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矿石市场弱势下行
2013年铁矿石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2013年全年累计进口铁矿石8.19亿吨,较2012年的7.44亿吨增长了10.2%,再创新高;进口总额105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4%。12月,我国铁矿石进口7338万吨,环比减少446万吨,下降5.7%。
进口矿市场弱势下行。钢材市场低迷限制了钢厂对铁矿石的采购需求,对铁矿石价格形成较大压制。同时,由于目前钢厂库存大、资金紧、矿石的采购活跃度仍显低迷。另一方面,由于矿山招标与平台询报盘活跃度有所上升,港口现货逐步有止跌的迹象出现。进入春节长假前的最后一周,部分低库存的钢厂开始陆续采货补库。1月23日,61.5%澳PB粉天津港的价格为8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30元/吨。
2013年铁矿石市场呈现易涨难跌的特征。与钢材价格相比,在下跌过程中,铁矿石跌幅较小;在上涨时,铁矿石涨幅更大。
从全年均价看,钢材各品种价格同比跌幅明显,铁矿石价格同比有所上涨。以三级螺纹钢和62%PB粉价格为例,2013年三级螺纹钢均价同比下跌11.1%,PB粉上涨了3.7%。预计2014年进口矿(以澳矿62%PB粉为例)价格将在110-145美元/吨的价位区间波动,全年均价128美元/吨左右,略低于2013年。
进口矿库存继续上涨。截止1月24日,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9812万吨,月环比增加1469万吨,增长17.6%,同比增加2316万吨。自去年11月初以来,铁矿石港口库存累计增加2257万吨,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年底资源到货量充足;二是年底及春节前资金紧张,钢厂原材料备货积极性不佳。在集中到货,以及中间商出货困难影响下,目前贸易矿占港口矿石比重由去年底的31%增至33%,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具体品种看,澳矿库存4402万吨,巴矿2136万吨,环比分别增加684万吨和288万吨。
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开市以来成交量破2000万吨。2013年,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总申报3026笔,总申报数量2.32亿吨;总成交为134笔,总成交数量达到1345.99万吨,总交易金额中,美元成交额为14.93亿美元,人民币成交额为21.50亿元。自2012年5月8日正式开市交易以来,截至2014年1月23日,平台总成交量达到2079.68万吨。
国产矿价格弱势下行。受下游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建材回暖较为困难,商家对后市信心不足,大多处于观望。据了解,钢厂资金紧缺并未有太大改善,多按需采购,钢厂被迫压价意向渐强;矿山方面停产逐渐增多,市场资源较为偏紧,贸易商对于当前价格操作空间不大。1月23日,66%唐山铁精粉的价格为1045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40元/吨。
二、煤炭焦炭价格双跌
炼焦煤价格呈现小幅下行走势。随节假日临近,冬季炼焦煤市场的此轮下调基本接近尾声,短期市场将呈现弱势盘整态势。下游焦钢企业炼焦煤库存呈高位下降走势,多数企业已开始降低原料库存使用天数,短期多以消耗为主,受此影响,下游需求疲弱。1月23日,唐山主焦煤价格为10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0元/吨。
焦炭价格进一步探底。目前焦炭供需基本持平,独立焦化企业库存上升的情况近期有所缓解。开工率方面变化不大,少数焦企因新炉投或环保等原因有20-30%的限产。尽管如此,由于价格急速下跌,利润大幅缩减,近期焦炭成交出现困难。1月24日,冶金焦全国均价1291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70元/吨。
三、钢坯价格震荡向下
钢坯价格震荡下行。近期,因调坯厂停产较多,对坯料需求明显下滑,业内信心整体不足。1月16日,河北钢坯价格为291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00元/吨。
四、废钢、铁合金价格小幅下跌
废钢价格小幅下行。在建材价格和沙钢废钢价格下调的影响下,废钢价格持续走弱,市场整体成交一般,贸易商心态悲观,多数商家认为,市场价格仍将维持弱势状态。1月16日,张家港废钢价格249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90元/吨。
铁合金价格小幅下跌。因市场资金收紧,南方关停企业增多,部分地区出现小幅抛货套现。同时,生产成本仍处高位,厂家盈利较差,钢厂淡化冬储概念,市场需求不足,市场仍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月16日,硅铁(西北75#)价格为63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250元/吨;硅锰(西南MN65SI17)价格为68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200元/吨。
五、海运费弱势大幅下跌
海运市场弱势大幅下跌。上旬,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巴西的运输市场依然冷淡,BCI指数报收于2500点,环比上月初下跌1233点。下旬,现货运量进一步减少,短期内虽有少量的利润,但中长期仍有诸多不确定性。由于船的运力充足,而南非和巴西方面新增铁矿石和煤运量有限,短期内很难对运输市场有较大的影响。截止1月26日,BDI指数报收于1246点,较上月末大幅下跌1032点或45.3%。巴西、澳大利亚至我国海运费分别为20.1和7.46美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0美元和5.38美元/吨。
六、国内钢价继续走低
淡季效应导致钢材价格走低,呈现板材强长材弱的格局。虽然进入1月份后资金紧张稍有缓解,贸易商备货积极性提升,但资金紧张对钢价下跌的影响仍多方面存在。一是钢厂对原材料采购较少导致成本支撑力度减弱;二是流通环节"蓄水量"有限;三是部分市场参与者提早休市,成交不活跃,市场心态悲观。此外,受建筑行业开工因天气影响,汽车等制造业生产需求拉动,板材表现明显好于长材,之前长强板弱的局面被打破。2014年1月17日,长材指数为139.24,较上月同期下跌4.29,扁平材指数为113.89,较上月同期下跌1.08。就月环比来看,螺线跌幅4%左右,冷热中涂镀板跌幅较小。
1月份国际钢市涨跌互现。美国市场较为坚挺,钢厂坚持提价,但薄板需求稍显迟缓,短期内价格或将保持平稳。欧洲市场整体保持平稳,钢厂寻求提价,但目前仍处淡季,需求不足以支撑价格大涨。亚洲市场盘整运行,临近农历新年,中国、越南以及韩国等市场疲弱,印度市场稳中趋涨,日本市场保持坚挺。
七、国内粗钢产量降幅有限
全国粗钢日产量增量来自重点钢企。中钢协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下旬粗钢日均产量196.1万吨,跌破200万吨,创2013年2月以来最低;2014年1月上旬反弹至199.68万吨,旬环比上升3.62万吨。同期,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67.46万吨,环比上一旬上升3.62万吨。从2013年11月开始,多地连续雾霾天气引起各方重视,环保力度不断加强,钢厂承受减产压力导致粗钢产量持续下滑,12月20日,全国和河北高炉开工率分别创2013年以来新低的85.82%、89.31%后一路震荡上行,2014年1月17日,分别升至92.90%、90.34%。国内粗钢产量短时间内不会大幅下降。
八、流通环节补库量不如往年
2013年3月以来,钢市经历了近9个月的去库存化过程,时间长且力度大,12月中旬,全国主要城市钢材社会库存为1300万吨左右,达到周期内低点。2013年末至2014年初,钢材社会库存已连续四周小幅回升,1月17日,钢材社会库存为1467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126万吨。当前,国内钢材库存主要是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热轧板卷、中厚板以及冷轧板卷的社会资源量变化并不大。未来几周钢材市场库存量会有一定增量,但预计幅度不如往年。
九、整体盈利水平欠佳
2013年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情况欠佳。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总计161.8亿元,行业销售利润率0.48%,平均吨钢利润28元。预计2014年利润略有改善,可能从低位升至200亿左右,同比增长25%-30%,但难有更大的改观,总体仍处于微利状态。
从钢厂成本及盈利数据来看,目前螺纹、中板、冷轧、热轧四大品种仍表现为亏损态势。
十、钢材出口增速明显快于进口
2013年12月,钢材进口表现弱于出口。受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以及全球制造业表现加速扩张的影响,2013年中国钢材出口量增加明显。据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12月我国出口钢材537万吨,较上月增加37万吨,同比增长10.72%;全年出口6234万吨,仅次于2007年创下的6269.38万吨的历史高位;分月份来看,除1月、2月、9月份出口低于500万吨外,其余月份均高于500万吨,其中8月份出口量达到614万吨,创下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月新高。12月份钢材进口121万吨,较上月减少4万吨,低于钢材出口增速;1-12月我国进口钢材1408万吨,同比增长3.1%。
预计2014年钢材出口形势可能略好于2013年,全年出口量达到6500万吨,同比增长约4%。2014年钢材市场外需疲弱态势难以扭转、全球钢铁产能加速扩张、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因素将制约中国钢材出口。
预计2014年进口钢材13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约7.6%。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下滑,国内钢材需求改善空间有限,未来几年行业需求将保持稳定低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不断研发高质量钢铁产品,部分特殊钢产品逐步批量化生产,国内钢材自给率不断提高,进口钢材被替代性越来越强,进口需求将逐步减少。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