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东莞“十二五”科技发展锁定八大新兴产业解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8-01  浏览:


  东莞市政府发布《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继续大力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努力将东莞建设成全省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思路——继续“科技东莞”工程


  《规划》确立了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大力实施“科技东莞”工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性城市为主线,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全省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创新体系功能优化,创新资源充分积聚,科技创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力量。具体目标包括:


  专利申请量超过30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占总申请量的比例超过18%;全社会投入研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GDP)超过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28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1%;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5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9万人。


  方向——着力完成三大任务


  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将着力完成三大任务,涉及到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科技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推广、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等。


  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方面,《规划》提出,把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LED等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海洋等高技术产业,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同时,要巩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把东莞打造成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在社会民生领域,东莞市还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以城市交通、居住、医疗、教育、社保、文化等民生领域为重点,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更新的控制与协调系统,加快实现智慧生活。


  《规划》重点


  培育八大新兴产业成“重中之重”


  推动东莞“十二五”科技发展离不开重点工程的实施。其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点工程的“重中之重”。《规划》把新型战略培育工程锁定高端电子信息、电动汽车、LED、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海洋等八大领域。希望在上述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三大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


  东莞市将着力培育的高端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包括新兴核心基础元器件、OLED、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网融合。


  其中,云计算方面,将促进云计算技术嵌入式职能技术产品、云计算的信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中科院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和育成中心建成。


  物联网方面,则要突破物联网应用相关的RFID芯片读写器、卫星导航、光纤传感网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建立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与运营平台。同时,将推进数字松山湖、智慧虎门港、智慧常平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力争十年把电动汽车发展为支柱产业


  “力争用10年时间,把电动汽车发展为东莞市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规划》对电动汽车产业雄心勃勃,充分发挥东莞市动力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快研制锂动力电池,实现产业化。同时,要引进开放硫酸铁锂材料技术,抢占行业技术高点。重点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客车、微型电动车和电动车生产,引进国内或者国外电动汽车整车厂,获得生产资质、取得生产论证、形成整车生产能力,支持电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和行业准入。


  为配合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我市还将建设电动汽车加电站,选取松山湖、常平镇等若干区域开展电动公交车、出租小汽车的示范运营。


  2015年建成完整的LED产业链


  东莞市争取到2015年底,在东莞市基本建成一条完整的LED产业链,推广10万盏LED路灯和50万盏LED市内照明灯具,并积聚LED企业超过250家,提出LED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为实现这一蓝图,东莞市将着重解决LED衬底材料、芯片制备、封装模版、应用与系统以及关键设备等核心技术,重点扶持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LED大功率驱动芯片和电源制备、激光剥离设备和封装关键设备研发等重点科技项目,扶持企业引进LED先进生产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科技水平。


  打造完整的薄膜太阳电池产业链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我市选择高端切入,重点发展晶硅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设备、光伏逆变器、电池片及组建生产、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完整成熟的薄膜太阳电池产业链。


  在太阳能光热发点产业,尽快实施MW级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不断突破光热发电系统和高温极热管等关键部件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装备材料制造能力,并实现产业化。


  《规划》看点


  1 解决企业融资难


  设立支持初创型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种子项目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


  积极拓展新兴融资渠道,大力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票据融资、信用互助、联合信托和科技保险等新型金融产品,重点解决中小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


  2 发展科技园区


  松山湖,积极发展以高端新兴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招科引智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择商选资水平,实现多方投资多方入股。


  虎门港,充分利用RFID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电子口岸。依托立沙岛作为虎门港产业适度重化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精细化产业。


  生态园,集中力量引进投资规划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高质高新型产业项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休闲旅游业,把生态园打造成带动东莞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和辐射源。


  镇街科技园,“十二五”期间,各镇街科技园要依托现有基础,实施优势发展,与周边镇街产业发展结合,实施错位发展,抢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制高点,实施创新发展。


  3 推动人才战略


  人才培养方面,《规划》提出,每年选送部分行业或学科领军后备人才到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著名企业研修深造,鼓励和支持领军后备人才承担政府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以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依托,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建立一支“本地化”的工程师和技工队伍。


  人才引进方面,结合轻轨交通网络,充分发挥“1小时生活圈”的优势,开展“工作在东莞,生活在外地”的人才引进模式。借助交通费用、住房、生活等补贴及其他优惠政策,为引进周边地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