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举行的2011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表示,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不能用“快速发展”来形容,“腾飞”二字显得更加贴切。现在与其说我们应该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不如说我们应加快步伐,满足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需要。
黄晓庆认为,移动互联网已呈腾飞之势。在发展之初的10年,传统互联网拥有1.03亿用户,而移动互联网拥有2.06亿用户,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正在赶超传统互联网。
通信行业将继续快速发展,互联网移动化的趋势十分明显。爱立信预测,移动宽带用户数在2011年将突破10亿,在2015年之前将达到38亿。Enfodesk预测,在2012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数。尽管如此,移动通信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黄晓庆指出,有人说当人们人手一部手机时,移动通信市场就饱和。其实不然,移动互联网将使移动终端渗透率达到200%~500%。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除了手机以外,还可能拥有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未来甚至汽车都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终端。
黄晓庆说,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带来了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中国移动2011年上半年无线上网流量同比增长了156%。摩根士丹利预测,与现在相比,2013年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将增66倍。
在谈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时,黄晓庆表示,业务形态与用户行为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门户网站的优势已不明显,用户将注意力转向社交网络。手机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据调查,用户在使用手机时超过六成的时间是用于通信之外的新应用。同时,移动互联网使得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加快了行业融合,移动电视、电子阅读、移动支付和物联网等融合类应用正蓬勃发展。
黄晓庆还指出了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三大优势。
第一,中国移动拥有智能、优质的信息管道。可管可控的信息管道,能够快速、稳定、低价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流量的业务收入正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的新引擎,但是,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量收不同步”已经成为所有运营商面临的难题,打造智能管道,做好流量经营成为当下的不二选择。
“中国移动不仅要做智能管道,而且要做智能优质管道。”黄晓庆解释说,智能优质管道首先是优秀的管道,传输速率更快、价格更便宜、更绿色环保、服务更多用户。其次是智能管道,可以针对不同用户与应用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目前,中国移动正在推进2G、3G、LTE、WLAN四网协同发展,协同多种网络能力;加强管道感知,实现可视化运营;加强管道的流量管理,实现精细化、差异化流量经营;加强管道的流量优化,提升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和用户体验;推动管道智能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第二,中国移动具有“端”“云”结合的聚合平台,有利于促进创新、分享和公平竞争,形成规模效应。黄晓庆表示,中国移动将加速云计算战略布局,推动移动互联网终端快速发展,力争贴近用户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第三,中国移动拥有宝贵的庞大的用户资源,利用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将带动应用产业化发展。
在就TD-LTE规模试验和国际化进程等问题接受本报专访时,黄晓庆指出:“TD-LTE规模技术试验已基本完成,中国移动正在积极筹备第二阶段的扩大规模试验,最快可在明年展开试商用。”他介绍说,由工信部组织、中国移动实施、产业链企业广泛参与的TD-LTE规模技术试验在六城市的开展情况良好,北京的TD-LTE演示网也将于年内完成。目前,TD-LTE已经形成了通信研发制造企业广泛参与的完整产业链,具备了较成熟的端到端产品,包括TD-LTE数据卡、平板电脑、CPE、移动热点设备、TD-LTE+TD-SCDMA/GSM多模双待智能手机等形态丰富的终端产品。
“3G时代,TD实现了我国通信标准的突破,那么4G时代,TD-LTE将实现我国通信标准的跨越。”黄晓庆认为,TD-LTE将是中国通信业在全球通信版图中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契机。了解到,作为中国主导的国际化标准,TD-LTE已经赢得了国际产业界的广泛支持。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王晓云介绍,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家运营商正式启动了TD-LTE商用服务,35个TD-LTE试验网络正在建设中,10家运营商制定了TD-LTE的商用计划,主要分布在印度、中东和美国。预计2011年年底,TD-LTE的基站数量将达到6500个左右,2012年年底将达到30000个左右。
中国移动正与各类国际组织积极合作,共同推动TD-LTE走向世界。2011年2月,中国移动联合7家运营商发起了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这一阵营包括32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并成立了8个工作组,在频谱、终端、测试、架构、新技术和网络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