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部研究中心获悉,农研中心领导班子近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中心创建国家高端“三农”智库建设规划2015—2020.
7月16日,农研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抓紧制定中心创建国家高端“三农”智库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将中心“三农”智库建设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努力把中心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家高端“三农”智库。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7月,中共农业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对照中办国办《意见》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具备的基本标准,按照农业部《意见》提出的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高端智库的具体要求,中心创建国家高端三农智库,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具备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上述农研中心负责人称。
据介绍,农研中心已建立起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开辟了多条成果转化渠道。农研中心与中央农村工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还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建立的“决策咨询点”。
农研中心拥有自20世纪50年代中央农村工作部成立以来的农村工作文件档案资料近30万件,拥有自198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建立以来的350个村庄、24000户的调查数据和调查资料,拥有1987—2012年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的文献和资料,拥有较好的资料交换、信息通讯等研究支持系统。
上述农研中心负责人表示,农研中心与部分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外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承担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研究课题。
不过,农研中心创建国家高端“三农”智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创新,机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还不够高;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
上述负责人表示,解决上述突出问题,一方面要抓紧制定中心创建国家高端“三农”智库建设规划,努力把中心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家高端“三农”智库;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和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建设,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
据介绍,目前农研中心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还不够健全,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机构职能建设,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完善内设机构职能。加强中心领导班子和后勤保障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目前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成果转化滞后,中心将深化中心组织管理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中心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完善中心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和成果转化工作,深化成果评价机制和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改革,力争在出人才、出思想、出成果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该负责人称。
目前农研中心的财政供养人员基本支出和科研项目经费财政保障水平较低,主要是财政基本支出缺口较大,职工工资收入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中心人才队伍的稳定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该负责人表示,中心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经费支持,提高财政资金保障水平,积极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合理确定科研经费使用比例,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心研究人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中心的办公用房和条件设施落后,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中心将积极谋划实施房屋修缮项目,加强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该负责人说。
另外,农研中心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和政策调研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中心将充分利用农村改革试验区平台,积极与一些地方建立区域性合作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联合与合作。
目前农研中心与国际知名智库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研中心希望有关部门在出国团组指标、名额分配、经费安排上加大对中心智库建设的支持力度,简化中心外事活动管理、中外专家交流、举办或参加国际会议等方面的审批程序。
该负责人表示,作为创建国家高端“三农”智库的建设者,中心工作人员要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