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的第一条生产线,2030毫米冷轧厂酸轧产线试车成功,标志着武钢防城港项目已经进入投产准备阶段;而宝钢湛江项目一号高炉也计划9月投产。
由此,武钢防城港、宝钢湛江两大千万吨级的钢铁基地破壳待出,成为我国钢铁产业布局沿海的又一重要棋子。截至2015年5月底,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33亿元,宝钢湛江钢铁项目累计投资270亿元。
2005年,武钢集团与柳钢集团共同申报防城港千万吨钢铁项目;2006年,宝钢集团联合韶钢集团、广钢集团,申报湛江港千万吨精品钢铁基地项目。从十年之前的申报,到2012年获批,再到2015年投产,武钢防城港、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共同历经十年磨练。而这十年,是中国钢铁产业飞速发展的十年,粗钢产量从2005年3.5亿吨,上升到2014年8.23亿吨,十年间中国钢铁产量增长4.7亿吨,保持年均10%的增速。
当前,中国钢铁产能膨胀,据中钢协统计,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高达11.4亿吨。摆在两大钢铁基地面前的挑战是,投产即迎来中国钢铁消费的滞涨期,甚至是回落期。中钢协统计,2014年中国的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跌3.4%至7.38亿吨,是30年来的首次下降。《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我国中远期粗钢消费量的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目前看,中国钢铁消费增量空间已极其有限。
武钢和宝钢布局两广沿海地区,未来潜力巨大
首先,符合全球钢铁产业的沿海发展模式
从全球钢铁产业迁移轨迹看,从欧美国家再到日韩,再到中国,国际钢铁企业纷纷布局沿海。有统计显示,2008年欧盟地区的沿海沿江钢铁产能1.62亿吨,占总产能的60%;而韩国、日本钢铁企业基本100%建设方是港口。国际钢铁产业为何布局沿海地区,从武钢建设防城港的经济性测算中可见一斑,武钢防城港项目,原料铁矿石通过防城港上岸,比从武钢本部上岸每吨节约运费200元以上。
我国一直希冀借助沿海钢铁项目,发挥沿海优势,资源、能源以全球配置为主,实现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竞争力,推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09年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到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建设湛江、防城港、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及宁波钢铁续建项目。
目前我国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合计1.217亿吨,即便算上目前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山钢日照港等9家累计9500万吨的沿海项目,沿海项目的占比也未超过三分之一。沿海钢铁基地建设滞后。
其次,为占领国际市场打下提前量
发展沿海钢铁精品基地,除了调整产业布局,重要意义还在于着眼未来,适应未来数十年我国的钢铁需求变化,并为未来钢铁出口做准备。
中国已是全球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国,产量占据全球的一半,钢材出口量保持增长,占总体产量的比重平稳上升,2010年钢铁出口占比7%,2013年为8.4%,2014年出口占比高达13.9%,2014年,净出口量八千万吨(2014年进口钢材1443万吨),这一量级已经和美国、韩国的钢铁产量相当。
目前,钢铁基地布局华南等沿海地区,就是提前布局出口,随着我国钢铁消费进入增长顶弧区,我国钢材出口量将增加,沿海钢铁基地未来将成我国钢材出口的主力军。
武钢防城港、宝钢湛江这两个项目,出口优势在于紧邻东盟和印度,南亚和东南亚,是未来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是未来重要的钢铁消费地区。进入今年一季度,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钢材需求大幅增长,统计显示,2015年1季度,南亚国家中的印度、巴基斯坦,从中国的钢材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207%和124%;东南亚国家的越南、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同比分别增长134%、114%、46.5%、78.7%、78.4%和77.1%。
武钢防城港、宝钢湛江这两大钢铁基地,主营板材品种,建设精品钢材基地,在国内消费升级的拉动下,以及外部“一带一路”南亚和东南亚出口增长的带动下,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将成为中国钢铁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起点。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钢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