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二)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11-07  浏览:


  4.原油加工量增速放缓,炼厂开工率有所下降,汽煤柴油产量增长各异
 
 
  2012年,受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炼油严重亏损以及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原油加工量增速有所下滑,全年原油加工量4.68亿吨,同比增长3.7%,较上年增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由上年的87%降至85%;成品油产量2.81亿吨,同比增长5.5%,较上年增速略有减缓。汽煤柴油产量增长各异,2012年煤油产量突破2000万吨,达到213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3.7%,较上年增速上升了4.1个百分点;汽油产量为8976万吨,同比增长10.3%,较上年增速上升了4.5个百分点;柴油产量为1.71亿吨,同比仅增长2.4%,较上年增速下降了2.6个百分点。分公司看,中国石化全年加工原油2.21亿吨,同比增长4.7%,占全国原油加工总量的48%;成品油产量为1.32亿吨,同比增长5.6%;全年开工率为88%,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石油全年加工原油1.47亿吨,同比增长1.7%,占全国原油加工总量的31%;成品油产量为9800万吨,同比增长6.5%;全年开工率为87%,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原油加工的综合商品率达到94%左右;轻油收率达到77%左右,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地炼(包括被中国海油、中国化工等收购的地炼,不包括惠州炼厂及陕西延长)共加工原油6700万吨,占全国的14%,平均开工率从2011年的39.5%降至36.5%。
 
 
  5.油品质量升级继续有序推进,车用替代燃料突破1000万吨/年
 
 
  (1)柴油国Ⅲ标准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新的汽油、柴油质量标准要求,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有序推进产品质量升级,建设了一批质量升级项目。继2010年我国开始执行汽油国Ⅲ标准后,国Ⅲ标准柴油也于2012年7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的高速路、省道等加油站推广,柴油硫含量降至350ppm。国外发达国家汽油质量规格要求硫含量小于50~150ppm,烯烃体积含量小于25%~30%,芳烃体积含量小于25%~45%,苯体积含量小于1.0%。尽管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很快,但主要油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高。
 
 
  (2)生产柴汽比下降明显
 
 
  2012年,中国生产柴汽比为1.9,较2011年下降0.14,柴油产量所占比例有所降低。2012年第三季度生产柴汽比1.85,创近9年来同期最低水平,主要是因为炼厂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变化适度调整了汽柴油等的产量比例。近几年我国生产柴汽比大多在2.05~2.1,消费柴汽比大多在2.10~2.25。
 
 
  (3)全年车用替代燃料突破1000万吨,区域化发展特征明显
 
 
  2012年,我国车用替代常规汽柴油量约为1070万吨,同比增长20%,占全国汽柴油总消费量的4%。2012年,我国替代燃料继续发展,生物燃料和煤制油替代燃料产量继续提升,电动汽车等发展仍受政策支持鼓励。由于国家只在局部地区示范推广和生产销售车用替代燃料,区域化市场消费突出。天然气替代量占总替代量的70%左右,天然气汽车发展主要集中在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网到达区域。截至2012年底,我国LNG汽车保有量已增至7万辆,有LNG加气站近500座,中国已成为亚太第四大、世界第六大天然气汽车市场。燃料乙醇无新增产能,只限6省封闭和4省27市半封闭使用。生物柴油产量在50万吨/年左右,中国海油在海南生产生物柴油,将产品销往三大石油公司。甲醇汽油在山西、贵州、陕西和浙江等地有统计,估计全年有45万吨甲醇替代汽油。电动汽车在武汉、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处于试运行阶段,在北京、杭州、郑州和苏州4个城市推广使用的电动车超过300辆。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乙二醇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煤基醇醚燃料是被广泛关注的石油替代品,在解决一些技术经济和使用问题后,有望继续增加用量和扩大推广。我国已投产的煤制油项目能力达155万吨/年(见表12),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和晋北地区。2012年陕西延长集团筹建了全球首个煤油混炼示范项目,目前项目处于前期准备工作阶段。该项目利用与其相毗邻的陕西延长集团榆林炼油厂副产的渣油与当地的优质煤加氢混炼,每年生产50万吨油品,其中柴油占60%,汽油占30%,液化气与石脑油各占10%,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中国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突破和一批示范项目的建设成功,将为我国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调整化工原料结构、实施石油替代战略作出贡献。
 
 
  二、中国炼油工业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炼油工业面临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多元化竞争加剧和节能环保压力加大的形势,同时也肩负着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成品油市场需要、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实现“两个翻番”作贡献的重任,困难与优势兼有,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仍为主导因素。我国炼油工业正处在一个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继续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控制总量、调整装置及油品结构、根据资源和市场优化布局、促进科技创新、降本增效、推进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建设,在继续稳步增大规模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
 
 
  总体看,未来几年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七个方面的趋势。
 
 
  1.炼油规模仍将较快扩张,民营企业和外资权益能力有所增长,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进一步发展
 
 
  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将新增3950万吨/年左右,包括2个新建项目(四川石化和泉州石化)和5个以上的改扩建项目。此外,民营炼油企业也可能有一些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产以及一些落后产能被淘汰。预计到2013年底,我国炼油总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达到6.14亿吨/年,同比增长6.9%。
 

相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