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股份上市环保核查2011年就已通过,但此后公司上市便“杳无音讯”。在此背景下,持有其5%股权的一股东欲出售股权。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司近两年的盈利情况,其上市之路“岌岌可危”。
近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兰股份”)5%股权(550万股)作价2640万元挂牌出售,转让方为建银国际医疗保健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据查,华兰股份主要股东结构为:第一大股东江阴华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2.57%,华一敏与建银国际医疗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分别持股20%,建银国际医疗保健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持股5%。公司主要从事输液、冻干、粉针、采血、软袋三组件、塑瓶三组件、中药复方制剂用各类“华兰”牌胶塞的制造和销售。
事实上,华兰股份曾打算冲刺IPO。2011年公司首次上市环保核查情况对外公示,公示日期为2011年7月15日至24日,2011年9月,环境保护部致证监会函称,原则同意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市环保核查。
华兰股份的环保核查文件表示,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安排,2011年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计划发行3700万股,募集资金投向于年产20亿只药用覆膜胶塞和15亿只药用无分模边垫片项目,总投资30952万元。
按理说,顺利通过上市环保核查后,如华兰股份提交上市申请,并获证监会受理,理应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予以披露。不过,查遍该表,华兰股份并未在其中。由此来看,华兰股份存在几种可能:一种是公司未主动提交上市申请,另外一种则是公司上市申请未获受理。
从另一个角度或许可解释华兰股份上市“暂停”的缘由。根据上市要求最低的创业板情况看,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而反观华兰股份,据挂牌信息披露的财务数据,公司2011实现营收4.96亿元、净利润2135.87万元,到了2012年却出现大幅下滑,截至2012年11月30日,公司实现营收38117.20万元,净利润仅761.83万元。可见,华兰股份持续盈利能力不足,上市之路“岌岌可危”。
由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或是眼见上市迟迟未有动静,其股东打算放弃,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颇耐人寻味的是,本次转让对受让方资格设置了“奇怪”的条款:摘牌方不存在致使摘牌方在华兰股份上市时需按照《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履行国有股转持义务的情形,这意味着接盘方只能是非国有企业。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