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四大误区制约过磷酸钙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8-16  浏览:


  世界上最早的化肥品种过磷酸钙,在中华大地上风光了半个世纪之后,近几年却渐渐陷入低潮。是什么原因让过磷酸钙产量下滑、需求萎缩?又是什么原因让它逐步退出农户的视线?18亿亩的耕地上,还有没有过磷酸钙的容身之地?


  过磷酸钙渐行渐远


  在这个逐利时代,不赚钱的普钙成为农资经销商首选的放弃对象。我国普钙生产企业上千家,存在生产不规范的情况在所难免。同时普钙又是一种低附加值的产品,一些小厂为了追逐利润,偷减含量,农民用了看不到效果,经销商推广也变得更加困难。


  伴随社会劳动力转移,现在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了老人、妇女和儿童,曾经一亩地一包碳铵加一包普钙的传统施肥方法已不再适用。如果雇人,一人一天的工资要100~150元,成本过高,所以复合肥、二铵这种省时省力的化肥取而代之就显得合情合理。


  严冬过后就是春天


  中国磷肥产品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七五”之前,国家以建设中小型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装置为主。“七五”之后,磷肥从低浓度、单一养分向高浓度、多养分转变。现阶段的发展思路是,国家允许过磷酸钙行业保持现有的生产能力,但不宜再扩大规模,同时应加强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的新型肥料研究。


  政府对于普钙产品还是非常宽容的。普钙虽附加值较低,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生命力。首先,普钙作为老品种化肥,需求正在日益萎缩,但不能忽视的是这种产品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需求。其次,只要在合理的销售半径以内,经销商和农民还是愿意去接受普钙的。最后,普钙中含有一定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中量元素,同时普钙的生产原料为中品位磷矿,对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鉴于普钙产品对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和含有磷、硫、钙多养分,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副处长杨帆认为,普钙产品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在未来500年之内,通过勘探,强化开采,高效利用,使中国磷资源总量达300亿吨是完全可能的。在此期间世界人口可能大幅度减少,对粮食的需要、对磷资源利用将更趋于合理。因此,中国磷矿的服务年限可达500年,即可满足今后20代人对磷资源的需求。


  人们应该更新对普钙的错误认识,普钙产品其实是一种含量可达40%左右的三元复肥,并且高浓度更应高效,否则将导致高浪费、高污染。普钙企业未来可以中低品位磷矿与复混肥生产相结合,或者沿着产业技术进步,发展节酸磷肥,高效防固定磷肥的思路发展。


  解密普钙认知误区


  目前人们对普钙的认知存在着太多的误区,更新观念,普钙将焕发新的活力。


  第一,普钙并不是单质肥料。人们普遍认为普钙产品是一种低含量磷肥,这种认知是不准确的。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基础元素,但是普钙产品中所含的硫、钙元素也是植物成长所需的中量元素。从某种意义来讲,普钙产品是一种养分含量在30%~40%的三元复合肥。目前,中国土壤中微量元素缺失严重,向土壤中补充钙、硫等中量元素,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问题。同时中微量元素、CO2气肥都是作物高产所必需的,同时增加作物抗倒伏、抗病害能力。


  第二,发展普钙产品有利于中国磷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磷矿资源总量可达300亿吨,富矿资源仅够用20年。生产普钙可用不经选矿的中品位磷矿,可以大大提高磷矿资源利用率。


  第三,相较于高浓度磷肥,普钙中磷元素的利用率更高。虽然土壤中磷的浓度低于植物中的,但植物根吸收磷是逆浓度主动吸收。低含磷量肥料,植物仍能吸收利用。据此高品位、易加工的磷资源应用于磷化工、磷合成化学品,而不应加工为肥料级磷铵;低品位、难选矿的磷资源用于含磷肥料的生产。


  普钙是一种酸性的通用肥料,不但对北方的微碱性土壤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于南方的酸性土壤,通过部分酸化技术减少酸度,防土壤酸化,也能达到良好的肥效。


  第四,普钙是一种节能环保型肥料。普钙的制备方法是由硫酸分解磷矿,磷石膏保留在产品内。按反应式计,生产普钙比生产磷酸、磷铵少用30%的硫酸,但由于生产普钙大多是用P2O5含量为24%~27%的中品位磷矿,其中的白云石消耗酸,所以实际上生产普钙比生产磷酸、磷铵少用10%~15%的硫酸。


  新世纪,中国的农业需要一场革命,过磷酸钙作为化肥界的元老,将在这场农业革命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