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轻工企业竞争力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8-08  浏览:


  “十一五”期间,面对全球化的市场,在国际资本、技术、服务流动更趋自由的大背景下,依托我国的资源禀赋,轻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增长。2011年一季度轻工产品出口额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长,但制约我国轻工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因素不容忽视。


  一、轻工企业现有竞争优势分析


  1、产品价格优势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轻工产品迅速投入了全球市场。利用当时全球资源、能源价格和本国劳动力成本都较低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国内资源还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我国轻工产品得以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占据了全球市场的较大份额。


  2、完备的工业体系


  我国建国以来逐步建立了完备的轻重工业体系,并长期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来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完备的工业分工体系为产业集群、块状经济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提升了轻工生产的规模效益。


  3、政府投入支持


  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投入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政府间的竞争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无偿服务,减低了企业经营者的运营成本。


  二、轻工企业竞争力制约因素分析


  1、资源环境制约


  我国人均拥有资源量较少,国内资源保有量难以同时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企业进口资源及原料又受制于国际资本控制的定价体系。同时日益脆弱的自然环境已经难以支撑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建立清洁、低耗、高效的生产方式是全球工业企业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在这方面,我国轻工企业还难以占据有利的位置。


  2、核心技术依赖进口


  虽然轻工行业部分企业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但多数企业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问题。轻工企业利润受到原料价格波动、购买技术产品的冲击,难以形成企业自身积累,如果不能形成保护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激励机制,企业将难以改变目前的困难状况。


  3、亟待拓展销售渠道


  许多轻工外销企业过去通常出口给大型国际经销商或为品牌代加工,除按订单生产,自己无需考虑其他。经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这些轻工企业如果只是寻找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继续简单生产,将会再次错过掌握经营主动权的机会。目前一些轻工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国内渠道建设,进入流通领域、投资零售终端,并从收购国外企业向收购国外品牌、渠道转型。


  4、旧有优势面临挑战


  当前全球资源、能源价格和本国劳动力成本已经无法维持低廉的价格,而全球消费者对我国轻工产品价格低廉的印象短期内又难以改变,这一矛盾导致轻工企业经营的两难,加之贸易壁垒与汇率波动因素,仅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已经难以为继。同时企业还将面对国内资源市场定价步伐的加大和政策支持达到极限的压力。我国轻工企业的旧有的竞争优势面临挑战。


  5、未来全球市场变化莫测


  首先,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仍会继续面临经济增长缓慢与债务负担加剧的问题,同时节约、环保的理念越来越得到大众广泛的接受,因此,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其次,由于前面提到的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我国轻工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将受到削弱。第三,目前世界各国都以满足全球市场、发展本国产业为目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全球产能过剩在所难免,因此,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核心的贸易争端频发,加大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


  三、轻工企业竞争力趋势展望


  1、产业集中度提高


  2010年在出口恢复性增长与全球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轻工产品出口又创新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十强企业评比的相关材料显示,出口额居于轻工行业前列的塑料制品、家电、皮革行业的十强企业利润分别占到行业利润总额的11.4%、40.2%、14.8%。家电行业经过国内激烈的竞争、整合,已经具有了较高的集中度,从行业的整体效益提升转向了领先企业的规模效益。目前以塑料制品和皮革为代表的轻工行业的集中度偏低,行业内多数企业仍可以实现盈利。然而随着综合成本的提升和加工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将难以维持,产业集中度必然提高。


  2、制约因素阻碍企业利润增长


  全球利益分配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国际金融资本掌控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决定权。因此,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和国内市场面临国外企业直接竞争的环境下,我国轻工企业难以实现利润的大幅增长,甚至会在全球市场丧失部分份额。


  3、如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轻工企业尽快以较低的代价,建立清洁、低耗、高效的生产方式是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主要的困难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政府与企业共同转变观念和运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率先解决资源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并辅助以便捷的销售渠道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