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年棉花产业经济走向预测与2011年回顾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3-15  浏览: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指出,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2012/2013年度230~250点,同比回落30~50点。预测2012年棉花产业经济走向:棉纱产量高位持平或略有增长,棉花消费在高位上呈恢复性增长;植棉面积减少,进口大幅减少;棉价呈先稳后升或波动加大趋势。供决策参考。


  一、2011年棉花产业特点、问题


  2011年棉花生产呈现丰收景象,也是全国粮棉双丰收年景。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棉花生产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和成本涨、价格降和收益减的特点。


  1、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为丰收年景。受2010年度价格上涨的利好拉动,2011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增7.1%至8124万亩。尽管长江棉区遭遇春夏连旱、旱涝急转和全年干旱的灾害,但黄河气候总体好于2010年,西北棉区风调雨顺。加上全国棉田绝收面积少,病虫危害轻,依托高产创建和轻简育苗技术的推广,中国棉花生长指数年均值为117,表明棉花长势明显好于2010年,全国棉花单产增幅18.0%至89.1千克/亩。由于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总产增幅两成多,是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景,且早熟品质好。


  2、成本上涨、价格大幅下降、收益大幅减少。受石油化学品和劳动力成本“双上涨”的推动,2011年棉花生产成本上涨21.0%,净涨261.0元/亩,到2012年1月农民籽棉交售均价7.67元/千克,同比2010年10.59元/千克下降29.9%。全国植棉收益增长-58.8%为491.5元/亩,其中,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收益增长-64.4%~-76.0%为280~395.3元/亩,西北内陆棉区收益增长-26.4%为845.8元/亩。


  3、棉纱和棉布增长大幅回落。2011年棉纺产量增长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表1)。年初预测2011年将是结束纺织业“黄金期”的转折年景,其走向准确。据国家统计局,棉纱产量2900万吨,同比增183.3万吨,增幅6.7%,结束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11年的两位百分数增长,也表明我国棉纱产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棉布产量363.39亿米,增长大幅下降为负的5.23%。按40%用棉比例测算,2011年纺纱用棉1160万吨,增长-14.1%。


  4、服装消费呈现“价涨量降”局面。在扩内需的推动下,居民服装消费仍然保持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报(表1),201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服装类增长率为25.1%,但比上年仅增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居民服装消费数量为负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也大幅回落。2011年出口2479.6亿美元(表1),同比增414.2亿美元,增幅20.1%。扣除价格因素金额仅增1.14%,出口数量也为负增长。


  5、棉花进口大幅增长。2011年进口336.5万吨,同比增51.1万吨,增幅18.5%;进口额94.69亿美元,同比增长67.4%。这是继2006年进口364万吨之后的第二个最高年景。按进口额计,在国内大宗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棉花列第二,大豆列第一为298.34亿美元,食用植物油列第三为77.14亿美元。


  6、价格大幅下滑,新棉高开低走。从3月的最高价下降到12月的最低价,降幅高达37.9%。CotlookA指数年均值为152.94美分/磅,同比增47.51%,从3月的最高价229.7美分/磅下降到12月的95.45美分/磅,降125.06美分,减幅58.4%。国内外新棉价格高开低走,与9月相比,CotlookA指数下降了18.3%。


  7、临时收储,调控效果显著。针对国内外棉花市场的波动,国家于2011年3月适时出台了临时收储政策,到2012年2月21日,收储皮棉259万吨,约占总产的36%,有效遏制了棉价的大幅下滑,避免了“卖棉难”,保护了棉农利益,维护了市场的稳定,较好地发挥市场调控的功能。特别是临时收储价格提升到19800元/吨,比2008年度金融危机时的12600元/吨增长了57.1%。这一价格充分考虑了粮棉生产平衡、保障棉花供给和棉花生产投入多等因素,值得肯定。


  二、2012年棉花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鉴于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棉花产业发展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一是2012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增长、稳物价、扩内需和充分就业”是首要任务。新近认为,今年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并呈“前低后高”走向,通胀也将长期存在。二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上升。欧元区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恢复势头减弱。最近欧盟警告,欧元区经济正陷入二次衰退。加上石油价格持续走高,美国可能推出的第三次量化宽松刺激方案。这些输入性通胀因素将会推高商品价格,还将打压我国商品的出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曾警告“世界经济处境危险”的局面没有改变。


  1、植棉面积呈缩减趋势。植棉面积增减与上年价格的关系密切,由于2011年度籽棉收购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植棉积极性受挫,2012年植棉面积呈减一位百分数的趋势。其中黄河流域棉区意向植棉面积减幅加大,西北因番茄、红枣、辣椒等价格同比也大幅下降,棉田呈略减趋势。然而,植棉费工、费时、费劳和费钱的“四费”问题仍然突出,农民认为,植棉不划算,特别是黄河流域棉农信心不足。长江中游受水资源短缺和春夏连旱的威胁,棉田继续“下湖上山”,一些省植棉面积尚有增加态势。


  2、棉纱产量持平或略有增长。宏观调控将对纺织业的投资、结构调整和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加快推动产业向“高速、高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降低成本。鉴于国际石油价格攀升到100多美元/桶,加上棉价接近正常水平,预计用棉比例将恢复到2010年水平,虽然棉纺产量持平或略有增长,但用棉量将超过1000万吨。


  3、进口大幅减少。鉴于去年棉花丰收和国内消费疲软,加上调整滑准税缩小国内外价差,预计今年棉花进口呈两位数的负增长,进口量250万吨上下。


  4、棉价呈先稳后升或波动加大的趋势。分析认为,今年棉价将呈先稳后升或波动加大的趋势:一是临时收储价将成为国内外价格的“稳定器”,支持当前2.2~2.3万元/吨的合理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消费减少缺乏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三是当前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加上美国可能推出的第三次量化宽松,将会推动价格的上涨和市场的波动。


  5、出口增长大幅回落。预计201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回落到10%上下。


  三、2012年棉花产业发展建议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棉花生产涉及棉区1亿多农民的经济收入和2000多万纺织工人的就业。因此,稳定发展棉花生产保障基本供给,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棉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政策扶持。为此建议:


  1、加大科技兴棉力度,提升科学植棉水平。进一步加强棉花高产创建和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力度,扩大示范县数,增加示范点次,推进整乡建制的创建。搞好棉花高产创建的检查督导,总结“代育代栽”、“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调”、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机械化采收和“订单种植”等社会化、组织化、合作化、产业化服务模式并推广,破解“爷爷农业”、“奶奶农业”植棉的难题,发展现代植棉业。同时,加强棉花公益性栽培技术研究,建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设立“非耕地、撂荒地、盐碱地轻简植棉关键技术研究”专项,为棉区布局转移提供技术支撑。建议国家支持机采棉的推广应用,扩大机采面积。


  2、适当提高临时收储价,加强检查和督导。2012年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临时收储,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依据一号文件精神,参照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价提升9.67%(102元/50千克),综合平衡,新棉临时收储价提高3%至20400元/吨,基本符合粮棉1:10的比例。针对惜售建议临时收储保持常态。同时,加强临时收储政策的宣传、检查和督导,打击压级压价行为,让国家利好政策惠于农民。


  3、出台应对措施,稳定出口市场。鉴于国际市场消费疲软,建议国家采取出口退税等积极措施,稳定出口市场,保住就业,为实现充分就业做贡献。


  4、看好国门,减低外棉冲击风险。针对2011年棉花丰收和消费疲软,建议2012年配额外追加要审时度势;即使追加,关税税率不能降低到5%。要吸取2006年国产新疆棉搭配进口棉销售的教训。


  表一: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