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辽宁沈阳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11-07  浏览:


  老工业基地沈阳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近年来在两化融合的带动下,软件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从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沈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品牌大会上获悉,沈阳市依托软件园区,着力打造“工业软件”品牌。


  亮出“工业软件”品牌


  老工业基地沈阳有“共和国工业长子”之称,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但近年来,沈阳的软件服务业正以年均40%以上的高速增长,沈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显示,2010年全市软件产业实现收入555亿元,跃居东北城市首位、全国前列,在全国所占份额达4.2%,软件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95%。今年上半年,沈阳软件产业收入同比增长更是在70%以上。


  沈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苏告诉,沈阳市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沈阳着力打造自己的软件品牌不无关系。“沈阳的软件品牌就是‘工业软件’。”他说。


  葛苏强调,沈阳是中国东北最大工业城市,以沈阳为中心,连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等8城市的经济区,是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之一,具有明显的产业市场优势。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和产业环境,IBM、惠普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天云科技、神州数码等30余个国际知名的项目落户沈阳,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品牌。


  沈阳国际软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久宏认为,发展工业软件,有利于推进“沈阳制造”向“沈阳智造”转型。他说,作为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工业基础非常雄厚,因此,沈阳发展软件产业应该挖掘沈阳的特点和“存量”,这个“存量”其实就是沈阳的工业软件。他告诉,沈阳工业软件在国内有一定的优势,是工业软件重要的研发基地,中科院自动化所及一批非常有实力的工控企业包括东大自动化等等,它们都是工业软件的中坚力量。此外东软的数字医疗实际上也是软件和工业产品结合的范本。


  而像沈阳机床等装备企业,更是工业软件的受益者,比如现在60%~70%的机床都是数控机床。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工业软件可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水平,改变传统装备“出口简单劳动力,进口高级智慧”的低端徘徊状况。


  据了解,依托自身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沈阳市着力发展工业软件尤其是嵌入式系统软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装备智能化、企业信息化道路,原本停留在自给自足状态下的沈阳软件业,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医疗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金融系统等行业的融合日益加深,沈阳软件发展深深烙上“工业软件”的烙印。


  发挥园区积聚效应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负责人指出,软件业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聚集效应非常明显,即向中心城市聚集,我国软件收入排在前20位的城市,软件的收入之和超过全国整个软件行业收入的80%以上。在城市聚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园区聚集,因为国家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各个地方对软件服务业有不同的政策,在园区内可以得到更好的落实。


  目前,沈阳市软件产业向以沈阳国际软件园为代表的园区聚集,而沈阳国际软件园适时提出打造工业软件研发基地的目标,更加有助于沈阳工业软件的跨越发展。


  沈阳国际软件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工业类软件企业聚集区。赵久宏介绍说,软件园通过提供基础设施、管理咨询、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去年,国际软件园总营业收入逾百亿元,占沈阳市软件产业总收入的20%以上。注意到,这次品牌大会期间,组委会安排与会者参观了沈阳国际软件园区。沈阳国际软件园提出,未来几年为软件企业提供超过200万平方米的办公区域,这个目标已经远远超过全国其他城市,现在软件收入超千亿元的北京、上海、深圳的软件园区也只是提出几十万到100万平方米左右的目标。


  赵久宏表示,国际软件园除了搭建政策、法律、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平台之外,也建立起工业软件公共平台、软件人才联盟、两化融合企业联盟、物联网产业联盟,这些产业联盟的搭建为沈阳发展软件产业,无论是工业软件领域,还是物联网、云计算相关领域,整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应资源,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比如,2010年以国际软件园、东软软件园等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建立的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装备制造业与软件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沈阳机床的产品设计周期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1到3个月,产品制造周期由原来的5到8个月缩短为2到4个月。


  又比如,今年8月30日在沈阳国际软件园内建立的人力资源联盟,面对园内100多家软件企业,共享人力资源信息,引导建立规范园区内人才流动机制,通过园区门户网站传递人才需求与供给信息,为园区内的软件企业交流合作提供渠道。


相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