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0/2011食糖榨季我国食糖连续第三年减产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6-27  浏览:


  日前在昆明召开的2011年全国食糖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糖业协会通报,本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为1050万吨左右,较上榨季减产约23万吨,这也是我国食糖连续第三年减产。专家分析认为,连续减产使得国内食糖供给继续偏紧,虽然高糖价对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及进口糖的弥补,但在减产和成本大幅上涨两大因素作用下,糖价高位运行或将成为常态。

 

  食糖连续三年减产

 

  2010/2011食糖榨季已接近尾声,目前,全国食糖主要产区中,除云南外,广西、广东等均已收榨,业内最为关注的全国食糖产量已基本明了。在云南糖会上,中国糖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贾志忍称,本榨季全国预计产糖1050万吨,虽然最终数据还要看云南最后的产量情况,但基本上相差不超过10万吨。

 

  云南省糖业协会秘书长杨运生告诉记者,1050万吨的产量,低于今年2月南宁糖会上中国糖协预计的1100万吨的产量,也低于上榨季1073万吨的产量,也是自2007/2008榨季以来,食糖产量连续第三年下滑,这也意味着本榨季将延续缺糖的局面。

 

  分地区来看,本榨季除甜菜糖较上榨季有比较明显的增产之外,其他产区的表现乏善可陈,广西、海南较上年度明显减产,广东、云南则大体持平,其中,第一大产糖区广西产糖672.8万吨,较上榨季减39万吨,同比减5.5%。

 

  格林期货分析师崔家悦分析,从目前国内食糖消费情况来看,由于价格影响,销售情况较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8%左右,不过在刚性需求之下,预计全年总体消费量与去年相差应不会太大,即1379万吨左右,国内食糖的供需缺口还是比较大的,这将对国内糖价构成较大支撑。

 

  2007/2008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超过1400万吨,随后食糖连续三年减产,这也使得国内糖价连续三年大涨,昆商食糖价格综合指数也从2008年的每吨不到3000元,上涨到目前的每吨7000元以上。

 

  进口糖救市供需可平衡

 

  云南中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宇飞分析,从国内市场的角度看,今年食糖供需偏紧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国家储备糖、进口糖将对国内糖市产生重要影响,在国内存在较大供需缺口的时候,国家可以实施进口策略以弥补国内食糖供给的不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在云南糖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已经进口了相当数量的食糖资源,来充实储备,弥补缺口绰绰有余,足以保障本榨季的市场供应。”他表示,国家有足够资源来调控市场,有关方面密切关注市场动向,保持调控力度,如果有必要,储备糖随时可以投放市场,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刘小南表示,今年3月前,进口糖折合成本高于国内糖成本,但3月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际糖价回落。他还表示,目前前期进口糖已陆续到港。

 

  过去由于原糖加工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糖调控的及时性,但最近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改观。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处长丁舒旺称,中国食糖加工能力正在增加,山东、江苏、内蒙古等地的一些加工企业正在不断扩大产能,按目前原糖进口速度,保供稳价目标能顺利完成。

 

  记者了解到,本榨季,国家已分四次共抛售储备糖77万吨,随着进口糖的补充,储备糖调节空间较大。业内分析认为,目前国储糖并未进行新一轮的抛售,主要是由于国内糖市处于相对消费淡季以及新糖大批量上市,短期市场供应充足,随着二季度传统用糖高峰的来临,如糖价再度冲高,为平抑价格,后期国储糖再度抛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贾志忍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食糖的可供应量应该是够的,能满足消费需要,可供量基本等于消费量。

 

  糖价或将继续高位震荡

 

  当前在国际糖价持续走弱的影响下,国内食糖期货价格有所下滑,但国内减产所造成的供应紧张是食糖期货价格稳定的重要依凭,未来糖价下跌空间有限,或将继续保持高位震荡。

 

  除去减产因素外,食糖成本大幅上涨也是业界力挺糖价的重要理由。云南糖会上,各地透露的糖料收购价格均大幅上涨,制糖成本不断攀高。以广西为例,甘蔗收购价格已经由本榨季初的350元上调至482元,食糖完税销售成本达到每吨6500元;广东甘蔗收购价上调至500元/吨以上,均价达520元 —530元/吨,制糖成本推升至6500元—6800元/吨。

 

  广西糖业发展局副处长韦国健认为,当前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糖价也应该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有所提高,否则就会损害企业、蔗农的利益,从长远来看,会动摇糖业的基础,因此需要市场对糖价进行定位。

 

  广东糖协理事长刘汉德认为:“目前糖价已经回撤到7000元附近,并且运行较长一段时间,有其合理性,从长远来看,高糖价是对以往的修复,以后糖价回到较低位置比较难。”

 

  云南中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宇飞称,众所周知,从长远看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减少和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农产品成本上涨不可避免,糖价成本也一样。但是,糖产品的价格必须要符合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价值中轴和价格的比照,暴利和过高的进口顺差可能将会使糖价在大涨后出现大跌,危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