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康辉铜业负债8亿 主业被迫停产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8-30  浏览:


  根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披露:8月28日,光大银行杭州分行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湖州新元泰微电子有限公司、中科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公司实际控制人洪汉民。而康辉铜业由于对洪汉民旗下企业有担保责任,也被列入被告行列。


  据参与庭审的人士称,被告方及代理律师均未出席庭审,不到一小时,光大银行杭州分行所提起的两起诉讼的一审即告结束。


  2011年10月25日,光大银行杭州分行与湖州新元泰微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综合授信协议,最高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期限自2011年10月25日至2012年10月24日。康辉铜业为新元泰在最高额下的贷款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协议,担保范围包括贷款本金、利息及律师费用等。次日,光大银行杭州分行即划款给新元泰。


  2012年3月,银行方面发现新元泰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实际控制人洪汉民无法联系,因此构成违约。根据贷款合同,银行方面宣布所有贷款合同立即到期,要求新元泰立即偿还贷款本金、利息及律师费用等,并要求康辉铜业为新元泰承担全部连带法定责任。


  就在杭州庭审的同一天,光大银行绍兴支行状告康辉铜业及其法人代表陈德康的诉讼案件原计划于绍兴开庭。但据律师和法院人士透露,双方正在进行调解,故并未如期开庭。


  有当地政府人士表示,康辉铜业共有22家债权银行,债务总额在7亿、8亿元左右,绝大多数是银行贷款及信用证。


  光大银行方面的律师表示,是法庭建议双方调解。而接近康辉案件的法律人士表示:“调解对银行有好处。诉讼的周期比较长,银行不想拖,况且调解费用也比较少。银行方面是一分一厘都不会让的。”该人士还表示,相比判决,调解协议达成较快。而如果是协议达成1个月后被告还未还款,也能申请法院执行。


  互保导火索


  据了解,康辉铜业成立于1999年6月11日,注册资本7000万元,法人代表陈德康。浙江景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0%,陈德康持股30.48%,梁浩强持股9.52%。


  目前,多家银行正先后针对康辉铜业开展诉讼。除上述光大银行杭州分行和绍兴支行外,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杭州分行、温州银行杭州分行、华夏银行杭州武林支行也对康辉铜业提起了诉讼。


  接近康辉案件的法律人士表示:“铜管加工本身利润率就不高,再加上本身银行贷款的盘子比较大,所以原先就有压力。洪汉民一跑路,康辉由于互保而被牵连,成为了一个导火索。”


  一位当地政府人士表示:“虽然铜业在汤浦镇工业产值中占比很大,但利润比较低,主要收取的是加工费。尽管产值做得很大,很好看,但利润很薄。”


  为何洪汉民一跑路,康辉的铜管加工马上就停产了?该人士解释称:“铜管企业每天需要200万以上的资金投入,对流动资金要求非常高。其电炉每天要预热3~5个小时,一开起来就不停,电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上虞市政府表示,康辉铜业陷入困境后,上虞市、汤浦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企业风险化解工作小组。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担保企业承担一点、债权银行让利一点、重组企业注入一点的方式,减少经济损失。


  而为防范类似出险情况发生,上虞市委进一步完善上虞市政府应急专项资金的使用,并加速推进建立企业互助资金。而针对企业目前遇到的担保难问题,正着手研究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有关意见,减少企业因企业互保引发的金融风险。


  另外,上虞市还召开了银行负责人会议,及时通报社会经济形势,切实减少非正常的抽贷压贷。


  多位人士称:主业已停产


  在康辉铜业厂址所在地浙江上虞市汤浦镇,提起康辉铜业及其法人代表陈德康,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倒了”、“关了”和“进去了”。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洪汉民跑路12天后,康辉铜业即陷入停产。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陈德康已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罪名是“抽逃企业注册资金”及“虚开增值税发票”。接近康辉案件的法律人士表示,后一个罪名他们不会承认。不过,关于上述说法还未能直接获得警方证实。


  多位人士表示,康辉铜业的主业铜管加工已停产,旗下部分子公司还在运营,目前的业务是一位吴姓人员在负责,财务和管理人员基本还在。目前,其旗下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子公司还在生产,“因生产汽车配件对流动资金要求不高。”


  上虞市政府表示,康辉铜业旗下的吉锐机械企业仍正常生产经营,相关债权银行的利益已得到了处置,企业风险初步得到化解。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