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健能隆F-627国际多中心二期临床研究公布研究成果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12-10  浏览:


  2014年12月8日中国上海——健能隆医药,一家致力于创新生物药国际化开发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今天宣布F-627(贝格司亭)国际多中心二期临床研究的成功结果在第56届美国血液病学年会上发布。题为《F-627(贝格司亭)治疗接受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剂量探索的II期临床研究》以专业海报(编号1584)的方式发布。研究结果表明,贝格司亭治疗接受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TC方案)或者多西他赛联合多柔比星及环磷酰胺(TAC方案)的I-IV期乳腺癌患者,疗效不劣于培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商品名Neulasta),即中度和重度嗜中性粒细胞(ANC)减少持续的时间不长于培非格司亭。


  本研究在美国和东欧的35家医院入选了232例患者,其中141例受试者接受TC方案,91例受试者接受TAC方案,每个疗程为21天,共4个疗程。受试者随机分配至F-627和Neulasta(6mg/次),在每次化疗后24小时内皮下注射。TC方案的受试者按1:1:1:1比接受80、240和320μg/kgF-627或者Neulasta治疗,TAC方案的受试者按1:1:1比例接受240、320μg/kgF-627或者Neulasta治疗。


  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在第1疗程中3级和4级ANC降低(即ANC<1.0×109/L)持续的时间(天),次要评价指标包括4级ANC降低(即ANC<0.5×109/L)持续的时间(天),ANC降低幅度、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的发生率和ANC从谷底恢复至2.0×109/L的天数等。分析TC方案化疗受试者,与Neulasta比较中、重度ANC减少症持续时间的均值差(天),80、240和320μg/kgF-627治疗组分别为0.4天[95%CI(-0.1,0.9)],0.3天[95%CI(-0.2,0.8)]和0.3天[95%CI(-0.2,0.9)]。分析接受TAC方案化疗受试者,与Neulasta比较中、重度ANC减少症持续时间的均值差(天),240和320μg/kgF-627治疗组分别为0.3天[95%CI(-0.5,1.1)]和0.4天[95%CI(-0.4,1.2)]。次要评价指标的结果亦提示240和320μg/kgF-627与Neulasta相似;TC与TAC治疗组中各剂量组F-627满足等效界值预设为2天的标准;且意向治疗人群(ITT)分析与符合方案人群集(PP)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F-627与Neulasta的安全性相似,320μg/kgF-627和Neulasta治疗组各发生了2例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627和Neulasta治疗组分别报告了3和7例严重不良事件(SAE);分类为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的不良事件(AEs)中,240和320μg/kgF-627治疗组的发生率分别8.6、4.5和3.1%,而Neulasta治疗组为9.2%;研究中无死亡事件发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的约翰?盖博教授特此祝贺健能隆开发团队,并评论说,“对于化疗诱导的嗜中性粒细胞症患者来说,F-627是一个有前途的替代用药。在这样的入组病例规模下证明了非劣效结果,说明了这是一个严谨设计、优质管理的临床试验!”


  健能隆科学顾问团主席戴维?雷熙博士对此也盛赞道,“健能隆F-627国际二期临床结果显示了其治疗效果不劣于该治疗领域中目前最好的药物Neulasta,也表明F-627作为新型G-CSF药物可用于降低化疗引起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所致的风险。


  健能隆首席执行官黄予良博士表示,“我们十分高兴贝格司亭的这项令人振奋的国际二期临床研究结果。为生命创新,开发创新生物药,造福全球病患,始终是我们健能隆的宗旨。贝格司亭也将因此有可能竞逐约70亿美元的该类全球药物细分市场。”


  关于国际创新生物药贝格司亭(F-627)


  贝格司亭(F-627)是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双分子(rhG-CSF-Fc融合蛋白),是第三代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药物。贝格司亭是在CHO细胞中直接表达出的rhG-CSF双分子。贝格司亭有可能在化疗治疗后快速恢复嗜中性粒细胞的数目,从而有助于重度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关于健能隆


  健能隆医药是一家致力于创新生物药国际化开发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