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五”仍将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低碳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中国天然气行业仍将继续快速发展,形成“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上岸、就近外供”的局面,新建天然气管道将达到4.5万千米,国家级天然气管网基本形成。
随着国家级天然气管网建设的推进,以及各省市气化工程的实施,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利用规模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利用天然气的地级市以上城市将达到300个以上,即95%以上的地级市,包括拉萨在内的省会城市都将利用上天然气。同时,天然气利用方向进一步优化,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将成为主要利用方向。
2.“十二五”是理顺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关键时期
2010年,天然气价格改革虽然向前迈出了一步,但每年对天然气价格进行调整并非长久之计,重要的是要制定出合理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和调整方案。
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天然气出厂价格偏低,特别是随着高价中亚天然气的进入,已经出现“高买低卖”现象。同时,随着天然气管道的不断建设,国内将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多气源供气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买卖双方的价格平衡点,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将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3.“十二五”应特别重视调峰和储备设施的建设
虽然2010年冬季用气高峰平稳度过,但2009年的“气荒”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了调峰储气设施的重要性。随着天然气消费规模的扩大,“十二五”期间中国储气调峰需求也将随之增长,但目前中国的调峰和储备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管网建设,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天然气消费量的2%左右,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10%15%的水平。
“十二五”期间,为保障天然气的用气安全,中国在增强管网调配能力的同时,需要特别重视调峰和储备设施的建设。建议国家采取多种灵活的政策促进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例如,对地下储气库采出的天然气采取不同的价格体系;逐步放开地下储气库建设,鼓励各种资本、股权形式的公司建设地下储气库。同时建议国家理顺调峰职责,使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调峰义务(例如,可以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规定季节调峰由上游供气方承担,而日调峰和小时调峰由配气方(城市燃气公司)和用户承担)。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建设CNG、LNG等多种调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