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以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2658.5亿元,同比增长64.6%,增幅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快17.4个百分点。
今年前10个月,合肥市高新区新能源光伏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3亿元,同比增长近7倍。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安徽省将其作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突破口。今年前三季度,全省“861”行动计划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104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9%,形成竞相发展、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兴产业增加值翻一番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前10个月,合肥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63.8亿元,同比增长49.7%,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更加突出。阜阳市着力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前三季度实现产值 40亿元,同比增长121.5%,增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蚌埠市投入逾7亿元财政资金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三季度全市新兴产业总产值达185.5亿元,居全省第四。铜陵实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步走”战略,大力推进200多个项目建设,力争新兴产业今年产值超30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快速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推动转型发展:上半年,合肥市新能源、新材料、公共安全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94.1亿元,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6%,占该市生产总值比重接近14%;芜湖市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8亿元,拉动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的电子信息产业、芜湖的新材料产业、蚌埠和亳州的生物产业发展迅猛,三者的产业产值在全省所在产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5.9%、27.4%、40%以上。合肥市高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培育领军企业,正在加速崛起为国内外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公司建设的16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100亿元人民币,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单体工厂;晶澳(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3GW太阳能电池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安徽省各地还依托高新区、开发区等平台,引导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贯通产业链条。今年前三季度,引进1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培育100个左右领军企业、建设10个左右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的 “千百十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芜湖光电产业基地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京东方光电科技、三安光电、德豪润达三家公司的产值分别占全省该产业的比重为6.1%、2.2%和2.2%。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合肥海润光伏科技公司的产值分别占全省光伏产业的比重为20.1%、6.4%。
金融资本与创新型产业加速对接。前三季度,全省引导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14支,向84个创新型企业和项目投资26.7亿元,积极培育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提升科研实力,加快成果转化。前三季度,全省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增幅均居全国第二位,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54个,同比增长15%,居全国第七位。创新型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聚集工程”的启动,安徽省正在加速培育引进扶持100个左右创新团队、1000名左右国内外技术领军人才和1万名左右高技能人才,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基。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更加突出。前三季度,全省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新增国家创新型企业9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居全国第一位。随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阵容”越来越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蓄,爆发力必将持续释放,从而为安徽省的转型跨越注入强劲动力。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