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华经纵横:环保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8-13  浏览:


  环境保护投资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是生态恢复、重建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推动力,其投资力度和效果关系到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关系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最终关系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保证和支持力度。如何使环境保护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效应最大化,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发展是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所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的课题。我国无论是环保发展还是经济发展,区域差异都很大。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状况以及其本身的环境受污染程度不同,各地区的环保投资就会产生不同的产出结果,单从国家层面上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对每个区域都成立,所以单纯从国家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是不够的,从区域这一中观层面对比研究具体区域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寻求促进各个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的政策路径是对前面研究的一个必要的延伸。


  环境保护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环保投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为环保投资带来了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为环保投资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一、环保投资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尽管目前对环保投资的定义有多种表达方式,没有统一的定义。诸如环境保护投资就是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或者是指社会中各有关的投资主体,从社会积累资金或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份额用于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活动等等,根据权威机构国家环保总局对环保投资的定义为:"环境保护投入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积累基金和各种补偿基金、生产经营基金中,支付用于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资金。"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关于环保投资的范围,精确界定十分困难,其原因主要是环境保护投资与其他投资在投资目的上是多重模糊的。由于各国的情况各不相同有时甚至相差很大,国内外对于环保投资的范围界定并不统一,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环境保护投资是仅包含了污染防治投资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部分投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等与生态恢复相关的投资都没有列入环保投资的范围。基于这一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做法是取得一致的,有便于进行国际比较。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讨论环保投资总量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时,环保投资主要是指包括用于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基础设施中与环保有关的设施建设的投资,即仅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我们国家在制定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时所使用的环境保护投资也是仅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二、我国三大板块投资现状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将我国经济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东、北京、河北、辽宁、天津、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海南、广东;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吉林、湖北、黑龙江、山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重庆、四川、西藏、贵州、云南、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广西、新疆、内蒙古。


  1.环保投资总额角度


  就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环保投资的地区差异很大。从2000年到2011年,东中西部环保投资总额整体都呈上升趋势发展,东部和中西部差距比较大,东部地区的环保投资额差不多比中西部要多三分之二,中西部环保投资总额总体上相差不大。以2011年为例,东部地区的环保投资总额是2294.7亿元,中部、西部分别为768.9亿元、666.7亿元。东部地区的环保投资总额差不多是中部地区的3倍,是西部地区的3.44倍。


  究其原因,从公众环保意识角度来看,公众的环保意识本质上是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只有当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用高于人们物质享受产生的边际效用时,人们的环境意识才会自觉的产生;从政府来看也是一样,只有用于环保投资的边际效益高于或等于用于其他投资产生的边际效益时,政府才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环境保护。因此经济实力对环保投资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发展的程度对环保投资的额度影响很大,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越强,环保投资额度也随之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程度高的东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强,环境保护投资水平相对较高,而经济落后是导致中西部环保投资总量不足的直接原因。


  2.环保投资占GDP比例角度


  根据以往发达国家的研究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环保投资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才能有效控制住环境污染,超过3%才能使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这也可以为区域环保投资提供一个参考。虽然各地区环保投资总额增长较快,并同GDP保持了一致的上升趋势,但是环保投资占GDP的相对比例却很小。2000年到2011年期间,东部地区环保投资占GDP的最高比例才1.4%,中部地区的最高比例都还不到1%,西部地区的最高比例也才1.3%;这说明目前我国东西部环保投资还只能控制环境污染,若要使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还要努力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而中部地区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都在1%以下,都达不到控制环境污染的水平。究其原因:①东部地区由于工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技术先进,综合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强,环境保护投资水平较高,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②中部地区虽然工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现行工业企业污染也比较严重,尽管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环境保护投资的绝对量有限,相比之下,中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在全国来讲处于最低水平。③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相对东中部地区来讲比较落后,工业化程度低,重工业相对比较少,工业污染相对少,鉴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西部地区重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投资速度与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也基本一致,工业污染治理处于中等水平。从2005年到2011年,西部环保投资占其GDP的比例还超过了东中部地区。环保发展相对速度西部地区暂时领先东中部地区,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西部的大开发,吸取和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更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保投资使用结构和方向来看


  2000-2011年,三大区域环保投资在使用结构方面存在相似性: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的比例最高,可以说占了绝大部分。虽然整体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绝大部分年份超过50%,2008年都降到50%以下。②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较快,比例越来越大,2011年,东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40.3%,中西的比例也都超过了30%。③工业污染防治投入不足,所占比较比较小。2000年到2011年,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占环保投资的比例大部分在15%左右,只有2005年占到20%;中部地区比例稍微高点,大部分年份在20%以上,但是2011年有所下降,只占到18.7%;西部地区整体上大部分年份比例略高于东部,也围绕20%这个比例上下波动。总之东中西部比例波动较大,可看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投入都不稳定,且占的比例也比较小,投资还是很不足,投资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增长带动了整个环保投资的增长,然而无效的环保投资也造成了环保投资的"虚火",对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一些地区以人工景观建设、风景名胜建设为主体内容的园林绿化建设投资甚至还高于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投资总和。


  三、结论


  第一,①环保投资占各地区GDP的相对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且比例很小。我国东西部环保投资处于只能控制环境污染阶段,而中部地区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都在1%以下,都达不到控制环境污染的水平;②环保投资总额三大区域差别也大。东部地区的环保投资额差不多比中西部要多三分之二,中西部环保投资总额总体上相当。经济的发展情况直接对环保投资产生重大影响。③区域环保投资结构和方向不尽合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了绝大部分,工业污染防治投资不足,且工业污染防治投资中又有绝大部分用于层次三(污染治理层次)的治理中,投资方向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投资效率不高。④区域环保投资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步。2000-2011年期间,东西部地区多数年份环保投资弹性系数小于1,环保投资增长率小于同年GDP增长率的现象普遍存在。⑤区域环保投资相对效率也不同。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显示为规模收益递减,西部地区技术效率显示为规模收益递增,中部地区技术效率显示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东、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环保投资的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而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


  第三,不同区域内环保投资的三个方面与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在长期内,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短期内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中部地区,短期和长期都存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短期Granger原因。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与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在短期和长期都存在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因此,该结论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环保投资长期战略与短期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针对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要合理分配环保投资三大方面的投资比例,有的放矢,使环保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而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声明:华经视点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