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电力紧张、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大力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取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上万亿元台阶、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关口,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发展的可喜成绩,为实现“十二五”工业经济良好开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在曲折中实现较快增长,产值增加值规模获得双突破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4091亿元,增长20.8%,排全国第6位,西部第4位。从各月累计增速看均超过19.0%。1至2月累计增速为19.0%,经过努力,6月、7月累计达到年度最高点21.1%;8月以后受电力紧张影响,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20%以上,8至10月累计增速分别为20.5%、20.1%和20.1%;经过各级各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11月累计增速回升至8月份水平,12月继续回升至20.8%(见下图)。

(二)轻工业贡献增大,轻重工结构保持稳定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4%,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贡献率27.0%,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2%,与上年持平。全区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贡献率73.0%,同比回落6.0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0.8%,与上年持平。
(三)35个行业和近九成主要产品实现增长
在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占行业面的97.2%;20个行业增速超过20%,占行业面的55.6%;13个行业增速比上年提高,占行业面的36.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受钦州中石油项目投产后的强劲拉动,同比增长1.5倍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

近9成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全年全区重点监测的26个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3个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占主要产品面的88.5%。塑料制品392.39万吨,增长5.1倍;原油加工量1108.01万吨,增长1.9倍;化学农药原药8.53万吨,增长23.8%;饲料965.37万吨,增长23.3%;机制纸及纸板235.51万吨,增长22.5%;水泥8640.07万吨,增长19.9%;精制食用植物油131.68万吨,增长19.6%;化肥96.12万吨,增长16.2%;钢材1759.33万吨、增长14.6%。
(四)产销形势较好,累计产销率95.1%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总量近1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37.0%。36个大类行业中全部实现同比正增长,16个行业增速同比加快,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214.7%、32.9%、35.6%、51.1%和53.2%,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48.2、6.7、5.6、3.3和3.1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41.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30个出口行业中,2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占行业面的86.7%。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5.1%,在36个大类行业中,产销率超过96%的有14个行业,占行业面的38.9%。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销率超过100%,分别达到107.2%和100.1%;有20个行业产销率同比提高,占行业面的55.6%。

(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领先发展
北部湾四市合计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4%,分别比全区平均水平和上年提高15.6和12.0个百分点;北部湾六市(南、北、钦、防、玉、崇)合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7%,分别比全区平均水平和上年提高9.9和5.8个百分点。
北部湾四市(南、北、钦、防)中,钦州、北海、南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1.4%、47.1%、23.6%,分别高出全区水平70.6、26.3、2.8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提高49.6、5.0、5.8个百分点;防城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9%,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当前广西工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部分行业影响显著
2011年广西按照国家要求实施房地产限购及购房登记备案制度取得成效,1至12月广西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24.4%和5.0%,增幅比上年回落23.8和12.2个百分点。房地产政策间接地影响广西部分建材行业和产品的生产,其中水泥及石膏制品制造、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增加值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0.2、24.9、140.7和25.0个百分点;商品混凝土、砖、卫生陶瓷制品和铝材等产品产量增长下滑,分别比上年回落20.9、11.6、20.1和50.6个百分点。
国家2010年12月31日取消了汽车下乡优惠政策后,对广西汽车生产影响较大,特别是广西汽车产品结构单一,拳头产品微型车的目标市场恰好在城镇和农村,补贴的取消直接影响到广西微型车的销售。全年广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8.8%,比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汽车产量增长4.2%,增速比上年回落11.1个百分点,其中微型车(排量<=1升)和载货汽车分别增长1.4%和下降24.3%,增速比上年回落17.3和41.1个百分点。
(二)大中型企业增长乏力,贡献率下降
广西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速和贡献率分别为10.3%和26.2%,分别比上年回落5.8和7.2个百分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速11.1%,低于全区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
(三)工业品购销价格持续倒挂
2011年,广西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体水平同比上涨10.0%,分别比上年、1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2、1.7和1.5个百分点;广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体水平同比上涨8.5%,分别上年同期、1季度和上半年回落3.5、0.7和1.0个百分点。

2011年工业购销价格一反上年正常情况,出现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持续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全年持续价格倒挂的异常现象,1至12月购进比出厂价格的涨幅高出1.5个百分点,价格剪刀差严重影响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
(四)非公工业发展放缓
规模以上非公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3.7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3%,贡献率8.3%,分别回落11.3和9.0个百分点。
三、2012年展望和对策建议
(一)2012年展望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好中求快”的总体要求,广西工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必将呈现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经济发展加快转型、需求结构趋于协调等新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广西企业竞争力逐步提高,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果显现,国家已明确把广西建成与东盟合作新高地;自治区出台的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等一系列文件,政策效应持续发挥,广西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区加快打造“14+10”现代产业体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传统产业进一步得到优化升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拉动,以及南宁富士康、梧州陶瓷工业园和北海中石化炼油等一批新兴项目的投产和达产提供的强大支撑,2012年工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工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化规划及政策引导,全力做好经济运行协调服务。一是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学习研究“十二五”时期国家各项宏观政策的解读和贯彻力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抓好产业布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项目倾斜,切实推进产业发展。二是关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不确定的蔓延,积极应对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对我国实体经济出口造成的影响。三是切实抓好煤电油运综合保障和协调,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步伐,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企业优质量、提效率、增效益的作用。四是做好对企业的政策引导工作,对有市场的行业和产业要尽可能地扶持和鼓励多生产,帮扶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尽快生长和壮大。
2、抓项目促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14+10”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建立重点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和督察检查;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大力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以投资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抓好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建设。
二是建立多种投入机制,强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而催生的一批产业代表未来经济和技术发展趋势。经济后发展地区要实现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必然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发展初期属于弱势产业,应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创新能力建设等。
三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体系为支撑,开展“质量兴桂”活动,建立完善国家、自治区、市三级技术中心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带动和示范作用明显的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工业品牌经济,提升工业产品质量,提高新产品产值率。
3、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着力发展强优企业,支持大中型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积极引进一批10亿元以上成长性高、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提升产业和产品结构。切实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扶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文件要求,加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通过政策倾斜、强化管理等手段,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借助国家新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特别是金融扶持政策,借鉴国际国内发达地方经验,利用地方金融机构平台,出台积极措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合力缓解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特别是高新企业融资难的老大难问题。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向集约化、规范化、集群化发展。
4、加强指导,切实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松绑、助力。观念束缚、体制性障碍造成相关政策不配套、融资难、经营者整体素质等是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是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政扶持、减免各种收费、挖掘土地潜力、创新融资举措、健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服务平台、推进集群化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企业,引导中小非公企业与支柱产业配套,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走“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子,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依托的产业体系。三是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园区建设,引导非公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四是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运行质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动非公企业产权结构由单一化、个人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五是加快管理创新,引导非公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运作,加强财务、营销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