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武钢集团 “掘金”绿色经济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10-22  浏览:


  在当前钢铁行业一片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实现环保循环经济与经营效益的共赢?这是国内钢铁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十二五”以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加大环保减排投资力度,带动绿色经济增长点,各项环保指标均不断优化、提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绿色物流”降低货运成本


  多年来,武钢物流公司致力打造“绿色物流”,努力降低货运成本。草棒和雨罩在传统的物流运输环节中,起到固定和保护货物的作用。由于草棒是一次性用品,直接燃烧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雨罩因使用周期性短,货物运输时要频繁更换,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该公司围绕降低物流运输防护成本费用,进行攻关立项。该公司采用钢架固定、棚车保护的物流模式,替代传统运输固定保护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收效明显。采取新型物流运输配置后,每年可减少汽车货运材料消耗1000万元。该公司还在火车物流运输中采取托盘运输工艺,减少草棒、草垫、加固货物费用,每年可节约成本500万元。


  汽车尾气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一个主要原因。该公司通过汽车尾气检测站,定期对车辆尾气进行检测跟踪,及时维护、更新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努力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量。


  “绿色水源”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降低用水消耗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武钢能源总厂对冶金综合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出“管网重组、分质供水、浓盐水外排”的总体对策,开发出微絮凝过滤双膜法脱盐组合工艺、回用水管道腐蚀预防方法,强化废水处理工艺,制定出加强用水管理、加强环保设备维护等14项管理方法,增强北湖、工业港两座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能力。


  采用新工艺和管理流程后,该厂今年上半年回收利用中水6195.4万吨,同比减排COD(化学需氧量)123吨,为武汉市水资源管控和COD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武钢联合焦化公司积极落实减排指标,催生出6项循环排污水再利用工程,目前正在稳步实施推进中,每月可回收利用21.6万吨污水,用于炼焦生产工艺,为提高企业污水循环再利用水平探索了宝贵经验。


  “绿色管控”从除尘灰中“淘金”


  武钢炼铁厂和炼钢总厂是武钢粉尘防治的重点单位,他们通过制订环保计划、强化现场管控等措施,努力做好环保减排工作。


  针对除尘设施维护难度大、除尘系统与风量不平衡等问题,炼铁厂首先对1号~8号高炉原料除尘管道进行更换、焊补和疏通,有效解决了管道磨损堵塞的问题。同时,该厂还将易磨损部位的布袋长度变短,对几座高炉的原料除尘器结构进行改造,减轻布袋磨损,提高除尘器运行率。截至目前,该厂除尘设备同步运转率达到100%,今年上半年收灰1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万吨。


  炼钢总厂通过强化减排管控模式,每月对现场环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考核并下达整改通知,每周深入到各分厂主动查找环保工作中的不足,今年3月~6月份回收除尘灰7969.63吨,交由相关单位作为生产原料再利用,创效103万元。


  “绿色工艺”变废为宝


  矿渣微粉工艺以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为原料,将高炉水渣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矿渣粉,使其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


  武钢原来的高炉矿渣未经深加工,仅作为粗级原料直接外售,经济效益低下。为提高矿渣二次利用附加值,2011年,武钢与国外公司合资建设12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并于同年年底顺利投产。该项目年可利用矿渣1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万吨、粉尘534吨、二氧化硫273吨,并实现微粉销售额2.3亿元、利税5500万元,是典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项目。


  据了解,武钢下属的金资公司于2012年4月26日上马180万吨微粉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2.84亿元,将矿渣微粉生产规模由120万吨扩大到300万吨,最大限度地实现二次资源综合循环开发利用,将绿色建材做大、做强。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钢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