,国内相对疲软
受全球经济复苏、美元持续走软、中国进入加息周期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铜价在2月中旬之前持续保持上涨态势,并于2月15日创下10190美元/吨的历史新高。此后,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北非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日本强烈地震并发生核辐射危机等事件影响,市场开始对未来前景担忧,铜价失去继续上涨的动力,陷入高位震荡格局,在9000-10000美元/吨区间运行。2011年一季度,伦敦金属交易所当月期铜和三个月期铜价格平均分别为9561美元/吨和9644美元/吨,比上个季度上涨10.7%和11.9%;同比涨幅则分别达到33.4%和32.9%。
一季度国内市场铜价相对疲软,多数时间处于被动跟随外盘变动。出于对铜价过高的担心,多数消费商主动削减库存,从而使得现货市场需求较弱,对铜价形成压力。2011年一季度,上海金属交易所当月期铜和三个月期铜价分别平均为71654元/吨和72282元/吨,环比上涨10.9%和11.1%,同比上涨22.5%和22.1%。
二、市场预测
预计二季度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铜期货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衍生金融商品,价格走势对宏观环境十分敏感。尽管二季度是铜的消费旺季,但由于美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尚不明朗,全球金融形势不支持铜价上涨。
预计二季度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在需求的带动下,国内精铜产量仍会稳步增加。此外,日本地震导致该国两家冶炼企业暂停生产,部分原料将转发到中国,国内市场铜精矿短缺局面将有所改善,有助于精铜产量的增加。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