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简要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12-03  浏览: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国成功召开了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颁布了全国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林业改革深入推进,造林绿化蓬勃开展,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各项林业政策深入实施,林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林产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林业发展态势整体运行良好。


  1.造林绿化稳步推进,森林经营全面加强


  2011年,在林业“双增”目标的推动下,我国造林绿化工作稳步推进。印发了《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全国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99.66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1.47%,完成计划任务的99.94%。其中,人工造林406.57万公顷,飞播造林19.69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73.40万公顷。2011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30周年,全国共有6.14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5.14亿株。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33亿人次,义务植树614亿株。2011年,森林经营全面开展,抚育补贴大幅增加。完成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800.2万公顷;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规模大幅增加,由2010年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森工集团扩大到34个,补贴资金和任务由2010年的20亿元、20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增加到2011年51.3亿元、4604万亩。组织人员对2010年度141个试点单位、458个抚育作业小班、28.53万亩抚育面积进行了实地检查。检查结果表明,2010年抚育补贴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抚育面积核实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99.5%和96.6%,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防沙治沙取得重要突破,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2011年,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取得积极进展,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治理在工程规划思路和工程范围上取得重要突破,全年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53万公顷。2011年,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推进,新增国际重要湿地4处,新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68处,正式授牌国家湿地公园12处。2011年,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栖息地生境继续好转的良好态势,大熊猫、朱.、金丝猴、长臂猿、兰科植物等30多种(类)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开展了近20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恢复试点项目,实施了近30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繁育项目。


  3.林业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在生态建设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2011年,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309.39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1.59%。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分别为55.36万公顷、73.02万公顷、54.52万公顷和126.40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比重分别为9.23%、12.18%、9.09%和21.08%;其他社会造林占全部造林面积的48.41%。截至2011年年底,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已达2126处,总面积1.23亿公顷,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2.7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3处,面积7629.07万公顷,与2010年相比,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了91处。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湿地保护补助资金2亿元,开展了69个林业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建设。全国共完成湿地保护工程项目42个,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3万公顷,恢复湿地2.3万公顷。2011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由100个扩大到200个。2011年下达投资16亿元,下达林业建设任务31.7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4.05万公顷,封山育林7.68万公顷。


  4.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产值、产量增长迅速


  2011年,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0597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0年增加7818亿元,增长34.3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4.29%、40.51%和42.12%。林业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由2010年的39.05:52.14:8.81调整为36.14:54.54:9.32。分地区看,东部10省林业产业总产值比重较大,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0.81%;中部6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6009.91亿元。东部省份增长最快,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省份共有5个,分别为广东、山东、浙江、福建和江苏。


  2011年,木材产量保持稳定,达到8145.92万立方米,与2010年产量基本持平。锯材产量持续增长,产量为4460.25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19.81%。人造板产量快速增长,产量达到20919.29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36.19%。其中,胶合板产量9869.6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8.24%;纤维板产量5562.1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7.73%;刨花板产量2559.3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2.45%;其他人造板产量2928.1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占69.47%),同比增长12.52%。木竹地板产量快速增长,达到6.2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29%。其中,实木木地板1.22亿平方米,占全部木竹地板产量的19.44%;复合地板3.57亿平方米,占全部木竹地板的56.70%;其他木地板1.03亿平方米,占全部木地板产量的16.40%;竹地板0.47亿平方米,占全部木地板产量的7.46%。2011,全国木制家具总产量2.48亿件。木浆产量823万吨,比2010年增长16.24%。2011年,新造经济林面积121.83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9.67%。各类经济林产品总量达到1.34亿吨。竹材产量为15.39亿根,比2010年增长7.64%。年末实有花卉种植面积86.22万公顷;切花切叶142亿支;盆栽植物29亿盆;观赏苗木121亿株;草坪4.08亿平方米。2011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4.68亿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达376.42亿元。全国森林公园年提供就业岗位64万个,社会综合旅游收入测算超过3000亿元。


  5.林业改革稳步推进,林业政策取得新进展


  201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已确权集体林地17846.67万公顷,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7.8%,基本完成明晰产权的改革任务。全国已发放林权证超过1亿本,发证面积累计达15793.33万公顷,占纳入林改总面积的86.65%,发证户数8784万户。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贷款金额达529.9亿元。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森林保险,投保面积5146.67万公顷,保费7.92亿元。确定了200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9.78万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县级及以上的林权交易服务机构(包括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的交易机构)1065个。全国林下经济产值达2081.61亿元,参与农户5770.45万户。


  6.林业立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执法及监督能力明显加强


  2011年,继续稳步推进《森林法》修改和《湿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以国家林业局第27、28号令发布实施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大熊猫国内借展管理规定》,审查修改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证书核发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委托实施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办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办法》、《林地和林木权属登记办法》,完成了部门规章清理工作,以国家林业局第26号令发布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部门规章的决定》,明确了废止的部门规章、修改部分条款的部门规章及修改内容,2011年第6号国家林业局公告公布了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初步完成了国家林业局规范性文件清理审查工作。全国共发生林业行政案件28.67万起,与2010年相比,案件发生总量减少1.78万起,案件查处率提高1.15个百分点,为历年最高。


  全国森林公安共立刑事案件2.6万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6万人,收缴林木14.4万立方米、林地8.2万公顷、野生动物7.7万头(只),涉案金额达27亿元。开展了“亮剑行动”、“清网行动”等执法专项打击行动,取得重大战果。办理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事项189338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起,有效化解了多起行政争议。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工作。


  7.林业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2011年,全国林业建设资金来源合计2744.48亿元。其中,国家预算资金投入1302.15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37.80%,占当年资金来源的47.45%;国内贷款为274.18亿元,增长55.56%,占全年林业建设资金来源的9.99%;发行债券筹集到资金0.97亿元,占全年林业建设资金来源的0.04%;自筹资金737.42亿元,增长187.08%,占全年林业建设资金来源的26.87%;其他来源资金为344.33亿元,增长24.10%,占全年林业建设资金来源的12.55%。2011年,林业投资实际完成2632.6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占全部林业投资完成额的42.03%。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林业投资完成额(不含国家林业局直属单位)占全部林业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依次为25.54%、15.20%、43.13%和15.59%。按建设内容分,用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资为占全部林业投资完成额的49.48%;用于林木种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支撑与保障的投资占11.42%,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投资占19.84%。


  8.林地征占用管理更加严格,森林资源监督得到强化


  2011年,林地征占用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了林地使用情况检查,组织15个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2010年国家林业局审核、批准的202项建设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组织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大林业(森工)集团的120个县级单位占用征收林地情况进行了检查。2011年,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共督查督办各类林业行政案件350余起,强化了森林资源监督。开展了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局伐区调查设计和作业质量核查工作核查工作,对87个林业局的1787个小班进行了伐区调查设计和作业质量核查,对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个县级单位2010年度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内蒙古金河、黑龙江绥棱等9个国有森工企业局“三总量”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


  9.林业种苗生产有序推进,森林防火成效明显


  2011年,全年共采收林木种子3138万千克,全年共生产良种357万千克,其中:种子园产量55万千克,母树林产种量302万千克;采穗圃生产穗条15.2亿条(根)、良种繁殖圃生产穗条7.3亿条(根)。全年共完成育苗面积84.9万公顷,其中新育苗面积24.9万公顷。国有、乡村集体和个体育苗面积分别占育苗总面积的14.63%、5.02%和80.35%。全年生产造林合格苗木190.2亿株,其中,31%来自国有单位,6%来自乡村集体,63%来自个体。


  2011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5550起,其中一般火灾2993起,较大火灾2548起,重大火灾9起,未发生特大火灾。与2010年相比,森林火灾次数下降28.14%,其中一般火灾、较大火灾和重大火灾次数分别下降37.58%、12.20%和59.09%。2011年,全国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26950公顷,比2010年下降41.16%,因森林火灾伤亡91人,比2010年下降15.74%。全国扑救森林火灾共出动89.2万个人工日、车辆7.7万辆(台)次、飞机1810架次,投入扑救森林火灾经费1.35亿元。


  10.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显著,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能力提高


  2011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1168万公顷,与2010年发生面积基本持平,其中:虫害发生846万公顷,病害发生120万公顷,鼠(兔)害发生202万公顷。另外,有害植物发生16万公顷。全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1‰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2%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4%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6%以上。批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4.45亿元,其中中央基建投资2.92亿元;下达中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亿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2亿元、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监测补助资金2000万元。


  2011年,全国野生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开展日常监测和疫情隐患排查,全国实现野鸟禽流感等突发重大野生动物疫情零发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建成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运行;启动了边境联防联控试点工作;开展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初步建成了以2处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为主体的国家级科技支撑平台。


  11.林业科技成果丰富,林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2011年,59项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通过验收,认定成果46项;81项948项目通过验收,认定成果57项;18项局重点项目通过验收,认定成果10项。登记林业科技成果318项,其中:软科学类3项,基础理论类13项,应用技术类302项。继续开展“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行动”,重点推广了木本粮油新品种等相关生产实用技术336项。组织开展了困难立地造林及植被恢复技术创新等6类技术研究,培育抗逆优良植物种质152种,建立了95项森林经营技术模式、246个试验示范区与试验基地。发布了91项林业行业标准;组织开展林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135项、木制品等国际标准研究6项;完成了森林消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个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工作。


  2011年,林业教育成果显著,增加了生态学、风景园林学2个涉林一级学科,拓展了高层次林业人才培养选拔和林业科学研究的空间;部分普通高等林业院校获得面向全国单独招生的资格,一批高等林业职业院校获得了在本省(自治区)单独招生的资格。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了高中等林业职业院校和涉林专业建设;继续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林)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


  12.林业工作站建设投入增加,国有林场扶持力度加大


  2011年,全国林业工作站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9470万元,比2010年增长33.74%。其中,国家投资12237万元,地方配套57233万元。全国165个县(市、区)开展了林业重点工程区重点县林业工作站建设工作,为1960个乡镇林业工作站配备了必要的设施设备。在全国选取93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开展了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试点工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1万公顷,推广面积182万公顷,建立站办林场1155个。


  2011年,各级政府投入国有林场资金103.8亿元。其中:机构运行支出22.6亿元;财政专项资金49.6亿元,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7.2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3亿元,森林培育8.6亿元,石油价格补贴6.4亿元,贫困国有林场扶贫资金2.9亿元。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752个扶贫项目,维修、改造危旧房面积17万平方米,维修和新建林区道路1263.6千米,打机井144眼,建蓄水池68个,铺设输水管道284.5千米,新建和改造输电线路223.7千米。


  13.林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2011年,林业信息化建设科学谋划,系统部署,成果丰富。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林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和第二届全国林业信息化成果展。整合了省级林业门户网站,建设上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实体单位专门网站,启动了国家物联网试点示范、林业云计算等项目。国家林业局在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基础上,正式启用移动办公系统。优化国家林业局办公网功能与栏目设置,完成办文、办会、办事5万多件。加强中国林业网(国家林业局政府网、国家生态网)应用服务,推进了地方机构队伍建设,截至2011年年底,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独立林业信息化机构。研究制定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测指标体系,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现代林业发展水平考核范畴。


  14.区域林业发展不均衡特征明显,区域统筹力度持续加强


  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历史条件差异较大,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林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


  东部地区区内森林覆盖率35.68%,生态总体良好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业经济实力雄厚,林业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区内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5545.50亿元,比2010年增长40.20%,占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50.81%。单位森林面积实现林业产业产值47847.75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6倍。林业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9.7:65.8:4.5调整为26.5:68.5:5.0,第一产业比例继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林业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区内林业产业体系完整,林业产业发达,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部地区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非公有经济造林比重较高。全年非公有经济完成造林90.59万公顷,占全部造林总面积的67.37%。主要灾害在这一地区表现活跃,森林火灾发生偏重,森林火灾发生率为0.72次/万公顷,是全国平均火灾发生率的近2.5倍,生态建设成果巩固任务较为繁重。林业产出水平整体较强且颇具发展潜力,单位森林面积实现林业产业产值17581.12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2倍。区内林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迅猛,实现旅游收入642.52亿元,比2010年增长45.11%。木本油料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木本油料种植成为这一区域的特色和优势。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和林业投资的重点区域,全国四成以上的投资放在西部地区。2011年,区内完成林业投资1135.31亿元,占全国总投资额的43.12%,其中国家投资占41.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7.20亿元,占全国的68.37%,但单位投资额仍为各区最低,单位造林面积投资额为5700.93元/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52%。区内造林面积为324.57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54.13%。单位森林面积实现林业产值4941.29元/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1.56%,为各区域最低。该区的林产调料产品、木本药材、林产工业原料分别占全国的64.63%、48.89%和57.10%,林副产品生产颇具特色和竞争力。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0.22%,为四大区域中最高的。区内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和重点工程造林活跃,非公有经济造林26.32万公顷,占总造林面积的64.67%;重点工程造林27.50万公顷,占该区总造林面积的67.57%。森林火灾发生率为0.05次/万公顷,火灾受害率0.01‰,均为各区域最低,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成效显著。单位森林面积实现林业产业产值10295.20元/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77%,林业产出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该区森林食品干重占全国总产量的38.53%,是我国森林食品的主产区。该区是我国林业公共财政投资的重点领域,该区单位林地面积投资额为1109.27元/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9倍。区内林业系统在岗职工人数约占全国的四成,职工收入水平较低但持续提高。


  15.国际合作成果丰富,国际交流范围拓宽


  2011年,共争取到澳大利亚、日本、全球环境基金无偿援助项目6个,总金额3030万美元;对外援助培训项目12个,项目金额共计400万美元。先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合作备忘录》等5个政府和部门间双边协议,对外签署的双边协议达到76个;续签了《中美自然保护议定书》、《中美林业合作协议》、《中美共建中国园协议》;召开了6个双边工作组会议,确定了近100个合作项目与活动。防治荒漠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等国际合作有序推进,中日民间绿化合作“小渊基金”项目、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网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湿地公约》(RAMSAR)、《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等公约活动中,我国政府积极派团参加会议,讨论相关议题,阐述我国政府立场,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会员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16.林产品总供求快速增长,但国内供给增幅远小于进口增幅,国内需求增速远大于出口增速


  2011年,全国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为50003.99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15.78%,其中:进口原木及其他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22375.12万立方米,国内商品材产量为8145.92万立方米,木质刨花板和纤维板折合木材(扣除与薪材供给的重复计算)13545.97万立方米,农民自用材和烧柴产量为4036.97万立方米,由于超限额采伐、上年库存等形式形成的木材供给约为1900万立方米。全国木材产品消耗总量为49991.91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15.78%。其中:工业与建筑用材消耗量为38907.77万立方米,农民自用材(扣除农民建房用材)和烧柴消耗量为2951.85万立方米,出口原木及其他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8580.00万立方米。


  林产品对外贸易额为1203.33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28.25%。其中出口550.34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8.82%,占全国商品出口额的2.90%;进口652.9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7.45%,占全国商品进口额的3.75%。木质林产品进出口中,原木出口1.44万立方米,原木进口4232.58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23.23%。锯材(不包括特形材)出口54.42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0.89%;锯材进口2160.67万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45.87%。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的出口量分别为957.25万立方米、329.10万立方米和8.68万立方米,与2010年比,胶合板、纤维板出口量分别增长26.84%和28.08%,刨花板出口量下降47.55%;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的进口量分别为18.84万立方米、30.62万立方米和54.70万立方米,与2010年相比,胶合板和纤维板的进口量分别下降11.84%和23.47%,刨花板的进口量增长1.41%。木家具出口171.19亿美元、进口5.46亿美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5.95%和40.84%;木浆进口1435.46万吨,比2010年增长27.03%;纸和纸制品(按木纤维浆比例折合值)出口599.78万吨,比2010年增长16.28%,进口347.77万吨,比2010年下降1.66%;废纸进口2727.94万吨,比2010年增长12.02%。非木质林产品出口144.7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4.15%,占林产品出口额的26.31%;进口248.9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46.17%,占林产品进口额的38.12%。2011年,美国、日本仍为最主要的林产品出口市场,但美国的份额有所下降;进口以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市场为主,但俄罗斯的份额继续下降。前5位出口贸易伙伴依次是美国21.73%、日本10.17%、中国香港5.28%、英国4.08%和德国3.16%;前5位进口贸易伙伴分别为美国12.93%、泰国11.34%、印度尼西亚10.85%、马来西亚10.42%和加拿大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