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日本核电危机及其影响初步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8-03  浏览:


  0 引言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内供电在大地震中被破坏,而海啸又破坏了备用柴油发电机,使得核电机组冷却系统失效,造成氢气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堆芯部分损坏等严重问题。堆芯熔化将造成大面积核泄漏,由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目前已经演变成一场核电危机。而控制事故扩大的关键在于为核电站提供冷却水以及外部电源供应,直至堆芯彻底冷却。本文将针对核电危机的潜在影响,初步分析此次核电危机下的核电建设与规划、能源政策、政治外交视角中的核电定位等主要问题。


  1 核电危机对各国核电建设与规划的影响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已经暂停在建核电站——山口核电站的工程施工。此前,美国电力企业已经向美国核安全委员会提交了18份建设28个核电站的申请,这一申请目前还无一获得许可,并且已因此次事故美国核安全委员会基本暂停了审批程序。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大约65个在建核电厂,如图1所示。由于日本核电事故的巨大影响,这些机组可能都存在“暂停检测、提高标准、压力测试”的问题,规划项目也存在进一步调整甚至被取消的可能。从新建项目的规划与审批来看,目前这一工作在世界各地已经全面“暂时”中止了。这一中止是否成为长期选择,仍然未知。


  3月16日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要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存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这一暂停是一种暂时的中止,抑或是长期政策的“微调”甚至是“本质”改变,还要视事态的发展而定。


  2 核电危机后各国能源政策变化


  核电只有具备了更好的经济性、改进的安全条件、成功的废物管理、低的核扩散风险,以及定位于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重要角色之后,才能成为未来发电能源的重要选择。技术、经济、环境与政治是一个国家发展核电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从本世纪初开始,在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安全危机与环境减排压力下,各国对核电的态度逐渐转为积极: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与印度,都制定了积极的核电发展计划;美国与俄罗斯这2个受核电事故影响较大的国家也将核电提上了政策议程;意大利、英国反对核电发展的强硬态度也出现松动;德国在2010年通过了延长到期核电站运行期的决定。这一切都意味着核电的复兴,但是因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似乎这种迹象要突然停止,各国对核电方面的政策变化目前已经开始转向。


  (1)德国。2010年9月28日,由联邦经济与技术部和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联合发布的“能源概念”(Energy Concept)提出,出于“合理经济性”考虑,德国政府决定延长德国在役核电站的服役期,1980年前建造的核电站延长运营8年,近期建造的核电站延长14年,以此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过渡性措施。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绿党势力很大的德国已经爆发了反对延长国内核电站服役时间的大游行。德国政府已经决定暂时停止刚刚宣布的延长现有核电站服役期的计划,“重新检查核电站的安全标准”,3个月之内对所有核电站(共17个)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在此期间,20世纪80年代之前投入运行的7个核电站要临时关闭。3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又表示,要加速“德国对于核能的远离”,利用3个月的暂停期,“推动能源政策的改变,迎接可再生能源的时代”,并且已向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要求,建议将关于国际核能标准的讨论列入2011年11月召开的20国集团(G20)领导人会议议程。


  注:近期计划指预期在8~10年内投运的机组;远期规划指大多在15年内投运的机组。


  图1 主要国家核电在建及规划建设规模情况

 


  (2)瑞士。瑞士能源部长声称,或将重新修订安全标准;已暂停3所新核电站的审批程序。


  (3)美国。据彭博社消息,美国核电业内人士表示,应重新评估本国核电发展计划。在1979年发生三里岛事故之后,美国电力行业就取消了14个核电站的订单。


  总之,所有国家都表示要加强核电站安全标准与电厂监测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加强对运行与在建项目的全面审查。各国在政策层面也逐渐对核电的地位与角色的认识产生分化。欧洲的“反核”声音渐渐得到政府层面的确认,欧盟能源事务执委表示,要实现一个“无核”(Nuclear free)的能源未来。


  在日本核电危机发生之前,俄罗斯以及非洲和中东地区的许多国家都希望发展民用核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而作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一方面因其经济发展需要有持续增长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则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压力,因此,发展核电已成为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未来核电装机快速发展的国家。日本核电危机之后,这些国家的核电发展政策是激励还是限制,更加需要综合权衡。从目前的表态来看,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将继续坚持既有的核电发展策略,而印度有重新评估的可能性,我国也提出了“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方向性意见。至于何为“调整”、“完善”,仍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晰。
 

  从本质上讲,一个能源系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安全、经济、绿色等多种标准,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多元、高效、低碳的能源体系,而这些标准与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得失平衡”,因此不能偏废,需要兼顾。核电的有效发展,将促进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的建立,但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低概率、高风险”的事故发生可能改变这些标准的权重,核电的复兴之路可能因此受挫。


  3 核电与气候变化问题


  气候变化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事关国际经济政治和外交的全球性问题,而发展核电被认为是清洁发展、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选择。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无疑将成为短期内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减缓气候变化,一般的观点认为,无论是在排放已经基本稳定的欧、美、日国家,还是能源需求依然要温和增长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核电是20年内唯一可堪大任的近零排放的大容量基荷电源与能源,而这20年对于全球温升的长期轨迹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在于,气候变化的政治会不会在未来让位于核电的政治。从目前来看,横向比较,2004年《哥本哈根共识》中,气候变化并不是人类的最优先课题,该问题被排在了第15~17位。核电前景的再次不明朗对气候变化问题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相应的,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可能进一步提升,发展日程更加急迫。


  对于已经表示对核电项目涉及的一切要重新审核的欧洲国家,包括德国、法国、瑞士、英国等,意味着欧洲要完成2020年相对1990年减排20%的目标将变得困难,由于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而下降的减排成本又要有所提高。欧盟碳信用市场(EUA)的碳信用价格3月16日升到了2009年5月以来的最高点,达到17.21欧元/t。


  4 结语


  日本福岛发生的核电事故客观上已从单纯的社会事件与能源问题演化为一场社会危机,公众内心对于辐射的恐惧会对各国政府造成较大的政治压力,尤其是欧洲地区。从社会角度看,非理性抢购“碘盐”的出现,以及人们对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抢购行为,充分反映了民众关于核电放射性知识的缺乏。基本上,核电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以及防止核扩散方面的保证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争议,但是这些可行性目前有让位于政治上不可行的趋势,类似于发达国家目前难以推行的“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


  目前,各国在运的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类似的核电站,其安全检查、维修或者翻新以及提前退役将成为必然,对安全标准的审核将更趋严格。世界能源系统发展目标中安全、多元、经济、高效、低碳等一系列要素的平衡可能要重新调整,这一调整是微调还是大幅度转换目前还不得而知,但2005年以来,由于世界能源供应形势日趋严峻、价格不断攀升,以及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等因素所筑就的核电复苏之路可能因此受挫,前景难料。在该背景引发的核电发展规模有所降低的情况下,全球减排目标以及气候稳定目标如何实现及其社会经济成本问题,将成为下一步的讨论方向,也将是在本文基础上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