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太阳能光伏:扩产过热让“契机变危机”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10-13  浏览:


  光伏产业投资密集,行业再度兴起增资扩产热潮。短期内的密集扩张将导致产能过剩,光伏组件环节的产能过剩问题将尤为突出。光伏业盲目扩张将导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走低,毛利率下降,行业整合加速。现在已经不是大规模切入光伏业的好时机,市场参与各方应及时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光伏市场启动


  中国推出光伏上网电价,光伏市场高成长获得了政策支撑。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通知,确定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部分地方政府提高光伏电价补贴标准。浙江、山东、青海、江苏最近宣布了更为优厚的电价补贴政策,补贴水平甚至超过了中央政府设定的1.15元/千瓦时。未来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还会继续上调。标杆电价的制定有助于光伏发电企业实现正式并网发电,将开启光伏行业发展的空间。标杆电价降低了光伏电站能否收回投资成本的风险,许多光伏电站项目将迎来集中爆发的建设期。


  光伏发电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中国光伏市场将维持较高增速。国家能源局正制定的新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光伏装机目标上调至10GW,到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目标可能大幅上调至50GW。目前的光伏上网电价预计在“十二五”期内可支撑2-5GW的年新增装机容量,预计2015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9.1GW,到2020年可实现51.6GW。“十二五”期间,光伏累计装机高速增长,期初年增速高达333%,期末年增速为35%,“十三五”期间,光伏累计装机年增速将维持在平均20%上下。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光伏发电市场。

 


  出现光伏扩张投资热潮


  各地涌现光伏投资热,行业再度兴起增资扩产热潮。从上游多晶硅到中游硅片再到下游电池片,各地均出现大幅投资扩张的现象。粗略统计,2011年全国新上马光伏电池片及组件项目超过125个,其中产能达2GW以上的超大项目3个,1-2GW的大规模项目13个。2011年4月,投资总额135亿元人民币的晶澳(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正式开工,将建成3GW垂直一体化光伏产品生产基地。


  部分生产商因公司产能不能满足订单需求,而大幅扩张产能,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天合光能实施500MW垂直一体化扩产项目,预计年底电池和光伏组件总产能达到1000MW,计划明年实施2GW电池组件项目,在2012年实现3.5GW项目。昱辉阳光不断扩张产能,计划在2011年拥有1.9GW的硅片产能,多晶硅产能也将达到3500吨/年,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分别为600MW/年。不少其它行业的企业也纷纷向光伏产业转型。

 


  光伏产业短期内的密集扩张将导致产能过剩。目前国内光伏产能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消化,但国际市场出现萎缩,光伏企业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但国内产能的增量远超国内市场的增量,因而造成产能过剩。随着德国和意大利光伏上网电价补贴额度的下调,欧洲市场需求出现萎缩。Solarbuzz预计,2011年全球光伏电池组件需求量约为20.4GW,增速将大大减缓,而2011年的出货量将达到23.8GW,已经供过于求。英利公司2011年实际产能接近2GW,较2010年大幅增长64.8%,2010年英利82%的产能消化在欧洲市场,美国加中国17%,但2011年,其25%-30%的产能需要中国和美国市场消化。


  光伏组件环节产能过剩问题将最为突出。2010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约为8GW,已经占全球市场的近50%,2011年产能将激增到20GW,如果2011年新上马项目全部建成,产能将达到50GW,已经足够满足2020年的中国市场需求。浙江已经有近200家光伏企业,2011年7个月的产能已经超过上年总产量230%,目前还面临规模分散、缺乏持续研发投入的问题。


  结论和展望


  光伏盲目扩张将导致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走低,毛利率下降,行业整合加速。2011年以来,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等产品的价格保持下降趋势。目前光伏企业能够实现的20%-30%的高毛利率将难以持续。光伏企业高毛利率水平会导致光伏发电成本过高,不利于光伏发电迅速推广。行业产能扩张过快,行业毛利率普遍下滑是必然趋势。


  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市场格局下,大企业将采取规模制胜的策略,小企业规模、销售渠道、品牌形象缺乏竞争力,未来经营前景看淡,这将加速行业整合。保利协鑫通过扩大规模削减成本,其多晶硅/硅片的产能到2011年年底将增至6.5万吨/10GW。现在已经不是大规模切入光伏业的好时机,市场参与各方应及时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投资光伏项目不确定性大,企业应慎重参与。2011年5月,巨力索具曾披露定向增发预案,拟募资投入光伏电池业务,但鉴于光伏产业受市场,价格及政策的波动影响较大,增发预案推出不到3个月即宣布取消。


  在目前光伏市场火爆的形势下,任何产业链环节的企业都应该居安思危,不宜过度增资扩产,而是要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前备战毛利率可能下滑的风险。政府应出手规范光伏市场的投资过热现象,通过扶大抑小来整合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增强行业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