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石油市场2013年回顾与2014年展望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07-17  浏览:


  摘要:2013年我国石油需求低速增长,带动石油供应低速增长。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14亿吨,较上年增长2.8%;原油产量为2.08亿吨,同比增长1.7%;原油加工量为4.79亿吨,同比增长3.3%。各石油产品需求增速延续上年明显分化的态势,汽油和煤油分别增长7.8%和11.3%,分别达到9364.6万吨和2260.9万吨;柴油则罕见地下降0.6%,达到17021.3万吨。石油净进口量突破3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9.5%,比上年上升0.7%。汽、煤、柴油继续全面净出口,且净出口量大幅增加。预计2014年我国石油供需将继续增长,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34亿吨和5.0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8%和4%;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和4.9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和4%;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98亿吨,同比增长4.2%。预计2014年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3.24亿吨和2.9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6.3%,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7%和58.7%。


  关键词:中国,石油市场,供需,价格,2013年,2014年


  一、2013年中国石油市场特点


  2013年国内汽柴油市场相对平稳,没有出现较大范围、较长时间的油品紧张和过度疲软情况,但仍有一些突出且重要的特点:石油需求低速增长、各油品需求增速差异性大、成品油供应过剩、价格准市场化等。这些特点有些可能是趋势性的,有些可能具有标志性,而有些可能是临时性的。


  1.三大主因导致石油需求低速增长


  2013年,中国石油需求低速增长,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为51433.3万吨,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8865.3万吨,同比增长3.2%,增速较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经济放缓、油品替代和去库存化是2013年石油需求低速增长的三大主因。石油需求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由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家强调经济质量和结构转型,2013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相对较低的增速。全年GDP增长7.7%,与上年基本持平,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工业增加值和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是1999年以来最低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首次低于第三产业。经济增速较低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石油需求增速下降1.8个百分点左右。


  全国自上而下前所未有的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加之生物柴油、燃料甲醇、乙二醚等替代燃料成本相对较低,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等,这些产品对石油的替代增加,估计全年新增替代石油量250万吨左右,影响石油需求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


  2013年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市场投资和投机空间大幅缩小,同时国际油价波动下跌,且预期进一步下跌,石油企业和用户低库存运作规避风险。估计全年石油库存下降250万吨以上,影响石油需求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


  2.各石油产品需求增速差异性大,快速增长和低速增长共存


  2013年国内各石油产品需求增速继续延续上年明显分化的态势。因人们收入增加以及长假高速免费等原因,与生活关系较大的汽油、煤油等油品需求较快增长。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相对较慢、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天然气等替代燃料较快发展、电力供应充足使柴油发电需求减少等原因,与生产关系较大的柴油等油品需求增长较慢。


  从表观消费量来看,2013年汽油和煤油分别增长7.8%和11.3%,汽油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煤油比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柴油则罕见地下降0.6%,增速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汽、煤、柴合计增长2.9%,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燃料油下降2.8%;由于在化工领域的使用量大幅增长,LPG需求较快增长.


  实际上,2013年我国油品需求增长的差异性被放大。煤油需求增长有虚高成分。由于柴油和煤油价格机制不同,且柴油需求疲软,价格不到位,航空煤油生产利润高于柴油,炼油企业增加煤油生产量,导致煤油超量供应,库存增加;下半年部分时间一些地区柴油资源偏紧,一些企业进口动力煤油加工柴油也拉高了对煤油的需求。9月份以来,动力煤油进口量明显高于正常情况。这些使得煤油需求共计增长了4个百分点左右。由于国家决定征收汽油调和组分消费税,加之汽油质量升级,汽油隐性需求显性化,以及天然气价格上涨对汽油替代产生一定影响,拉高汽油需求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


  柴油需求增速下降的情况也被放大。2013年,柴油需求下降有趋势性和特殊性两方面的原因。趋势性因素有:经济增速相对较低和经济结构调整、LNG汽车较快发展(LNG汽车主要替代柴油车,LNG价格受国内天然气调价影响相对较小)等,这些情况未来可能依然存在。柴油需求下降的特殊原因有:2013年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大幅增长和去库存化等。由于进口生物柴油不征收消费税,2013年生物柴油进口量大幅增长,超过150万吨,比2012年翻了几倍,其他类似燃料替代也有所加快,这些替代产品影响柴油需求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及国际油价波动走低,使石油企业和用户降低库存避险,拉低了柴油需求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煤炭的生产和运输都是高耗柴油领域,近两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也是导致柴油需求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2013年中国煤炭进口量达3.3亿吨,同比增长13.4%,占消费量的9%。


  3.国内石油供应增速放慢,成品油供应能力增长大于需求增长


  (1)原油产量继续平稳增长


  2013年中国国内原油产量为20812.9万吨,同比增长1.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处于1%~2%的正常增速区间。从月度走势看,全年原油产量相对平稳,10月份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1800万吨,达1806.7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


  (2)原油加工量增速回落,加工能力较快增长


  因成品油需求增速回落,特别是作为主要平衡参照的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回落,原油加工量增速回落。全年原油加工量为47857.6万吨,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各石油产品产量增速各异。煤油生产效益好,产量增长最快;汽油需求旺盛,产量继续较快增长;柴油市场疲软,产量增速较低;燃料油国内严重供不应求,产量增长加快。


  2013年,国内原油加工能力增加3310万吨,增长5.6%,高于成品油需求增速;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油能力增加2060万吨,占新增产能的62%。


  4.石油和原油进口量继续较快增长,汽、煤、柴油出口量大幅增加


  (1)石油和原油进口量继续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9.5%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远远赶不上石油需求增长,导致尽管成品油需求和原油加工量增速下降,但原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继续较快增长,带动石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继续增长。全年原油净进口量28052.37万吨,增长4.4%;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3亿吨,达30620.4万吨,增长3.6%。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7.4%,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9.5%,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


  (2)汽、煤、柴油净出口量大幅增长,石油加工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继2012年我国汽、煤、柴油全面净出口后,2013年汽、煤、柴油继续全面净出口,且净出口量大幅增加。2013年汽、煤、柴油净出口量分别为468.7万吨、248.7万吨和251.1万吨,同比分别大幅增长60.4%、99.9%和174.9%。


  石脑油、LPG等石油产品净进口量扩大,石脑油和LPG净进口量分别为318.8万吨和295.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9%和43.1%。201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占石油净进口量的比例上升到91.6%,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全年前四大净进口石油产品依次是燃料油、石油沥青、石脑油和LPG(上年次序为燃料油、石油沥青、石脑油和润滑油),润滑油净进口量降至第五位。全年石油产品净进口量达2568.1万吨,下降4.7%。


  (3)中东原油进口比例上升,亚太、非洲和欧美比例下降


  2013年,由于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占比明显下降,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显著上升。2013年,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占比重新上升到50%以上,为52.0%,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占比继续下降到22.8%,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中亚、欧洲和西半球总计占比下降到23.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亚太进口比例下降0.6个百分点至2.3%。沙特仍是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仍然是安哥拉,而阿曼取代俄罗斯成为我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原油占比达到42.3%。


  5.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炼油企业苦乐不均


  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新机制对调价周期、挂靠油种及4%的门槛等做了修改。新机制实施以来,国家基本及时足额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2013年15次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8次上调,7次下调。新机制使国内成品油投机空间大幅缩窄,市场投机行为减弱。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使炼油企业苦乐不均。在新机制下,国际油价下跌时,外向型炼厂(主要加工进口原油)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保持较好的联动性且保持一定的价格差,利润相对较好;内向型炼厂(主要加工国产原油)由于国内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同步(国内原油价格一个月调整一次,而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10天调整一次),国内原油价格相对稳定,成品油价格不断下调,炼厂利润受到不利影响。在2013年3月份之前的7个月,国内炼油业连续盈利,而3月26日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后,4月份国内炼油业全行业亏损。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内向型炼厂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差大于外向型炼厂,利润好于外向型炼厂。2013年中国石油炼油业整体不如中国石化,许多炼厂亏损。


  二、2014年中国石油市场展望


  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呈现复苏态势。在世界经济形势好转,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影响下,中国经济将继续稳步发展,增速可能与2013年基本持平。因价格上涨和进口关税调整,石油替代发展将受到不利影响;去库存化现象可能减弱;石油化工、石油储备较快发展,2014年中国石油需求和成品油需求增速将有所回升。预计2014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34亿吨,增长3.8%;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5.08亿吨,增长4%;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98亿吨,增速加快至4.2%。


  1.石油和成品油需求增速将有所回升


  影响2014年石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得石油需求维持上年偏弱的态势。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仍将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和调结构是中国政府经济工作的主线。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与2013年基本持平;经济结构将继续优化,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有望继续受到控制,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继续增加。


  二是替代燃料对2014年石油需求的影响将有所变化。世界经济复苏带动一些替代燃料价格上涨以及国际油价下跌等,使某些替代燃料优势减弱;成品油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进口生物柴油加征消费税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替代能源的发展。


  三是2014年去库存化力度将减弱。2013年原油和成品油已经进行了去库存化,总体库存相对不高(不同石油产品情况略有不同),2014年去库存化的程度将不大,还有可能有补库要求(由于需求规模扩大;如果国际油价上涨,补库力度将较大)。此外,目前我国石油储备快速发展,可能将有部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投产进油;还会有一些商业储备库和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库、石油管道建成投产需要进油。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石油需求产生影响。例如,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可能导致国际煤炭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进口受到影响,国内生产和运输增速加快;长假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使汽车出行增加;一些城市出台或将出台汽车限购和限行政策;乙烯等石化装置产能较快增长等等,将促进或抑制石油需求增长。另外,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偶然突发因素对石油需求也会产生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并考虑各石油产品的不同情况,笔者预测2014年国内石油需求量约为5.34亿吨,增速比2013年有所上升;原油需求量约为5.08亿吨,增速升至4%;成品油需求量为2.98亿吨,增速加快至4.2%。


  2.原油产量缓慢增长,原油加工量增速小幅回升


  多年来,国内原油产量一直增长较慢,年均增长1%~2%。2014年国际油价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国内石油需求有所回升,对原油产量增长有一定支撑作用。但受资源条件限制,增速仍不会太高。预计2014年国内原油产量2.1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


  根据近年来国内炼厂开工率、各石油产品产量收率,并考虑2013年和2014年新炼厂投产情况,以及各石油产品供需状况等,预计2014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4.98亿吨,增速加快至4%;成品油产量为3.08亿吨,同比增长4%;汽油、煤油和柴油产量分别为10420万吨、2690万吨和177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7%和2.6%。


  根据需求和生产情况,预计2014年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为3.24亿吨和2.9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5.8%和6.3%,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0.7%和58.7%。汽、煤、柴油继续全部净出口。


  3.汽柴油市场总体形势看好,但也面临挑战


  2014年,我国石油需求仍将平稳增长,国内原油生产能力将继续增加,原油进口通道建设和进口多元化将取得新进展,炼油能力继续扩张,加之国家调控市场和石油公司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日益增强等,将使国内石油市场呈现供需相对平稳的态势。


  尽管如此,2014年国内石油市场也面临着挑战。随着我国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替代能源增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以外的经营者实力增强,原油进口使用权范围扩大,成品油进口继续实行优惠关税,成品油流通体制和定价机制改革有望深化等,国内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竞争方式将从价格竞争进一步向服务、质量、品牌、多种经营等纵深领域发展。


  2014年,国际油价将维持高位波动下降,现行的国内原油和成品油定价机制将使炼油企业继续苦乐不均,内向型炼油企业经营将面临困难;炼厂生产航煤利润相对较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柴油供应;成品油质量升级使地方炼厂面临挑战。此外,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偶发因素也有可能对国内石油市场产生连带影响,不排除部分时间部分地区出现一定程度供应偏紧现象。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