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从华为看“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6-05-26  浏览:


  对于华为来说,2016年无疑是其大放异彩的一年。


  华为无论是传统业务还是智能手机业务都呈现出喷井式发展的态势,华为的发展已然成为国内外人们热议的焦点。


  最近有媒体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富士康将把贵州的一座工厂作为主要服务华为公司的专属工厂。


  有熟悉富士康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富士康是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其主要客户包括: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松下,三星等国际一线品牌,同时也包括小米、华为、中兴、等国内一线品牌。


  前几年小米手机风靡的时候,富士康就曾为了小米手机的供应而专门开辟了14条SMT产线和11条组装线,就富士康河北廊坊工厂来看,为小米手机开辟的产线大约有75万平方米。


  但是,请大家注意只是产线,而不是园区。


  与富士康的庞大的产线规模相比,小米的产线真是屈指可数。


  要知道,富士康在这之前基本上是靠给苹果代工而大红大紫,从而家喻户晓的。


  富士康为苹果开辟的生产线24小时昼夜不停,平均每日能生产50万部苹果手机。


  但是,说起富士康要将整个贵州工厂作为华为的专属工厂,这不禁让人困惑,华为有何魅力能让富士康如此大手笔?


  现如今作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其手机业务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先不说华为的传统业务(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达1921亿元人民币(3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4%;企业业务收入达194亿元人民币(31亿美元),同比增长27.3%;消费者业务收入达751亿元人民币(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2.6%。;人均产出达到170万人民币,人均利润达到20万人民币,有非常充足的现金流。)


  就华为消费者业务中的P系列和Mate系列智能手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呈现出一机难求,火爆全球的局面。


  根据多家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在最近一段时间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销量下滑甚至是同比萎缩的现象,就拿日本索尼来说其智能手机销量相比之前同季度下降了数个百分点,同为国产厂商的联想集团的手机发货量也出现了下跌。


  而与此同时,华为成为手机市场则是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其销量获得了高速增长。


  坚持创新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华为的企业精神中。


  据华为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在2012年年底就已拥有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占员工人数的48%,是全球各类组织中研发人数最多的公司;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


  根据华为2015年财报显示,华为2015年研发投入高达596亿元人民币(92亿美元),其比重占销售收入15%,比2014年的408亿元增加了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从2006年以来,其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约370亿美元),2006年,华为研发投入仅为68亿元,此后每年保持阶梯式增长。


  最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6日在日内瓦总部发布公报说,企业专利申请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美国高通公司和中国的中兴通讯分别以2442件和2155件位列其后。


  这些数据的背后,实际上是靠华为内部资源的整合—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各种资源的快速而有效的商业整合,而不仅是靠某一项技术带来的颠覆。


  同时,也是华为以客户为中心 、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持续自我批评的企业精神。


  华为巨大发展其实质凸显的是中国企业全力聚焦企业创新和产品质量的决心。


  华为的爆炸式增长背后更直射出了中国企业在世界发展大潮中坚挺态势和同其他众多企业预摆脱低端加工代名词,而不再是一味模仿与抄袭的决心。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一直以来都扮演者代工者和装配工的角色。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的零部件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满足国外消费需求的发展模式始终是国内企业想要摆脱中国制造的“紧箍咒”。


  随着国家政策的一直利好和国外传统电子巨头纷纷衰退,国内企业意识到:只有以创新带动发展,全心全意投入到生产建设才能在世界的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尤其是最近几件,国内企业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期间大量的中国企业开始以创新为导向,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大力开发国外市场;以前那些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的企业,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产品本身。


  产品质量的提升加上中国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传统企业形象开始在人们心中瓦解。


  高新技术人才的激增、资本积累的稳步前进、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进而使得“中国创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从2015年10月份的贸易数据来看,虽然整体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资本密集型、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现了增长。


  据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称,该月手机出口量增长11.9%,集成电路增长11.2%,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和鞋类产品——的出口量有所下降。


  正如花旗银行说的那样:中国制造商常常被视为低成本的产业供货商,但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这种看法越来越过时了。事实上,在竞争力和创新两个方面,中国领先于所有新兴市场。“中国制造”将日益成为“中国创造”。


  很高兴,在5月22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上,一个名为“寻找顶级制造”短片记录了华为手机在研发生产测试环节对细节的极高追求,从而获得了国家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


  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巨大突破中,中国企业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只有把质量当做生命,中国创造才能正真的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在不久的未来越来越多中国品牌会和华为一样成为国人的骄傲。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互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