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矿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属非金属矿山在我国的矿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我国的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状况却不容乐观。2001-2008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共发生重大事故20起,死亡320人;特别重大事故7起,死亡795人。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的矿山大部分为私营企业。2003-2008年全国事故起数48.9%发生在私营企业,这就说明私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缺少系统的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往往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其次,矿山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够。2003-2008年较大事故死亡的原因分析中,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的占27%,这说明有些矿山员工对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熟悉,安全意识不够。再次,我国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监察体系。虽然我国已经在各省市县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但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来说,安监局只是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企业内部有些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安全监察体系,没有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落实,这样的安全生产是不长久的。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阐释
2006年11月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2007-2006)(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标准化规范的五个子标准分别对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尾矿库、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标准化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包括: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安全教育培训;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检查;应急管理;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绩效测量与评价等14个核心要素。这些元素又划分为若干子元素,每一子元素详细规定了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与提高企业安全绩效,保障安全生产条件,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害的风险,减小工作中断等高度相关的。
依据14个元素和相关子元素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对安全绩效的贡献,对元素和子元素赋予了不同的分值。同时,根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对每个子元素的分值又按照策划、执行、符合、绩效四个方面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将子元素所得的分值相加,即得到每个元素的分值,最后将14个元素所得分值相加,便得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得分。标准化等级共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最高等级。评级的指标为同时满足标准化得分、百万工时伤害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的规定,取三个指标的最低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
金属非金属矿山推行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在安全标准化的制定过程中,国家安监局就在一些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安全标准化的试点工作,不断修改完善,2007年7月安全标准化正式开始在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有步骤地推行。
金属非金属矿山推行安全标准化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提高了矿山安全生产的准入门槛
《规范》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安全生产法律和行政许可制度的要求相一致,在标准化条件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到与安全行政许可条件相呼应。为了进一步保证《规范》的有效落实,国家安监总局把开展新的标准化的成效纳入到安全许可的范围。对于没有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的企业将不予许可,坚决予以淘汰和关闭,延期换证时必须进行非煤矿山现状安全评价,延期申请之前6个月内经考评合格达到安全标准化等级的,可以不提交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但需要提交安全标准化等级的证明材料,达到安全标准化等级二级以上的,可以申请直接办理延期手续。这不得不引起矿山对于安全标准化推行的重视,从而主动要求建立起矿山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对于安全生产起到促进的作用。
2.强调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管理
《规范》对于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安全教育培训、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应急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要求,使建立安全标准化的矿山真正实现管理的标准化、现场的标准化、操作的标准化,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落实,达到矿山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管理。
3.强调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控制
《规范》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过程要求严格受控,例如在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中,要制定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设备的规划、采购、安装(建设)、调试、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过程中的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及安全论证,确保全过程受控。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控制会及时发现安全生产中的隐患,把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状态,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控制安全事态的发展。
4.强调安全生产的全员参与
《规范》强调安全标准化的创建要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员工权益保障制度,确保员工关心的问题得到积极响应,特别是保证员工在安全状况异常的情况下拒绝工作而不会受到惩罚。企业应确保员工或员工代表参与安全活动,并建立收集、反馈员工关注的安全事项的渠道。要尊重每个员工的首创精神,在标准化目标的确立和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充分征求每个员工的意见,确保他们的正确意见能够在方案中得以有效的体现;使员工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使标准化方案的每项内容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中得到切实的落实。员工既是矿山企业危险源辨识的参与者和风险控制的执行者,更是标准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必须把依靠每位员工的参与作为开展标准化建设的根本前提,把提高每个员工的意识、素质作为实现标准化建设的根本途径,把保证每个员工的生命健康作为实现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5.强调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创建安全标准化的矿山要合理地确立安全方针和目标,要体现持续改进的原则,阶梯式地向前推进,不能超越于企业生产的实际承受能力,盲目追求过高的标准。一个矿山的安全标准化等级只代表了这个矿山某一时期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代表最终水平。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策划、执行、符合性、绩效的PDCA循环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结束语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推广是一件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环境、利国利民的大事。在各级政府及安监部门的帮助下,我国的矿山将会逐步建立起动态循环的安全监察机制,使我国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当然安全标准化的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比如费用较高、安全培训的效果等,这就需要安监部门统筹规划,安全标准化创建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