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广药6月初推红罐王老吉 称与加多宝还有合作空间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5-22  浏览:


  价值1080亿的“中国第一品牌”王老吉商标许可仲裁案,历时380多天后终于落幕。5月21日下午,广药集团召开有400余名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王老吉凉茶发展规划,提出“136发展方略”,要把王老吉从民族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预计2020年王老吉凉茶将实现600亿的销售目标。


  广州药业和白云山本月11日发布公告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签订的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在收回红色罐装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后,广药集团如何做大做强王老吉,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广药集团市场策划部部长陈志钊说,当前,广药集团确定了王老吉“136发展方略”,即“一个目标、三种路径、六大战略”:围绕着把王老吉从民族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这一目标,通过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和虚拟创盈三种发展路径,从人才、科技、品牌、资源、标准和国际化六大战略对王老吉进行立体打造。


  据陈志钊介绍,在发展路径上,广药集团首先会做好产品经营,在仲裁结果出来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涉及原料供应、渠道流通、终端销售等环节的众多上下游合作伙伴已经纷纷表示加入广药集团合作运营体系。目前,王老吉凉茶的招商和销售布点等工作已经部分就绪。红罐王老吉6月初将登陆市场,与现有的盒装王老吉形成互补。


  在资本运营上,广药集团将邀具有合作诚意、拥有资源优势和综合实力的合作伙伴,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合力推动王老吉凉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虚拟创盈方面,在确保王老吉品牌资产保值增值和凉茶饮料品类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广药集团会考虑在关联性较强的品类上,有选择地授权经营,灵活利用社会渠道和资源实现创盈。


  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收回红罐王老吉之后的产品格局,广药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倪依东说,王老吉凉茶系列产品经营格局,将从过去的“红绿相争”,变为今后的“红绿相映”。王老吉红罐和绿盒装凉茶,将会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从中远期来看,广药集团将建设不同的生产线,针对不同的消费口味,提供更加细分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倪依东表示,2010年后,加多宝在生产红罐王老吉产品,至今已有非常巨大的利润。对此,广药集团将研究分析如何索赔,同时以积极协商的态度来和对方沟通。事实上,广药集团收到仲裁决议的当天,就向对方发出公函,但至今未得回复。“我们希望在我们认为的最后期限内,得到对方的答复。”“在一定的前提下,我们(广药和加多宝)还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广药集团表示,红罐王老吉6月初登陆市场,此举今年可为王老吉系列产品增加数十亿销售收入。


  加多宝广药欲演红罐争夺战一家独大局面或改变


  “中国第一品牌”王老吉商标案刚落幕,正宗凉茶争夺再掀战火。广药集团昨日召开媒体说明会,宣布将于6月初向市场推出红罐王老吉,与加多宝同台PK。


  对于商标侵权索赔事宜,广药并未明确表态。仅表示将“继续研究分析”,并称“在收到仲裁之日起,已发出公函,要求协商解决侵权问题,尚未收到对方回复。”


  两公司均称拥有红罐


  由于加多宝“换装”产品早已铺开,6月初,加多宝、王老吉两大红罐凉茶将于市场并存。


  在5月16日加多宝的媒体说明会上,公司强调称,“加多宝集团拥有红色罐装罐体包装外观的专利,这一权利将受法律保护。”昨日,广药却给出了相反说法。


  “广药根据仲裁结果收回红罐王老吉生产、经营权,由于红色包装同样受到保护,该装潢商品需受广药授权,方为合法。”王老吉商标仲裁案普通代理人倪伊东称。


  他还表示,裁决已于5月9日作出,作出之日起生效,红瓶、红罐王老吉生产经营权即回到广药手中。这意味着,广药对市场上存在的与“王老吉”容易产生混淆的包装有权进行追溯。


  此言论显然剑指加多宝,目前,仍可轻易买到一面印有王老吉,一面印有加多宝字样的红罐凉茶产品。


  放言8年后年销售额增近60倍


  王老吉商标案仲裁结果出炉后,广药此案中获胜的优势能否延续到凉茶市场,还有待考察。


  数据显示,2010年,加多宝红罐王老吉凉茶的销售额在150亿元左右,大约占整个包装凉茶市场份额的70%;广药生产的绿盒王老吉年销售额在10多亿。


  广药市场策划部部长陈志钊表示,对王老吉凉茶今年内实现几十亿销售额比较乐观。“预计2020年将实现600亿的销售目标。”以此目标计算,未来8年,王老吉的年销售额增长近60倍。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