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关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思考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11-04  浏览:


  太平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镇名几经更迭,明末始称太平镇,至今已历千年。因历史上盛产陶器,故又名“窑子坝”,又因地处“汉唐巴蜀古驿道”必经之路曾繁华一时,被称为“东山旱码头”。从地理位置上看,太平镇地处成都市双流县东部,与简阳市、成都市龙泉驿区接壤,全镇幅员面积42.52 Km2,辖6个村2个社区,人口约2.4万人,属低山浅丘地形,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从产业上看,太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共种植各类水果25000余亩,其中枇杷19000亩,葡萄6000亩,粮经比已达9.5:0.5,因盛产水果,被誉为“天府枇杷第一镇”和“水果之乡”。


  近年来,太平镇举全镇之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民生建设,太平发展已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比2006年增长86.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45亿元,比2006年增长219.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3亿元,比2006年增长629%。


  通过以上3组经济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太平镇经济发展明显提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这在为太平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对太平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促农增收。


  一、正视困难,用好优势,积极探索加快太平发展之路


  纵观当前发展形势,太平在加快发展道路上还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略显偏后、财政基础薄弱等,但也具备一些明显的优势和机遇。


  一是生态资源优势。太平镇生态和农林资源保存较好,在成都近郊区域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都市休闲、旅游开发的良好基础。


  二是产业基础优势。太平镇是双流县最大的水果种植基地之一,以枇杷、葡萄、桃、梨等水果产业为主,已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特色农业,并在观光农业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可以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资源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三是地理区位优势。太平镇地处成都市东南面,距中心城区仅20分钟车程,交通发达,紧邻华龙路和东山快速通道,双简旅游快速通道穿境而过,既是成都东南门户,又是辐射川东南的桥头堡,随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全面推进,太平镇正在加快融入成都市大经济圈。


  四是政策环境优势。国家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将成都市列为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四川省天府新区规划将太平镇定为“两湖一山”旅游文化功能区的重要节点;双流县确定我镇为“一环一线一片”示范建设重点镇,这都为太平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冷静审视太平镇情和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农业仍是全镇的支柱产业,但仅仅依靠现有的农业,无法为下阶段太平发展提供足够的财税和产业支撑,太平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和财税增长点。从当前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农业发展已具有了全新的内涵,不再是单纯的种田耕地、挖塘养鱼。变单一线形产业发展思维为多线形产业链条,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形态和系统,才是今后发展大农业的途径。因此,理清有利发展的因素和制约发展的问题,用好能够运用的各类资源和优势,走一条符合太平实际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发展之路,就能够形成一种加快发展的趋势,并最终化趋势为胜势。


  二、搭台唱戏、互动双赢,积极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互动、农商双赢,这是太平镇对未来发展的一个初步设想。无论在任何阶段,促民增收都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核心任务,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上做了以下举措。


  1、项目带动,用外力拉动产业发展


  太平镇有明显的生态和农林资源优势,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而言,这些优势还远没有形成产业效应,依托这些资源进行生产的农民也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获得高收益、高回报。为了盘活农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走一产促三产、三产带一产的道路开拓新的产业链条,太平镇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了借助外力发展产业的方式。


  “中国西部第一山地葡萄庄园”是太平镇一三产业互动引进的第一个大型项目,该项目集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为一体,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额达2.4亿元,据初步估计,建成投产后总产值将达5.8亿元,可实现年财税收入3000万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土地资源整合,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形成产业规模和规范管理,延伸产业链条,从卖水果变为卖产品、卖环境、卖文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1800名农民就业,解决当地农民增收问题;形成示范效应,为农民发展农家经济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样板等种种太平当前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2、转型延伸,变自身资源为产业资本


  外来投资商的资金注入和产业发展,虽然可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必须依靠农民自身的发展。农民如果不能自己动起来,产业发展就不会有太大的收益。农民自主的经营和生产虽然规模不会比外来投资商大,但是却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也能直接带动农民创业致富。


  太平镇农户种植水果,自酿果酒的历史已有百年,在发展中,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产业和文化资源。“嘉泰山庄”是太平本地农户运用自家资源,开办的一个小型农家乐,在过去几年,主要依靠水果销售和果品成熟期间游客收入为主,虽有一定进项,但效益一直不高。今年,政府鼓励嘉泰山庄发展延伸产业链,将自身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资本。


  一是组织嘉泰山庄业主等本地农家乐业主到“中国西部第一山地葡萄酒庄”等大型现代农庄参观学习;二是支持嘉泰山庄开辟新的销售项目:把过去自酿自饮的葡萄酒“上市”;三是发展集休闲、居住、养老为一体的农家院落。嘉泰山庄自身有丰富的农房资源,在过去一直空置,在参观学习了大型生态农庄的经营管理后,嘉泰山庄业主将这些空置农房进行改造,建成休闲农家院落,提供给城市人、老年人进行休闲居住,形成了一个新的赢利项目。


  据统计,仅葡萄酒销售一项,在今年“上市”后就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嘉泰山庄今年共酿制了100余桶葡萄酒,仅销售收入就达30余万元,如果将以此带动的水果和农家乐收入计入则还要更高。


  3、发展协会,以组织化生产形成农业规模效应


  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标志,发展现代农业靠单家独户的原始生产已明显不合时宜:没有组织就难以形成规模、规范化生产,也无法抵抗不断变幻的市场形势,更无法快速准确地掌握市场形势调整动态,自然不能提高土地产出,形成规模效益,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虽然太平镇经过十余年的产业调整和近几年的农业园区建设,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标准化生产,但是就总体而言,农民一家一户的自主生产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为解决这个问题,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农业生产,2009年起,太平镇在前进村进行了组织化生产试点,由政府引导、村社提头、农户自主建立了前进村枇杷协会和前进村葡萄协会两个农业专合组织。依托协会,前进村专家大院,聘请农业专家为农户“坐诊”,为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完成了太平镇有机枇杷和有机葡萄认证;形成了2000亩规范化枇杷生产示范基地和1000亩标准化葡萄生产示范基地;推广了大棚、矮化、滴灌等先进生产技术;自主设计、生产了太平镇水果商标和统一包装,并投放市场使用;运用服务外包的手段为农户提供科技、信息、生产、销售、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据统计,在协会建立以后,前进村通过协会销售各类水果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土地收益是未建立协会前的5倍。


  4、发展节会,用地方文化聚四方宾朋


  发展需要人气,为推荐太平、宣传太平,促进果品销售、吸引外来游客,太平镇以观光品果为主题大力发展农家风光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


  太平镇是双流县枇杷节的发源地,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双流枇杷节。“初夏时节品枇杷”已成为太平农业观光旅游的一大特色,作为一张名片,太平枇杷节已远近闻名。2011年,第十一届双流枇杷节成功举办,30余家农家乐在枇杷节期间共接待各地游客15.2万人,直接销售枇杷1300余吨,实现农产品销售与农家乐旅游收入1040万元。并以枇杷节为契机,吸引各地水果商70余家到太平驻点收购水果,为全镇枇杷销售、乡村旅游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