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青发[2013]4号),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按照《青岛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管理办法》和《青岛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14年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编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现将“2014年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按要求做好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特此通知。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青岛市财政局
2014年7月16日
2014年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申报重点
(一)高端装备制造
1.城际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城轨地铁车辆牵引传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地铁车辆牵引变流控制系统开发及测试平台,并装车试验,实现A型地铁车辆牵引变流控制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开展低地板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非粘着技术及在列车上集成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掌握制动系统核心技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提高城轨交通车辆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开展网压参数与牵引系统主要参数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研究谐波对轨道电路和供电网的影响,实现列车牵引系统的参数匹配优化系统集成。
预期目标:掌握牵引系统核心技术,完全拥有牵引系统的知识产权;掌握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核心技术,填补国内技术产业链的空白。
支持项目2项。
2.智能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智能机器人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减速机、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究及产业化,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完成针对不同行业的机器人系列产品,鼓励机器人生产企业与我市制造业企业相结合,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水平。
预期目标:掌握1-2项机器人核心技术,申报2项以上发明专利,完成可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和自动生产线,部分关键装备研发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支持项目1-2项。
(二)新材料
3.非晶纳米晶磁粉芯关键技术及装备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高性能非晶、纳米晶磁粉芯连续化稳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生产工艺研究,开发不同导磁率不同形状磁粉芯产品,应用于风能、太阳能逆变器,高频电源,电视,雷达,空调滤波器,开关电源的铁芯等。
预期目标:建立国内领先的可连续、规模化稳定生产的千吨级生产线,形成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申报5项以上发明专利。
支持项目1项。
(三)高端医疗设备
4.数字化医疗技术与设备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高清医学显示设备及人机交互设备,利用改造的数字化手术室具备的人机交互和实时通信传输功能,提高计算机手术辅助设备精准化水平。
预期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完成实验样机生产并临床应用,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
支持项目1项。
(四)通信技术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与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开发北斗卫星导航与GPS兼容的系统和产品,突破高精度定位技术、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海域监测技术等关键技术,着力提升芯片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提高芯片集成度,降低能耗核心部器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兼容GPS的提供实用服务的应用系统,逐步实现在通信、导航、物流、海洋等民用领域的示范应用,推进卫星导航产业化的发展。
预期目标:通过项目实施,面向市场需求,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创新商业和服务模式,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品的产业化,形成专用仪器设备或终端电子产品的规模应用效益。
支持项目1项。
6.无线电监测技术与设备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突破干扰监测与定位、干扰源特性识别、网络结构及站址选择、干扰影响评估及信息管理分发等核心技术,开展网格化空间电磁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研发消除干扰的技术和设备,开发无线电发射、接受和监测设备。
预期目标:实现精细化、实时化、网格化空间电磁监测,满足狮子通信、宽带通信和卫星铜线等业务需求。
支持项目1项。
(五)海洋开发
7.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核心零部件及配套设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掌握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系统等设计建造关键技术。
预期目标:通过项目实施,申报3项以上发明专利,研发海洋工程及船舶配套关键设备,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显著提高我国海工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水平和能力。
支持项目2-3项。
(六)新能源
8.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研究内容:面向住宅小区和大型停车场,围绕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主要解决集群充电、电网安全接入及充电服务等相关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智能充电能量管理、电源负荷的变化监测、电网负荷削峰填谷调度、基于数据库、移动互联网/车联网和用户信息系统的云端服务、客户端及箱式电力设备与充电管理装置设计开发等关键技术,创新电动汽车充电运营服务新模式。
预期目标:建设5套以上智能充电系统示范工程,并实现充电运营、智能调配及安全运行监控等电动汽车充电服务。
支持项目1项。
(六)生物制造
9.非粮生物质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开展秸秆、玉米芯等高值化利用研究,重点开展秸秆、玉米芯等生物质处理、酶解糖化、生物化工产品生产和木塑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预期目标:攻克产品开发关键技术,完成成套装备生产、集成与示范,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和规范,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非粮生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生产工艺与装备示范基地。
支持项目1项。
(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10.面向高耗能高端铸造智能化工厂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青岛地区的传统高耗能铸造产业,开展智能化工厂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通过对装备、工艺、系统控制、服务等技术的集成,构建面向高耗能高端铸造的智能化示范工厂,助推铸造产业链上企业集群开展制造装备研制与服务。
预期目标:研制制造装备服务适配器和工业互联网络设备;研发基于云架构的数字铸造产业园制造服务平台软件产品;开发5种以上的面向高端铸造行业的制造服务管理工具套件/系统;搭建面向高端铸造行业的产业园制造服务平台,聚集铸造企业等50家以上,实现产业链的高效紧密制造协作,申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6项以上。
支持项目1项。
11.子午线航空轮胎研制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子午线航空轮胎制造、高性能骨架材料产业化和子午线航空轮胎模块化制造装备等技术研发。
预期目标:掌握民用子午线航空轮胎制造技术和装备,打破国外公司垄断
支持项目1项。
二、申报条件
申报项目和单位必须符合申报重点和《重大专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节能减排、环保、安全等要求,技术上有重大突破,产业上有引领示范,具备实施条件。
2.申报单位必须为青岛市境内注册或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续存时间1年以上(2013年6月31日前注册或成立)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项目申请的市拨经费,经营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
3.申报单位必须拥有项目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无知识产权纠纷。
4.联合申报必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知识产权和利益归属、合作经费的额度和来源等。
5.项目必须拥有稳定的研发团队,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产学研合作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协同创新,共同申报项目。
6.申报单位和相关人员综合信用状况将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申报单位和相关人员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科研诚信记录,并保证申报信息的真实准确,杜绝科研不端行为。
三、申报须知
1.重大专项采用先导资金+贷款贴息、贷款贴息、后补助和偿还性资助等四种支持方式,一个项目只能选择一种支持方式。
--先导资金+贷款贴息。项目立项当年,给予先导资金支持,先导资金申请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立项后,在项目执行期内,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对项目贷款利息给予贴息补助,年度贴息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贴息总额不超过企业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
--贷款贴息。对已经获得银行贷款的项目予以贷款贴息支持。立项当年,对已经用于该项目银行贷款的部分利息进行补助;项目执行期内,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对项目贷款利息给予贴息补助,年度贴息总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贴息总额不超过企业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
--后补助。在项目验收后根据绩效择优进行补助。
--偿还性资助。项目立项当年给予经费支持,项目验收完成后归还本金,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颁布。
2.项目自筹资金一般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50%,市拨经费低于申报数额时,不足部分由承担单位自筹解决。
四、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单位登录市科技局网站(www.qdstc.gov.cn)或青岛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网站(www.sipc.cc)进入“青岛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查看《项目申报系统用户操作手册》并进行网上申报。申报系统注册成功后,请妥善保存登录名和密码,以便随时进入系统察看项目申报及合同签订、项目管理等情况。
2.项目申报单位在线填写《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信息表》,并上传《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项目申报书》及其他相关附件材料。
3.申报单位要对申报材料中指标、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由于材料弄虚作假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材料审核提交后不可修改,立项后将根据其内容自动生成项目合同,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
4.各区(市)科技局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申报单位资格和项目的真实性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添加意见后提交上传。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经所在区(市)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主管部门统一行文向市科技局申报,同时抄送市财政局。
5.审核后的项目材料装订成册,所有材料采用A4规格,双面打印(复印),一式十份(包括一份正本九份副本,封面处标明),正本中的公章和签字须为原件。
6.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未通过审查的项目不参加评审,申报材料不退回。
五、申报时间
申报材料于2014年7月21日至8月13日前报送至青岛生产力促进中心并通过系统上传,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受理地点:青岛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288号青岛软件园12号楼6层
联系人:王妮妮于夕迪
联系电话(08:30-17:00):88728989转802、803
值班电话(19:00-次日08:30):13708954517
青岛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
联系人:刘向东联系电话:85911343
青岛市财政局教科文处
联系人:张玉颖联系电话:8585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