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文化部:将顶级文化资源推送到百姓身边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02-24  浏览: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助理罗云川在“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研讨及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情况。


  文化共享工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文化惠民服务的国家重点工程,其推进重点与农村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契合。2011年,文化部和财政部提出了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启动三大重点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文化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从“十一五”到现在,财政一共投入了7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0亿元,地方财政投入37亿元。目前已经建成了六级的服务网络。一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中心,333个地市级中心,3843个县市级中心,29555个乡镇服务点和60.2万个村级服务点。传输手段包括卫星、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各种通道。建起了海量的文化信息资源库,拥有200多个TB的资源,视频35000个小时,音频23006小时,电子图书54972种,电子期刊3704种,多媒体课件1715课时 。艺术欣赏、知识讲座、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都是比较多的内容板块。


  目前,该工程建设还存在不足,一是传输不通畅,越到下面越传不下去,到农村网络不通畅。二是网络不发达。三是信息资源的共享缺少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另外,我们开展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还缺少全社会的认知和共识,文化系统之外对其了解并不多,品牌化的服务有所缺失。


  下一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方式将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的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工作重点将从侧重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目前,中国文化网络电视项目刚刚启动,旨在将历年积累的音视频文化资源,利用互联网电视、双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渠道来传播,包括开发中国文化移动网络电视的移动客户端目前已在云南和江苏两个省做试点,百姓需求非常旺盛。健康养生、农业天地、华夏文明等板块点击率很高。此外,用户还可以将自己拍摄的资源上传。目前,文化部门在数字资源建设上形成了一系列的资源布局,包括农民工和农村数据资源库等都在不断充实,一些顶级的文化单位,比如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和中央芭蕾舞剧团的资源也已经签约,将带到基层的老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