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规模大未必效益好种粮大户渐趋理性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07-18  浏览:


  “今年小麦收成是近几年最好的。”7月15日,在安徽省凤台县店集社区,种粮大户陈宏斌说,从10多年前的10多亩地,到现在的600亩,规模经营确实效益更好,但他却并不急于进一步扩大规模。“如果扩大规模,管理能力和专业人才就会跟不上,搞不好会亏损。”陈宏斌说。


  这样理性的种粮大户越来越多。


  今年夏收中,蚌埠不少经营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大户都反映效益不佳,这也让很多种粮大户重新审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在我省,经营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普遍亏损。


  要有比较好的盈利,最好把规模控制在500亩左右。”安徽省农委经管处副处长秦仲华说。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阜南调查队测算,2013年阜南种粮大户小麦生产每亩人工费用92元,较上年上涨了15%。与小农户相比,尽管种粮大户经营规模较大,总收益可观,但在土地租赁和人工成本高企的情况下,种粮大户的亩均净比较效益仍有待提升。


  在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后白衣村,家庭农场主陈贸六说,他从2007年开始流转土地,如今仍然保持着600多亩的规模。“如果扩大规模,就要雇佣更多的人,现在农村劳动力缺少,成本高。”在蚌埠,龙亢镇种粮大户马万杰流转了2200亩土地。“今年小麦亩产达到了900多斤,粗略计算,上半年的收入可达到20万元。”马万杰表示暂时不打算再扩大规模,原因是扩大规模,需要增加资金投入,靠自有资金积累太慢。


  “规模大还会造成管理跟不上,风险也加大。”马万杰说,粮食从种到收,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比如水稻上水跟不上就会造成因灌浆不足减产。打虫往往差一天,效果就不一样。“2000亩我还能管得过来,2000亩以上,感觉操心就太多了,忙不过来。”马万杰介绍,目前土地流转在两三千亩以下的都能赚钱,规模更大的亏损比例则显著提高。


  安徽省农委的一项初步统计显示,到去年底,全省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47173户,经营规模1109.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7.7%。


  从数百亩到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对经营者能力、资金、装备水平提出完全不同的高要求,跟不上变化,亏损不可避免。“一个或几个家庭合作,就可以种几百亩。而经营几千亩,意味着经营者需要实现从‘个体户’到‘公司管理者’身份的转换。”安徽省农委种植业局副局长黄秋云表示,并不是每个种粮大户都能够顺利转型。


  调查显示,这些种粮大户多在40~49岁,优势在于具有较为丰富的粮食生产种植经验,熟悉粮食生产基本种植技术,有种植粮食的意愿,并具有一定资金积累。缺点是现代科技掌握不足,普遍不具备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专家指出,目前大部分种粮大户的效益体现在规模上,在单产上优势并不大。因此,稳定适当规模,通过品种改良和先进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调整种植结构,可以开辟效益增长的新空间。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