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年前4月用电量走势平稳 第三产业用电向中速增长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06-18  浏览:


  5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3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


  4.6%的月度用电增幅看似比3月数据(7.2%)有大幅回落,实际上却高度维持了今年以来的平稳态势。


  今年前2月用电量增幅为4.5%,3月的7.2%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13年2月录得全年最低用电增幅2.0%)。虽然4月用电量环比3月略有下降(少了188亿千瓦时,环比略降4.1%),但这显然是因为4月比3月少1天的缘故。总体来看,前4月总用电量为17145亿千瓦时,平均每月4286亿千瓦时,4月用电量略高于平均数。这显示今年前4月我国用电量走势高度平稳。


  这也说明前4月我国经济运行高度平稳。即使不采取较强刺激政策,如此延续下去,二季度经济运行也将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可望延续一季度发展态势,维持在预定目标7.5%上下。尽管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综合考虑低位运行的通货膨胀率和登记失业率,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堪称完美。


  相比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内的平稳运行,同样平稳运行的用电形势却超出很多研究的“预期区间”。2013年我国用电量同比增长7.5%,下半年和四季度更是在7.5%以上的高位运行。年前很多研究预期今年用电增长率虽将略有下降,但仍将保持在7.0%左右的中高位水平。不过形势发展让人大跌眼镜。开年前2月,用电增长率即从上年12月的7.5%大幅下降至4.5%,前4月也只微升至5.2%。


  虽然随着经济微刺激政策的出台和效果的逐步显现,以及度夏期间用电的增长,后期用电量增长率会有所拉升,但是,考虑到上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长处于高位,如果接下来二季度剩下的两个月用电量增长率没有明显抬升,全年用电量增长率便很可能难以站上7.0%的台阶。


  这样的用电形势,一方面反映经济可能存在下行压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电力经济效率在提高。电力弹性系数的进一步走低,说明我国单位产值电耗在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强度在减轻。


  再看分产业用电。我们发现在高度平稳的总体用电形势下,分产业用电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微妙的变化。


  4月份,权重最大的第二产业用电同比增长4.0%,是拉低总用电增长率的决定性因素。这比前3月的5.3%又下降了1.3个百分点,接近近年来增速最低的2012年水平(3.9%)。其中,4月重工业用电量增长率更是跌至3.7%,比近年来增速最低的2012年水平(3.8%)还要低。这与持续温和走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过剩产能化解工作相吻合,与深度调整结构、提质增效升级中的经济背景相符合。随着后期微刺激政策的实施,相信重工业用电将有所回升,并拉高总用电增长率。


  最引人关注的是,第三产业用电似乎出现了重要转折。4月份第三产业用电同比增长5.9%。这一最新发展为记者此前的猜测进一步提供了证据:长时间高速增长的第三产业用电转向了中速平稳增长,一如此前的第二产业用电和总用电形势。


  去年以前,我国第三产业用电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两位数增速,即使在整体用电增速低迷的2012年。转折从去年8月开始。自从当时创出15.6%的最高增速后,第三产业用电增速就一路走低至2013年12月的7.5%左右。今年以来继续维持下降势头,一季度降至6.6%,4月又降至5.9%。3个多季度的连续走低,似乎已能得出第三产业用电转向中速增长的结论。在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背景下,这似乎又进一步说明,经过长时间高速的增长后,我国第三产业用电饱和度接近到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在发生电耗更低效益更好的积极调整,此后第三产业将以中速的用电增长来支撑较快发展,第三产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明显降低,单位产出能耗降低。


  居民生活用电方面,4月增速果然如同去年一样,在开局低迷之后出现明显走高的转变。4月生活用电同比增长8.3%,比一季度的6.0%明显提高,离两位数增幅也已不远。此后是否维持高位甚至达到两位数增幅,颇为值得关注。如果继续维持高位,居民生活用电将成为唯一高速增长的“独苗”。记者判断,随着城镇化水平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占有率的提高,居民生活用电还将保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我国电气化水平将持续提高。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