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良种猪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01-18  浏览: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肉猪生产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中国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新时期,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整个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国内市场上优质瘦肉型猪肉的销售是将愈益呈现很大的市场空间,况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目前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普遍上扬的现象,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生动说明,这表明,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猪低效,猪肉市场长期低迷的不利态势即将过去。

   根据*党发[2003]14号文件精神,**省农业厅将**规划为优质肉猪基地县,为迎合这一目标的实现,建立良种猪场,对于促进**县优质肉猪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第二节 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县人民有传统的养猪习惯,养猪积极性高。现有生猪存栏数为24万头,出栏数为23.2万头,但由于所产猪肉脂肪多、瘦肉率低,不适应外销市场的需要,较小的生产规模并没有为饲养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快生猪品种改良,生产优质瘦肉型猪肉,适应市场需求,让农民真正做到养猪增收,是目前**县生猪产业的紧迫课题,而建立良种猪场,用以繁育大量的优质品种仔猪是**县进行生猪品种改良的关键,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项目经济、技术、管理可行性分析

   1、自然优势明显

   **县地处**地区西部,地处东经107°46′—108°25′,北纬28°—28°38′,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1200mm,全年无霜期295天,全年积温4781.9—6241.5℃,良好的自然气候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地理优势突出

   **县城距**200多公里,距省会贵阳350多公里,326国道及303省道在县境内有近82公里,**著名的黄金水道“乌江”纵贯其问,其流程在**境内有近60公里,为商品猪的外运提供了有效的运输保障。

   3、配套设施完善

   随着乡乡通公路及村村通电工程的有效实施,现在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公路,近320个行政村通了公路,325个行政村通了电并进行了农网改造,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1.5%,全县现有各种饲料加工企业4个,年加工饲料能力8000吨以上。

   4、饲料来源广、劳力资源丰富

   **县年产水稻8万多吨,玉米4万多吨,豆类1万多吨,小麦2万多吨,薯类近5万吨,各种青绿饲料近30万吨,县内油脂加工每年产菜油枯2000多吨。此外,由于**县去年退耕还草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养猪业的青饲料来源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县现有农村劳动力26.35万人,这为养猪这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5、服务体系功能健全,群众基础牢固

   由于县畜牧局每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加强基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全县20个乡镇均有畜牧站,各行政村均配备了兽医人员,这些多年从事基层兽医工作的同志,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在种畜引进、畜禽防疫治疗、饲料及药品销售的市场监管,新观念新思想的传播,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县是传统的养猪县,养猪业历来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撑和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大力发展养猪业作为首选项目,与农民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期望天然契合,定将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新式养殖具有较高起点

   多年来,由于各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观念,良种良法、市场销售、投入产出效益等观念在全县农村广大养殖户中已普遍形成。

   近几年,**县每年都要从外地引进部分大约克、杜洛免等瘦肉型猪种,养殖户自己出钱500—600元竞相购买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1999年起,先后从四川等地购进“长大杂”新品种仔猪在全县范围内试养,以其生长快、出栏期短、饲料回报高、瘦肉多、市场好销及肉价明显高于传统品种等诸多优势,深得广大农村饲养户的接受和喜爱,由此刺激本县许多民问经纪人从四川等地成批板送长大杂仔猪到本县市场销售,常常一抢而空的景象。

   新的形势和市场的呼唤,便全县基层政府领导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将不失时机地建立县级优良种猪繁育基地,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优良长大杂母猪,用以繁殖三元杂交商品仔猪,以满足本县快速发展的生猪养殖业的需要,促进本县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议案提出来,呼声甚强。

 

  第二章 项目产品及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产品分析

   该项目的产品主要是用长白猪作父本、大约克夏猪作母本,繁育的二元杂交种母猪和淘汰的商品仔猪,将选育的二元杂交种母猪投放给农户饲养,再用良种场饲养的杜洛克猪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生产的三元杂交仔猪,具有生产周期短、饲料回报高、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点。

  第二节项目产品的市场调查分析

   就**县市场来看,**县目前的生猪生产规模如每年出栏商品肉猪30万头以上,按每头母猪每胎产仔9头,一年2的传播,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县是传统的养猪县,养猪业历来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撑和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大力发展养猪业作为首选项目,与农民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期望天然契合,定将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新式养殖具有较高起点

   多年来,由于各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观念,良种良法、市场销售、投入产出效益等观念在全县农利广大养殖户中已普遍形成。近几年,**县每年都要从外地引进部分大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种,养殖户自己出钱500—600元竞相购买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1999年起,先后从四川等地购进“长大杂”新品种仔猪在全县范围内试养,以其生长快、出栏期短、饲料回报高、瘦肉多、市场好销及肉价明显高于传统品种等诸多优势,深得广大农村饲养户的接受和喜爱,由此刺激本县许多民间经纪人从四川等地成批板送长大杂仔猪到本县市场销售,常常一抢而空的景象。

   新的形势和市场的呼唤,便全县基层政府领导多次在有产,每年只能生产1500头左右的优良杂交种母猪,完全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大量需求。

   从种母猪饲养户的购买承受能力分析,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属市场畅销品种,售价普遍高于本地品种的仔猪,事实证明,用长大杂做母本,杜洛克做父本所产的外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大受外地客商青睐,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外地客商到**县需求签订这种仔猪的购销合同,因无产品失望而去,在这种市场支撑下,种猪场本着以“品种改良、扶贫为主,维持自身发展为前提”的宗旨,将淘汰商品仔猪价位定在14元/公斤,每头幼种母猪的售价在400—500元左右,种母猪饲养户是完全能承受和接受的。

   **属山区农业县,没工业污染,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喂猪的饲料完全来自自己生产的绝无污染的农作物,所产猪肉品质优良,为**县生猪业走向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备了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已由温饱型开始向营养型、健康型转化,纯天然,绝无污染的优质瘦肉型猪肉必然能赢得人们青睐,“三元”杂交仔猪又是烤乳猪的优质原材料,**完全能在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创立自己的品牌优势,以带来更大的市场。

 

  第三章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第一节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该项目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为“以繁育优质杂交种母猪为手段,以改良**县生猪品种为目的”。

   基地以社会效益为主,自身经济效益为辅,在良种场能保证实现良性发展和足以抵抗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让利于民,扶贫为要,为全县生猪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以此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立**县生猪产业的品牌地位,以期让生猪产业成为**县畜牧产业的龙共,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第二节 项目建设方案及目标设计

   建立长大杂优良种母猪和大约克、杜洛克纯种种猪的繁育场。即一是以大约克猪为母本,长白猪为父本进行二元杂交,将选育的长大杂种母猪在全县推广饲养,再以杜洛克猪做父本进行三元杂交,通过农户向市场提供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二是充分利用**县现有的能繁母猪用人工授精的办法进行品种杂交改良。最终达到建立优良肉猪生产基地的目的。基地本着点、条、块布局,统筹安排,重点扶持的原则,每年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生产大户300户以上,实行价格优惠,技术服务优先,帮助找市场,采取保护价的形式向仔猪大户回收产品,解除饲养大户的后顾之忧,加快**县生猪品种的改良。

  第三节 项目重点建设内容

   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成猪舍1680平方米,幼猪舍700平方米,常年饲养大约克能繁母猪200头,长白公猪2头,大约克公猪2头,杜洛克公猪3头,配备技术人员3—5人,正常投产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长大杂能繁母猪约1275头,提供淘汰作为商品猪饲养的仔猪1725头,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母猪人工授精所需精液及技术服务,组织联系瘦肉型猪的外销,以拉动**县瘦肉型猪的销售市场,刺激饲养户喂养瘦肉型猪的积极性。

 

  第四章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生产工艺流程与项目技术措施

   1、生产工艺流程种仔母(公)猪一种仔母(公)猪喂养→产仔→仔猪喂养→仔猪出售。

   2、技术措施

   (1)严格选种选配,做好配种记录和仔猪的标识。

   (2)认真搞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W病预防工作,严格购售种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防止传染疫病发生。

   (3)搞好饲料生产,按照种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进行饲料配方,并保证饲料的正常供给。饲料供应的正常与否以及饲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种猪的生长发育,饲料加工与青饲料基地要保质保量生产,确保仔猪健康发育。

   (4)要求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①种猪质量:购进种仔猪要求在2月龄以上,体重15公斤以上,身体健壮,体形匀称。

   ②种母猪6—7月龄,体重达到50—70公斤以上,达到初配年龄和体重指标;种公猪8—10月龄,体重达90公斤以上,达到初配指标。

   ③圈舍要求:种母猪一舍1—2头,种公猪一舍1头,并配备运动场。

   ④饲料标准:种猪每日每头平均1.5—2公斤精料,青饲料6公斤。

   ⑤饲喂方法:改传统熟饲为生饲,湿料为干料。

   ⑥产量指标:母猪投产后,每头每年产仔两窝,每窝7—8头,2月龄仔猪平均体重15公斤以上。

  第二节 项目技术关键及保障条件

   购进种猪的质量和种猪的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疫病预防、推广猪的杂交改良等都是本项目实施的技术前提和关键所在。**县现有畜牧技术干部185人,其中畜牧兽医师35人,初级畜牧技术人员129人,20个乡镇均有独立的畜牧兽医站,挑选精明能干的畜牧师担任良种猪场的技术工作和在面上进行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力量条件有保障。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选择及主要工程设计

 

  第一节 项目建设地及条件评价

   总体情况来看,在该地建种猪饲养场,自然条件优越,一是交通方便,便于运输;二是远离自然村寨,便于防疫;三是地势平坦,便于设施修建;四是生态环境较好,便于猪粪便处理后就地还田;五是青饲料来源广;六是水电设施设备已具备,只要稍加完善即可利用,可减少投资。

  第二节 项目建设主要工程设计

   拟建种猪场设计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区之问建绿化隔离带,种猪场四周建2米高的围墙,猪含分种猪含、产仔舍、育种猪舍,种猪舍和育成种猪舍均采用砖混结构,人字顶,双排式,圈舍中问留过道,两边建排污沟与污物处理设施相连,种猪单独饲养,铁栅相隔,育种猪按大小分群饲养,自动饮水、人工投料,产仔猪舍采用单排式砖混平顶结构,分母猪室和仔猪室,仔猪为木圈板,以便保暖。粪便处理采用建沼气池发酵的方法,沼气供场内生活用燃料,沼气液作生产青饲料用肥。实行生态养殖,良性循环。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规模

  饲养纯种大约克夏能繁母猪200头,长白公猪2头,大约克夏公猪3头,杜洛克公猪3头,每年向社会提供长大杂种母猪1275头,纯种大约克种公猪和种母猪各50头,面向全县提供种猪人工授精服务。

  二、具体建设内容

   1、以平均每头种猪占舍7平方米计,需建种猪舍1456平方米。

   2、根据生产规模,建育种猪舍2000平方米。

   3、建产仔室6OO平方米。

   4、建活动场地1000平方米。

   5、建沼气池300平方米。

   6、修围墙500米。

   7、建防疫兽医室100平方米。

   8、建饲料加工房及库房200平方米。

   9、工人宿舍及办公用房250平方米。

   10、场内道路建设150米。

   11、水电增容改造

 

  第七章 项目建设期及分期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实行一次性投资建成,基础设施部分施工期预计为1年,购进种猪后,育种期为8个月,即从投资动工到投产为20个月,第24个月开始产生效益。

 

  第八章 项目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概算本项目总投资为285万元,具体投资概算见表一。

  第二节 项目投资及主要计算指标分析

   种猪购进投资,购进2—3月龄的仔猪,体重在70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15元/斤计,仔种猪购进后,需喂养8个月左右,达到10月龄后才能投入使用,因此,能投入使用的种猪成本在2000元左右是合理的。

   征用土地80亩,包括建青饲料基地,采取场内自己生产青饲料,可降低经营成本。

   种猪投入使用到第一批种猪出售前近7个月时间,种猪场处于无收入状态,这段时间每头成年种猪约需900斤精饲料,后期仔猪补充料及育种猪饲料约需300斤精料,根据饲养规模共需精饲料15万公斤,按1.6元/公斤计,需资金24万元,加上工资及管理费等支出,45万元周转金较为合理。

  第三节 项目投资构成分析

   从体现的情况看,项目总投资为285.2万元,基础种猪投资为41.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5%,基础设施投资156.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4%,配套设施18.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3%,前期费用投资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土地征用费2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4%,其它占14.4%,投资结构合理。

  第四节 项目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85.2万元,其中:中请国家投资240万元自筹45万元。

 

  第九章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概算

   项目建成后,常年饲养大约克能繁母猪200头,长白种公猪2头,杜洛克种公猪3头,共计年饲养种猪2005头。每头种猪日需配合精料1.5公斤,每公斤2.70元,计成本1204.5元/年,日需青绿饲料6公斤,每公斤0.16元,计350.4元/年,防疫消毒费6元,年折旧费1元,人工工资头均200头,仔猪补料每年每头需饲料16公斤(年产两窝15头),计528元,单位成本每年每头2388.9元;总成本为2388.9×200+饲养公猪成本5×(2388.9-528)=48.71万元。

   2、产品销售收入

   每头能繁母猪年产两窝,每窝平均产仔成活7.5头,年产仔猪3000头,其中按50%仔母猪计算,育成率按85%计算,年产二元杂种母猪1275头,每头20公斤,每公斤25元,销售收入63.75元;年产商品仔猪1725头,每头20公斤,每公斤14元,销售收入48.3万元,年生产总值112.05万元。

   3、生产利润

   该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年生产总值112.05万元,生产总成本48.71万元(其中折旧费2万元),年利润63.34万元。

   二、社会、生产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在本县发展外三元杂交瘦肉型仔猪生产大户300户以上,加快**县生猪改良步伐,提高**县猪肉品质,增加农民养猪收入,为**县和邻近县优质肉猪基地建设提供了种源保障。该良种猪场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二杂母午275头.淘汰作商品仔猪1725头,若按每头每年500公斤计算,可为农业生产提供1500吨农家肥,可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粮食产量,形成猪—肥—粮,粮—猪—肥循环链发展,其社会、生态效益较好。

   三、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总投资/(年利润+年折旧费)=285/(63.34+2)=4.36(年)

   即项目建成后,投资回收期为4.36年。

   四、盈利性分析

   投资利润率=年均利润/总投资×100%=63.34/285×100%=22.22%

 

  第十章 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一、良种繁育基地的组织管理

   良种繁育基地由县畜牧局抽调懂经营、善管理、有事业心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精人员负责全力以赴抓好基地建没和整个经营管理工作,再选派3—5名畜牧兽医方面的技术骨干参与,与本局的其它工作脱钩,以确保集中全力抓好基地的饲养及防疫、营销等项工作。良种场人员的工作关系在畜牧局,按基地的工作成绩进行单独考核管理,基地采取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的运作机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产权国有,薪酬与效益挂钩。

  二、品种改良与推广的组织措施

   为了加强对本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拟建议县政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协一名副职及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各乡镇乡镇长、畜牧局分管品改工作的副局长及县直机关的农办、扶贫办、财务局、县农行等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以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县畜牧局作为项目的具体承办单位,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基地建设及经营管理负责人任副组长,品改、兽防、草地三站站长、抽派到基地的技术骨干为成员,负责项目操作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实施小组,领导和组织本项目的实施。

 

  第十一章 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经受市场风险能力强,在解决**县生猪种源的同时,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以维持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在项目实施第五年即能收回投资,更主要的是能为社会和市场提供必需的良种猪,加快**县品种改良步伐,推进全县优质肉猪生产,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较好,项目可行。


如果需要定制报告内容,请您联系咨询师了解详情 点击咨询客服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专业编写下列类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1. 用于报送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2.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

  3.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用于IPO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7.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华经纵横拥有一支专业、经验丰富的项目投融资咨询团队。同时我们还具有丰富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