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份,国内煤炭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或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多地区动力煤价格出现回落。进入1月份之后,煤炭市场对冬季高峰的期望彻底失去信心,特别是随着春节的临近,1月份后期国内动力煤市场的活跃程度进一步下降,国内有更多地区的市场动力煤价格加入到了回落行列,国内动力煤市场出现整体转入淡季的倾向。
2、环渤海地区煤炭供求维持偏淡格局、价格继续回落。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1月25日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环渤海六个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从2010年12月28日的782元/吨,下降到了1月25日的774元/吨,下跌了8元/吨。
当然,1月份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的下降幅度比2010年12月份缩小了4元/吨,呈现进一步收窄态势。
3、冬季气候对国内煤炭供应的影响较小。尽管今年冬季全国也出现了明显的降温、降雪天气,但是与往年不同,今年冬季主要煤炭生产、供应地区的“降雪”偏少,国内煤炭生产和供应能力一直没有受到明显干扰,因此使得市场煤炭资源得到较好保障,抑制了煤炭供求矛盾的发生。
4、沿海消费地区煤炭价格的大幅度下滑具有一定的示范和警示作用。沿海重点集散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的持续回落、国内海上煤炭运价的深幅滑坡、煤炭需求低迷等现实状况,促使“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煤炭提货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使得多数煤炭消费企业和经销商对煤炭采购变得更加谨慎,并对国内煤炭市场的运行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警示作用。
5、个别主要煤炭生产企业的降价措施打击了市场信心。2011年1月,由于秦皇岛等集散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走低,个别主要煤炭生产企业下调了市场动力煤的港口合同销售价格,而且幅度较大,尽管这一行动仅仅是个别行为,但还是对市场供求心态产生了不利影响。
6、重点电力企业的煤炭库存状况明显好于上年。2010年1月31日,全国发电企业的电煤库存为5509万吨,煤炭库存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一,今年1月末全国发电企业的电煤库存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73万吨,提高了27.1%;其二,尽管1月份电煤消耗继续增加,但是按照当月电煤平均日耗水平计算的库存可用天数仍然保持在14.6天的合理水平,虽然比2010年12月末减少了0.6天,但是却明显高于2010年1月末的12.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