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年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及工资情况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08-16  浏览:


  2013年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职工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稳定增加,职工工资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经济类型中职工工资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保持稳定,人员结构有所变化


  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为163261人,同比减少479人,减幅0.29%。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人员有所增加,城镇集体单位基本持平,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有所减少。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06023人,同比增加3086人,增幅为3.0%;集体单位从业人员5321人,同比增加61人,增幅为0.40%;其它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为51917人,同比减少2668人,减幅为4.89%。


  分企业、事业、机关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为29994人,同比增加354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为47725人,同比增加620人,机关从业人员为28304人,同比增加2112人。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企业单位人员增加的较少,机关单位人员增加人员比例较大。


  行业分布看:在19大行业中我市有12个行业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五大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业(4941人)、制造业(22793人)、公共管理业(31567人)、金融业(6872人)、采矿业(4901人)。在这五大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幅居首位,达14.99%,制造业从业人员增幅居第二位,达9.2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居第三位,达7.95%、金融业第四位,达7.21% ,采矿业第五位,达5.51%。在五大行业之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电力燃气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同比增长4.90%、3.67%、3.18%、2.90%、2.66%。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略有下降,分别比去年减少26.07%、24.07%和13.64%。建筑业今年以来严重不景气,部分企业开不了工,所以导致工资增速下降人数大幅减少。


  二、全市上半年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保持较快的增长


  上半年,巴彦淖尔市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30354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306.5万元,增幅为12.33%。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0221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061.1万元,增幅为12.28%。上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8924元,人均月平均工资为3154元。人均每月比上年同期增加304元。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国家宏观调资政策逐步落实到位;二是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比较显著,提高了职工工资水平;三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稳步提升;四是物价水平上扬,用工价格上涨。


  按经济类型看: 一是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20104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539.0万元,增幅为15.2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001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449.8万元,增幅为15.22%,上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144元,人均月平均工资为3191元,人均每月比上年同期增加349元。二是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344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94.0万元,增幅为17.4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317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89.2万元,增幅为17.78%,上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106元,人均月平均工资为4351元,比上年每月增加591元。三是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8904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773.5万元,增幅为5.6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8885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622.1万元,增幅5.49%,上半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17734元,人均月平均工资为295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9元。


  从企业、事业、机关看: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有所增加。部分企业经营状况稳定,经济效益较好,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能按时到位,各行业职工工资都有不同程度增长。我市发放企业在岗职工工资4375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95.9万元,增幅为16.81%。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平稳。事业单位发放职工工资9684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03.4万元,增幅为12.69%; 机关发放职工工资5957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250.5万元,增幅为18.38%。增资的原因是2012年全市各旗县区的行政单位年底补发2012年1—12份平均500元/人/月。事业单位发放津补贴补发2012年全年1--12月份,平均860元/人/月。致使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工资增幅较大。


  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较大。从19个行业看,上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为29072元、人均月工资4845元;电力煤气热力及水的供应为25588元,人均月工资4265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243元,人均月工资3873元;教育为23178元,人均月工资3863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21534元,人均月工资3589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为39282元,人均月工资3547元;卫生和社会工作为20934元,人均月工资3489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为19908元,人均月工资3318元;采矿业为19818元;人均月工资3303元;房地产业为18810元,人均月工资3135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7796元,人均月工资2966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17778元,人均月工资2963元;制造业为17250元,人均月工资2875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为17244元,人均月工资2874元;批发和零售业为16140元,人均月工资2688元。而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业工资水平最低,平均月工资为1569元、2288元和2641元。最高月收入与最低月收入之间的差距是3276元,高低相差2.08倍。


  企业、事业、机关间平均工资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在国有经济类型中:上半年,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610元,月平均2102元;事业单位在职工岗平均工资为18522元,月平均3087元;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519元。月平均3253元;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二是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工资水平差距明显。城镇集体单位的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国有单位和其他类型单位。上半年统计显示:城镇集体单位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106元,月平均为4351元;国有经济单位平均工资为19144元,月平均工资为3191元;其他所有制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7734元。月平均工资为2956元。


  三、上半全市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盟市平均工资以及各旗县区工资的比较情况


  (一)上半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8924元,人均平均月工资为315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4元,增幅为10.67%。全区上半年的平均工资为23604元,人均月平均工资为3934元,我市上半年平均工资排全区第11位。全区最高的是鄂尔多斯市平均工资为34335元。人均月平均工资为5723元。我市上半的平均工资与全区最高的鄂尔多斯相差15413元。月平均工资相差2569元。


  (二)旗县区间在岗职工上半年平均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市七个旗县区上半年的工资水平与上年比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临河区平均工资超过全市平均工资,分别达到22098元、21288元、19680元和18984元;低于全市平均工资的有乌拉特前旗17238元、五原县16752元,上半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磴口县16200元,排名最高和排名最低的相差5898元 。


  四、促进劳动报酬和就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我市的特色产业、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发就业岗位,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引进新项目,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促进就业的双赢。


  (二)在提高整体工资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与监督,增加透明度,以利用税收调节,并作为调控依据。监督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有关规定,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差距,缓解行业收入不公造成的矛盾。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目前的就业增长点在第三产业,重点在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具有服务内容多,服务对象广,岗位需求量大等特点,是最具有活力的就业增长点,蕴藏巨大就业潜力,是减缓就业压力,提高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加大工业化进程的同时,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上一个新台阶,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职工劳动报酬。


  (四)健全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我市人才市场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创新性高技能人员和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市场上是以中等专科学历为主的普通就业人群,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与大专院校等人才机构加强交流等方式,注重引进符合我市经济发展的稀缺型专业人才、创新型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要优化就业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措施,发展和培养优秀人才。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