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成品油零售价格规制对国内炼油产业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2003—2011年)(下)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06-18  浏览:


 

1 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零假设H0特征值迹统计量5%水平临界值概率值
None*0.6110454.189947.85610.0113
At most 1*0.35523.028229.7970.2447

  注:“*”表示在5%的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表1中第一列“None”表示的检验原假设是:“存在0个协整关系”,该假设下迹统计量等于54.1899,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47.8561,因此拒绝原假设,从而表明LQ、LP、LC、LZ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接着再考虑表示原假设为“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Atmost1”,该假设下迹统计量等于23.0282,而5%水平下的临界值等于29.7971,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从而迹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水平下存在且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通过对协整关系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得到以成品油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的长期均衡方程如下:


  LQ=6.3583LP-1.6281LC-1.5284LZ


  (1.4971)(0.3066)(0.7343)


  上式括号里的数值为标准误差。该协整方程表明在2003年第1季度—2011年第2季度期间,季度数据序列成品油产量、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主营业务成本、总资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成品油产量与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与主营业务成本和总资产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根据该协整方程,长期来看,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对成品油产量影响最大,价格上涨会较大地促使炼油企业提高产量;而总资产和主营业务成本对成品油产量影响程度接近,并且都为负影响。


  具体而言,成品油零售价格对成品油产量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季度成品油零售价格每提高1,季度成品油产量会提高6.36%。中国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外三地原油市场价格联动的定价机制,最高零售价格以国际三地市场的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合理的成本与适当的利润确定,但随着国内近些年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现,调整时还要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民众的接受程度,使得中国成品油价格调整相对于国际油价的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成品油价格往往长时间不予调整,从而对炼油产业增加成品油产量的激励不足。


  主营业务成本对成品油产量有负向影响——主营业务成本每提高1%,成品油产量会下降1.63%。炼油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油成本大概占到80%以上,而炼油产业消耗的原油也达到原油消费总量的72%左右,因此,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必将直接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炼油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炼油企业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炼油成本压力加大、而成品油零售价格由政府规制的情况下,只能降低产量,甚至出现一些地方炼厂停产的现象。


  总资产对成品油产量也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总资产每提高1%,成品油产量会降低1.53%。总资产之所以对成品油产量产生负影响,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满足不断上涨的成品油需求,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国内炼厂扩大投资规模,但随着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受到控制,致使很多炼厂开工率不足,成品油产量下降,甚至出现“油荒”等现象。同时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致使2008年末和2009年初成品油需求减少,大量炼厂停产,导致成品油产量下降。


  (三)短期关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成品油产量、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营业务成本、总资产的向量修正误差模型估计结果为:


  DLQt=0.01754-0.1442vecmt-1


  其中vecmt-1=LQ-6.3584Lpt+1.6281Ct+1.5284Zt-16.4072


  本模型中,误差修正项的调整系数为-0.1442,即当成品油产量偏离长期均衡稳定状态时,经济系统的短期调整将会以14.42%的力度将其调整到长期均衡稳定状态。同时,成品油产量短期波动较炼油产业利润波动要小。


  四、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对2003年第1季度—2011年第2季度间,成品油产量、成品油零售价格、总资产、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协整检验的结论,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建议:


  1、灵活运用价格杠杆激励炼油企业增产


  中国成品油需求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本文研究表明,价格每提高1%,成品油供应量就将大幅提高6.36%,因此可以灵活利用价格杠杆,刺激炼油企业增产。


  具体相机抉择措施包括:一是在“油荒”初露端倪或判断将出现“油荒”时,不必非要满足现行的调价条件,迅速上调成品油价格,激励炼油企业增产。二是适当平衡油价与一般价格水平、宏观经济的关系,尽量在现行调价条件满足时,及时上调成品油价格。三是在宏观经济走向繁荣时,也不必受限于现行调价条件,适当上调成品油价格,保证经济体系对成品油需求得到满足。四是宏观经济过热时,可以考虑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措施,应适当下调成品油价格,使得炼油企业减产,减少成品油供应,迫使经济体系其他产业随之“降温”。


  2、推进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


  长期来看,中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市场定价,但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必须在多元竞争主体已经形成,税收、补贴等完善的配套机制已经具备,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已经建立并能够抵抗一定市场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目前,国际油价波动频繁且剧烈,国内多元竞争主体尚未真正形成、石油战略储备等配套机制并未完善,因此短期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应与国际油价实行有限接轨,为实现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做好准备工作,具体做法包括:一是缩小加权平均变动4%的标准。二是推进石油商品市场建设。中国目前大额原油、成品油都在中石油、中石化之间以关联交易方式流通,导致国内石油定价不能反映国内供需状况,只能被动跟踪国际油价,所以需要推进石油商品市场建设,由供需决定市场交易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政府放开的是油价,而非油价管制,在油价实行市场化后,政府仍需要运用税收补贴等经济政策对油价进行影响,进而起到调节油价的目的,同时政府应保有运用价格管制的权力以备在宏观经济出现重大变动时稳定经济。


  3、严格控制国有炼油企业成本费用支出


  随着石化产业逐步开放和成品油定价市场化,中国炼油企业将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对炼油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引入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进行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控制炼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引进设备时要平衡好首期投资与后续费用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在国有炼油企业内部引人竞争机制,共享检维修资源,以此来降低炼油企业成本构成中和固定资产投资与维修有关的财务费用、折旧与维修费用等;二是做好事前控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并明确责任严格执行;三是建立用人考核制度,落实责任。


  中石化等国有炼油企业由于体制问题存在人工成本和福利费用负担过重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监管和责任不明确造成管理费用偏高且达不到效果,这些都需要进行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切实支持民营地方炼油厂提高开工率


  截至2010年8月底,国内民营地方炼油厂数量共有100家,主要以生产成品油为主,,炼油能力为1.3亿吨/年,占全国总炼油能力的20%左右;其中山东有大小47家民营地方炼厂,产能约5000万吨/年,占全国民营地方炼油企业产能的38.5%。然而,虽然国内年年闹“油荒”,仅2006—2011年,国内已经出现4次大范围“油荒”,但每次“油荒”前后,占全国总炼油能力20%的民营炼厂开工率却严重不足,全年平均只有40%左右;2009年3月,山东21家民营炼厂的开工率,更是只有13%。


  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民营炼厂“无米下锅”。中石油、中石化每年统一配给山东民营炼厂的原油仅179万吨,与5000万吨/年的产能相比差距甚远,迫使民营炼厂只能转而采购燃料油进行炼制,成本比直接加工原油高出1000元以上/吨。在成品油价格受政府规制而基本统一的现实中,民营炼厂“无原油、高成本、平价格”的困境导致开工率严重不足。


  为此,政府一是应强行规定中石油、中石化等增加配给民营炼厂的原油数量,并且监督原油配给价格,逐步使民营炼厂在原油供给数量、价格等方面等同于国有炼油企业;二是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一方面鼓励其在境外开采原油,另一方面适当放开对民营企业进口原油流向的限制,允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地方炼油企业使用非国营原油贸易进口配额。


  注释:


  ①例如,2006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中国国内汽、柴油价格共调整28次,其中上调15次,下调13次。除了2009年调整达到8次之外,有3年每年只调整了2次。2013年3月26日,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了微调,主要改变是将计价和调价周期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同时调整国内成品油挂靠的国际原油品种(未公布具体挂靠油种)。


  ②成品油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石脑油等细分油品。在中国成品油总产量中,汽、柴油占据80%以上的份额,是成品油的主体。例如,2008—2010年,中国汽、柴油产量占成品油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84.2%、85.4%和85.1%。其中,93#汽油和0#柴油又是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汽油和柴油产品。


  ③截至2011年底,中国主营炼厂的一次加工能力约为5.13亿吨/年,其中国有炼油企业炼能约占80%左右,民营地方炼油企业炼能约占20%左右。


  参考文献:


  ①郭毓峰、张意翔:《国内外原油价格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2期。


  ②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③刘强:《石油价格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型研究》,《数量经济技术与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④史丹:《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


  ⑤史丹:《我国当前油价机制的效果、缺陷及完善措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9期。


  ⑥于渤、迟春洁、苏国福:《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影响测度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⑦张亚雄、李继峰:《成品油价格上涨、行业补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改革》2010年第8期。


  ⑧Balke,N.S.,Brown,S.P.A.andYucel,M.K.,OilpriceshocksandtheU.S.economy:Wheredoestheasymmetryoriginate?.EnergyJournal,Vol.23,No.2,2002.


  ⑨Cologni,A.andManera,M.,Oilprices,inflationandinterestratesinastructuralcointegratedVARmodelfortheG-7countries.EnergyEconomics,Vol.30,No.3,2008.


  ⑩Cutado,J.andPerezdeGracia,F.,Dooilpriceshocksmatter?EvidenceforsomeEuropeancountries.EnergyEconomics,Vol.25,No.2,2003.


  ⑾Davis,S.J.andHaltiwanger,J.,Sectoraljobcreationanddestructionresponsestooilpricechanges.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Vol.48,No.3,2001.


  ⑿Lee,K.andNi,S.,Onthedynamiceffectsofoilpriceshocks:Astudyusingindustryleveldata.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Vol.49,No.4,2002.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