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形势探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7-25  浏览: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的战略机遇、车企的商业机会,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初步实现产业化,到2015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基本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标准配置,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但综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试点以及产销情况看,可以说运行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产能规划急剧膨胀,销售推广效果不佳。目前,几乎所有国内汽车企业都涉足新能源汽车项目,地方政府和车企纷纷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目标提到新高度。据公开资料统计,各车企的规划产能之和已经超过了550万辆,全国各省市已规划的“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能总和也已经超过500万辆,远高于国家制定的发展目标。此外,各地还普遍存在省级产能规划低于所辖城市的规划之和的现象。例如浙江省到2015年只规划了6万辆的产能,而仅绍兴市就规划了45万辆。对比产能规划,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推广销售情况略显缓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尚没有真正启动,容量有限。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产品需求仍将以公交、出租车等为主,订单也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机构等公共部门。如何使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是未来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私人消费来说,新能源汽车售价过高。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售价平均要比相同排量的内燃机驱动的轿车至少要高出30%。由于相关技术尚未成熟,零部件生产暂时还无法形成规模化,所以电动车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以比亚迪F3DM为例,其售价(低碳版双模电动车16.98万元,混合动力型14.98万元)已经超过了普通F3车型的售价(5.28-6.68万元)一倍有余,即使除去国家补贴(纯电动汽车5-6万元,混合动力车型3000元),新能源型的价格仍高于普通车型。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不能降到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那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亦或是其它形式的新能源汽车都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


  充换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动汽车充换电不方便也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一大问题。对于充电方式来说,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是充电站配合充电桩,但存在的问题是,与加油站相比,充电站(桩)的效率太低,通常充满需要数个小时,即便是快充方式最快也需要10分钟左右,只有少数充电站能够达到如此的速度;如果采用更换电池的方式,换电时间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动力电池昂贵,如果建设换电站,需要投资比较大。另外,建设充换电网络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是,目前各厂的电池规格和充电接口均不统一,而且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出台,这严重阻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进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尚不够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研发水平还不高,电控、电机、电池三大核心技术的缺失对产业发展构成很大制约,部分零部件国产化率低,严重依赖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内一些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及耐久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新能源客车被认为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生产,但国内很多已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客车均选择的是国外的混合动力系统(变速箱、电机、高压电池组及系统控制单元等),客车企业则更多扮演的是组装工厂的角色。我国把纯电动汽车定为国家战略,然而要想推进其产业化,就必须靠技术的提升来实现。以电池技术为例,不仅要通过技术的革新来不断提高电池的寿命、提高续航里程同时降低成本,还要考虑电池的管理和报废回收问题。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是国际知名车企竞相研究的对象,相对纯电动车来说技术比较成熟,但现阶段政策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只有3000元,在国内推广会变得十分困难。


  2、发展建议


  尽快完成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就必须尽快建立各类型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产业技术标准,开展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充电设备的相关标准。充电接口、动力电池的标准不统一,不仅会导致充换电站运营成本过高,很难盈利,而且盲目建设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只有完成了相关标准的制定,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网络才有可能全面铺开,有了完善的配套设施,消费者才会更愿意去购买新能源汽车。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不够成熟,造成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性能与传统汽车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新能源汽车售价过高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除了较高的研发费用外,新能源汽车由于采用了新的零部件,其生产费用也大大增加。高性能电驱动系统和动力耦合系统的制造成本目前来说还很高,电动汽车使用的高能量动力电池也尚未大批量产业化,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都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未来必须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电机、电池相关技术,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瓶颈,提高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


  人才缺失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因素。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生产和管理等领域都存在较大的缺口,未来我们应该加快人才培养力度,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的储备机制,并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人才需要。


  大力倡导和推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在提高技术水平,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推广力度。市场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而消费者作为市场需求的主体,需要政策的积极引导。首先,国家补贴需到位,让汽车用户首先从价格上得到实惠,鼓励其购买新能源汽车,逐渐转变其消费观念;其次,各省市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更为详细的地方发展政策,更有针对性地推广新能源汽车;再次,政府应继续在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工作上多下功夫,例如继续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和公共交通领域的出租车,这两类车辆与公共交通息息相关,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两大领域。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技术、市场、政策等诸多方面,需要多方面联合攻关,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车企和政府共同推进。未来五年,我国要想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初步产业化,需首先解决标准问题,在研发设计方面加大投入,利用政策、市场多重手段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此外,还要时刻注意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