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11-06 浏览:
石化工业是一个强周期行业。上一轮景气阶段始于2004年,经过四年的繁荣,世界石化工业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步入周期下降通道。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衰退并于2008年底达到谷底,从而引发了世界石化市场的大震荡,2008年底,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下降幅度都在50%以上,石化工业进入周期谷底。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全球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止跌企稳,2011年缓慢回升,2012年继续调整。2012年世界石化工业调整幅度较大,全球乙烯装置开工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中国石化工业受外需疲软影响,需求增幅大幅放缓,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大幅减少。
2013年虽然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但欧债危机不断扩散,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近期的油价大幅下跌反映出市场的忧虑。预计2013年世界石化产业毛利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毛利水平可能与上年基本持平,仍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低谷。
一、世界石化市场2012年回顾
1.世界石化工业受经济低迷影响,乙烯开工率下降
据IHS估计,2012年世界乙烯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为85.7%。其中北美乙烯装置开工率为90.1%,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西欧为78.9%,下降2个百分点;2012年,由于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装置出现亏损及中东大量乙烯出口到东北亚地区,使得亚洲的乙烯装置开工率进一步下降,当年开工率为86%,下降1.5个百分点。
2012年是全球近年来新增乙烯装置相对较少的一年,共有3套乙烯装置投产,新增有效产能180万吨/年。截至2012年底,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为14929万吨/年,产量为1278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加180万吨/年和77万吨,供应增长大于需求增幅。
2.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裂解装置比例继续上升
近年来世界乙烯裂解装置的原料发生了较大变化,2011年以乙烷等轻烃为原料的比例首次超过了石脑油的比例。2012年乙烷原料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乙烷原料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中东乙烯工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美国页岩气的大力开发,使得生产商放弃石脑油而选择更为低廉的页岩气作为乙烯原料,其原料成本仅是石脑油的30%~40%。
3.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乙烯生产国,页岩气开发成功使得近年来其生产能力有所增加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和竞争力下降的影响,美国乙烯能力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2010年后,随着页岩气的开发成功,美国乙烯产能开始逐步增加,到2012年乙烯产能为2705万吨/年,比上年增加了8万吨/年,在世界总产能中的份额为18.3%。而中国、沙特等国家的乙烯产能近两年显著增加,2012年中国和沙特的乙烯产能均超过1500万吨/年,比上年分别增加24万吨/年和66万吨/年,占世界乙烯产能比例分别为10.3%和9.9%(见表1)。
4.世界乙烯产能、产量和消费量仍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亚洲和中东地区
2012年,北美、西欧、亚洲和中东四大区域的乙烯生产能力和产量之和分别占全球的90.8%和92.0%(见表2)。当年世界乙烯消费量是12913万吨,亚洲、北美、西欧和中东消费乙烯11891万吨,占全球的92.1%。其中亚太地区和北美是乙烯消费增长较快的地区,中东和西欧的乙烯消费恢复增长。
2012年,中东地区乙烯下游装置建设速度落后于乙烯装置,出口量较大;亚洲乙烯下游需求增加较多,净进口量较大;西欧地区产量和需求恢复较快,导致进出口量都有所减少;其他地区供需相对平衡。
5.2012年乙烯价格及毛利均有所上涨
2012年初,在原油价格上涨的拉动下,乙烯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4月份亚洲地区的乙烯价格甚至超过了1400美元/吨。之后受到经济疲软、需求不旺和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乙烯价格大幅跳水,6月份亚洲地区乙烯价格一度跌破1000美元/年(见图1)。尽管如此,2012年全年乙烯平均价格仍高于2011年的价格水平。2012年,东南亚全年乙烯平均价格为1220美元/吨,较2011年提高了3.0%。
从乙烯与石脑油的价差(乙烯毛利)来看,2012年初,国际油价相对较高,且下游产品价格处于相对低位,因此价差相对较小。之后随着原油价格回落和石化产品价格相对平稳,乙烯与石脑油的价差有所扩大,到2012年底,价差超过了300美元/吨(见图2),全年平均价差为281美元/吨,比2011年提高了近30美元/吨。预计2013年乙烯与石脑油的价差将在300~330美元/吨。
6.世界石化工业仍处于反复调整期,大公司各板块利润均出现下跌
分析各大石化公司年报可以看到,油气价格推动作用减弱、原油产量负增长致使2012年埃克森美孚、壳牌、BP和雪佛龙的上游板块利润皆出现下跌,结束了2010年和2011年大幅上升的势头。从化工板块看,受化工毛利及产品销量下降的影响,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化工板块利润同比分
别下跌11.1%和32.3%。
7.合成树脂新增能力较多,导致开工率下降;合成纤维及原料供需较快增长,亚洲是主力;合成橡胶供应增长主要来自中国
2012年,全球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五大合成树脂产能为2.49亿吨/年,需求为1.92亿吨,开工率仅为77%左右。其中聚乙烯2012年能力增加190万吨/年;产量为7750万吨,同比增长1.6%;开工率在81%左右;需求量为7750万吨,同比增长1.9%。聚丙烯2012年能力增加近220万吨/年;产量为5187万吨,同比增加1.3%;开工率在79%左右;需求量为5210万吨,同比增长2.7%。汽车、包装和医药领域需求增加是拉动聚丙烯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2年,全球合纤(含涤纶、腈纶、锦纶、丙纶和维纶)产能达7058万吨/年,消费量为54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和7.2%;平均开工率略降至76.6%。增量主要来自涤纶及锦纶,其他合纤产品供需略有增加。全球合纤原料(含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丙烯腈和己内酰胺)产能达10546万吨/年,消费量为8231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9.5%和7.5%;由于新增能力增速远快于需求,平均开工率大幅降至78%。供需增量主要来自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及己内酰胺。从区域来看,无论是供应还是需求,增长的推动力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2012年,亚洲合纤原料产能达7441万吨/年,产量为5504万吨,消费量为618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6%、9.2%和8.5%;占全球的比重分别升至70.6%、66.9%及75.2%,较上年分别提升了6.4、0.7和0.3个百分点。
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的数据,2012年全球合成橡胶能力为1658万吨/年,同比略有增加;产量为1500.6万吨,同比减少0.6%;需求量为1480万吨,同比减少0.9%。中国2012年合成橡胶产量为282.5万吨,同比增长5.8%,是世界供应增长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石化市场2012年回顾
1.中国乙烯产能增长,产量下降
2012年中国新增乙烯产能约140万吨/年,主要来自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新建的80万吨/年装置和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新建的60万吨/年装置。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乙烯总产能达到1670万吨/年。
2012年中国乙烯产量为1523万吨(见表3),较2011年下降1.9%。
2.乙烯当量消费增速明显减缓
2012年,中国进口乙烯142.2万吨,出口不足100吨,进口下游产品折合乙烯1550.6万吨。全年乙烯当量消费量为3216.2万吨,较2011年的3132万吨增长2.7%。
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减速,使得市场对聚乙烯需求增速放缓,尽管乙二醇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全年乙烯当量消费增速仍下降到3%以内。
从2012年乙烯当量消费情况看,聚乙烯和乙二醇决定了乙烯当量消费的增速。2012年国内聚乙烯表观消费量为1809万吨,同比增长1.7%;乙二醇表观消费量为1076万吨,同比增长5.8%。近年来电石法聚氯乙烯的大量增加,削弱了PVC对乙烯的需求,使得其占乙烯当量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
2012年,聚乙烯约占乙烯当量消费的55.7%,较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乙二醇占乙烯当量消费的比例则从2011年的20.8%提高到21.3%;聚氯乙烯由2011年的7.8%下降到7.7%;苯乙烯由2011年的9.1%下降8.5%(见图3)。
3.合成树脂产量小幅增加,进口量转正增长,全年需求增幅下降至2%左右
2012年,中国五大合成树脂产量为4174万吨,同比增长2.1%;表观消费量为5613万吨,同比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