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后危机时代我国化工园区再发展与再规划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7-22  浏览:


  化工园区以产业空间集聚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化学工业的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化工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发展比较成熟的已有120多家,虽然比国外化工区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园区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发展区域经济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近几年,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尤为迅猛,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化工区成为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为之热衷的经济发展形式和载体。究其原因,除了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廉外,尤其跨国企业对区域的投资环境要求更高,对土地、环境保护和运输费用等附加成本因素更加重视;中西部地区虽然远离化工品消费市场,但靠近原材料和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的决定性因素,使得化工生产企业的建设投资以及原材料运输等经营性成本大幅降低,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无形中促使国内外企业按照“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做出了向西部发展的决策。


  到了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石化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2009年2月,国家出台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振了我国的石化行业,为石化企业指明了发展道路。由此拉开了我国石化产业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序幕。也正因为经济危机,给了化工园区的发展以喘息机会,行业管理者开始重新审视化工区的发展,得以站在更高视点深入研究自己所管理的工业区域。


  在当前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无论对于我国的发展较为成熟的化工区还是处于建设初期的化工区,想要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更加先进、更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方向的思想和理论作为指导。


  1 我国成熟发展的化工园区的基本形态


  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沿江开发较早的化工园区,利用自身航运、交通、水源、环境的优势,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主要有: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宁波化学工业园区、浙江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常州滨江化学工业区、福建泉港石油化工区、广东大亚湾开发区石化工业区、广东茂名石化工业区、广东珠海石化工业区、河北沧州临港化学工业园区、深圳精细化工园区等。其成熟发展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商工作取得较大成果,产业发展方向基本确定,形成自己的特色;


  (2)园区内企业年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利税率基本稳定,基本实现逐年增长;


  (3)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完毕,无论是居民搬迁,还是填海造地工作均已完成;


  (4)园区外服务设施和园区内公用工程设施配套比较完备;


  (5)园区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实现了管理与开发的政企分离。


  总体讲,长三角地区化工园区发展得较快。上海化工区理念非常先进,“五个一体化”模式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化工区规划建设的标准。大而全是南京化工园区的特点。浙江上虞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的特点在于重点突出。张家港化工园区的仓储和物流很有规模。这些园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没有特点就没有吸引力。


  2 我国成熟发展的化工园区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东部和沿海化工区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2.1 产业升级的发展空间受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化工区所在区域由原来的郊区变成市区,甚至被居民区包围,城市规划区包围化工区的现象逐渐增多,化工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给化工区和周边居民带来安全风险和隐患。快速发展的石化产业使许多化工区原有规划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为数不多的园区内现有空地也基本落实项目,园区面临有项目而又无地可用的局面。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后续发展空间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当前某些成熟发展化工区继续发展的最大问题。


  2.2 基础设施需要整合升级


  上海化工区“五个一体化”模式已经成为规划建设的标准。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开发建设模式是大多数园区想要实现的目标,但通过审视国内大多数化工区内发现,现有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园区前身已经存在,企业、园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园区规划与建设不同步等。化工园区现在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进一步升级和整合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也能够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引进新项目,实现化工区在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化工区内各个区片建有多个热电站。烟囱林立,不但对化工区环境保护带来影响,对内部空间的分隔、以及对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占用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必须整合,建设集中供热中心。


  2.3 土地利用率低,造成利税贡献低


  在建设时期比较早和产业比较分散的化工区,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某些化工区有一部分被企业征用的土地没有被完全利用,闲置浪费:还有部分企业建设的容积率较低,土地利用率不高,从而造成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利税率较低。


  摆在这类化工区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比前两类问题更加棘手,他们将面临招商与清退部分现有化工企业的两难境地,但是即使项目上马速度再快,也对园区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3 化工园区再发展问题的关键--再规划


  国内绝大多数园区在建立的初期,一般都由专业的咨询单位、设计院、所做过相关规划。无论是产业规划、总体规划,还是各项专业规划。化工园区作为城市规划区的一部分,与城市规划区一样,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调整发展方向,修编规划。然而,与城市总体规划定期进行修编有所不同,国内的化工园区较少进行定期的规划修编。这与化工区的建设进程照比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相关。但是,化工区发展速度一旦加快了,问题就突然出现了,亟待解决了。这时才想起规划,恐怕为时已晚,势必会影响急待建设的新项目。


  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成熟发展的化工园区面向未来社会新的经济环境,需要开展新一轮的规划。化工园区再规划不是简单地委托规划单位进行表面层次上的规划、调整和完善就了事,而是需要化工区的管理者站在新的高度,对化工区的发展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再规划要适应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


  化工园区再规划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1 化工园区内部的整合


  传统体制下的我国化工开发,存在诸如条块分割和分散经营等问题,这与我国化工行业的建设、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我国大型石化企业基本上是自成体系,资源的配置仅限于本单位、本系统,鲜与其它企业合作。这样做不利于提高整个园区的经济效益。随着企业办社会逐步转变为由地方也就是园区,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空间、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减少了企业的投资及运营成本;企业则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技术的优势和人才的优势,与地方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化工园区规划、建设、招商以及园区自身的经营发展,都需要更加贴近投资企业,满足投资企业的需求,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对于土地利用率低的园区,化工园区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内部整合,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搬迁和淘汰占地面积大、生产工艺落后、利税贡献较低的企业。同时,积极推动发展较好的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建设一批对园区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和新项目,以改变园区占用土地多,产出少的状况。


  发展空间有限怎么办?就只能突围了,扩大规划区域范围,或者围海造地,向海上方向发展。与附近其它园区的整合也是扩大发展空间的一个有效途径,既扩大了发展空间,也为其它园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上海化工区整合周边化工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实例。


  对于园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升级改造,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五个一体化”原则。例如,在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投产后,必须关闭过渡时期临时应急兴建的各种供热设施,对现有供热设施进行必要的整治。除建设满足化工区供热需要的集中供热热源外,应限制其它燃煤、燃油锅炉的建设。


  我国中西部地区化工园区发展时期较晚,相比东部和沿海园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现有的经验和教训一定要吸取,并引以为戒。


  3.2 协调化工园区与城市规划区的关系


  国内外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双向因果关系:产业发展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源泉,城市功能的协调是产业发展得以持续的基础。没有产业发展,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如同无源之水;没有城市功能的协调,产业发展将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持续成长的生命力。在许多情况下,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将是区域发展缺一不可的两极。


  化工园区在进行新一轮规划的过程中要进行准确定位,应根据其空间规模与周边控制关系、产业规模定位来确定化工园区是否作为一个综合城市区来发展。化工园区新一轮规划定位见图1。

 


  3.3 理顺化工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化工园区规划间既存在相容性,又存在矛盾性;既互为先导,又互相促进,呈现出不同的互动和协调性问题。


  (1)化工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存在相容性,互为先导。从产业集聚的微观角度看,化工园区规划侧重从产业链或产业网的角度考虑产业的纵向关系,而城市规划则更多地从城市的支持配套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研究产业的横向协作。产业规划研究产业的“聚合”问题,而城市规划则侧重于产业的“集中”问题。从产业集聚的微观视角,可以解释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两者之间的包容性。


  (2)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在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双向互促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作用,不断提升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素质,推动着人类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迈进,使城市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过程的良性循环。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先导性关系,而是互为先导。城市规划引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影响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并进而对产业规划形成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产业发展引起了城市功能的变化,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


  (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往往不能协调发展。这种非协调性在城市化初期的规划阶段,将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规划不考虑城市建设规划的约束,而城市建设规划亦没有给产业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因此,有可能以牺牲城市化进程为代价,而单纯追求产业的发展效果,让城市规划处于被动调整的状态。


  4 对我国化工园区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杜绝急于求成的心理


  不少园区刚刚起步,基础设施的配套条件尚不具备,就忙于招商。有的园区一无产业经济基础,二无人才优势,发展缓慢,无竞争优势,便出台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的“优惠政策”,以超低的地价,甚至零地价作为砝码来吸引投资者。有些外商投资者则利用急于发展的地方的这种条件差、发展慢、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把境外无法立足的重污染源乘机转移过来。中西部有些地区的生态本来就很脆弱,而且经济基础薄弱,经不起“环境被污染然后再治理”的折腾。


  4.2 制定对化工园区的保护措施


  各地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对化工区的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居民区向工业区包围发展。工业区和居住区混杂,一方面造成居民得不到良好的居住环境,化工园区的发展空间也将受到限制。有些地方的居民,三天两头找企业闹事、索赔,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给社会发展造成不和谐、不安定的因素。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一定要转换思路,将居民区对工业区的合围之势扼杀在苗头之中,严格控制化工园区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当然,这里要区分是否是原住居民,而不是对后来聚集的所谓弱势群体进行保护。


  4.3 理顺管理体制


  我国有一些发展比较成熟、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理顺了与城市规划区的关系。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化工园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有机结合。如吉林化工区与所在龙潭区由区委区政府负责人同时兼任化工区的领导,避免了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及吉林化工区与城市区发展的矛盾。


相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