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期盼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公布。规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我国将以纯电驱动为主要发展方向,当前重点是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从“25城千辆”工程到《规划》公布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主要有: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运营规模世界最大,有上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在一些城市运营;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种较多,目前形成了纯电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和增程式技术等多种产品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安全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目前我国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规划》的正式公布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繁荣发展。
但是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尚未有较大的突破。2012年4月,一辆众泰汽车生产的电动出租车在杭州街头营运时发生自燃;5月,一辆比亚迪电动出租车在事故中被撞起火,导致车内3人被困当场死亡。
二是我国低估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难度,尤其是在电池方面。国内目前动力电池生产中最为核心的涂布工序CPK值均在1.33以下,而日韩企业涂布工序可以达到2.0以上;日韩企业正极CPK值多在3.6以上。
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我国各地政府都希望采购本地的产品,其他地区的企业很难进入该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样造成我国新能源汽车集中度较低,规模较小。
四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不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依靠政府,而必须依靠市场。所以商业模式不成熟会严重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声明:华经视点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