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经济曲折复苏 影响钢铁需求回升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进口物价持续攀升,各国正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欧盟统计局4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份通胀率上升至2.8%,为2008年11月以来的最高,并已经连续第五个月高于2%的警戒线;英国中央银行5月11日也表示,英国的通货膨胀近期将远远高于2%的控制目标,并很可能在年内升至5%的高水平;而美国劳工部5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进口物价指数月率上升2.2%,已经连续两月环比增幅高于2%,并高于预期的1.8%。通胀的愈演愈烈使得不少政府正考虑通过加息手段以控制当前形势。但是加息将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对于受危机重创后正处于恢复阶段的各产业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从而通货膨胀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球经济稳定复苏的难度。
此外,欧元区部分主要经济体仍被债务危机所笼罩,复苏进程趋于放缓;而中东地区局势的动荡、日本3月发生的大地震都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负面影响,增加了复苏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其对2011年至2012年全球实际GDP增长率的预测与其1月发布的预测大致相同,但是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已然增大"。IMF预计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发达经济体增长较慢、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较快的"南高北低"双速复苏局面,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4%,2012年增幅则为4.5%。其中,新兴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均将达到6.5%,而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2.4%和2.6%。
而世界钢铁协会在4月18日发布的2011至2012年短期展望报告中也指出,基于上一段中所述的不利因素,协会认为世界经济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并将影响到全球钢铁需求的回升。以全球经济稳定而持续复苏为预测前提,世界钢铁协会预计2011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将增长5.9%至1359百万吨,而2010年其增幅是13.2%。2012年,世界钢铁需求将增长6.0%,进一步增加至1441百万吨。到2012年,发达国家的钢铁消费量仍将较2007年水平低14%,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钢铁消费量则将较2007年水平增长38%以上。
可以看到,世界钢铁协会预测认为今年全球钢铁需求增速将低于去年,而这对我国钢铁业而言,意味着钢铁出口需求增长速度将下降,出口贸易在年内仍将难有明显改善。由于发达经济体钢铁需求在近两年尚不能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后期我国钢铁出口虽能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波动回升,但是仍将与危机前存在较大差距。
2 我国货币供应趋紧 钢铁及其下游产业复苏或受影响
就目前我国情况而言,物价较快上涨,通胀预期增强是影响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一大重要因素。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涨幅创32个月来的新高,4月CPI同比上涨5.3%,增幅虽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治理通胀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政策调控的重点,而收紧货币供应则成为了近期来最主要且频繁使用的调控手段。可以看到,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半年时间内,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在今年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央行已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第五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21%,创历史新高。即便如此,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政府的调整尚未到位,年内还有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不断上调的贷款利率以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很明确的体现了国家收紧货币供应的意图,这将导致市场流动性收紧,钢铁企业及其下游各相关行业企业都将面临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这对钢铁业及其下游行业的复苏均将产生不利影响,钢铁需求回升速度或将受到抑制。对于目前已经处于高负债状态的钢铁业而言,资金成本不断攀高、需求增长放缓双重不利因素加大了后期行业运行风险,并很可能抑制行业复苏进程。
3 遏制产量过快增长是钢铁业首要任务
今年年初以来,钢铁业产能快速释放,钢铁产量迅猛增长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生铁、粗钢日均产量再创新高,分别达到183.22万吨、196.77万吨,比此前2月份创下的最高水平分别高出2.81万吨和2.82万吨;而钢材日均产量虽较3月份环比略有下降,但亦处于历史次高水平,为243.84万吨。可见,当前钢企生产热情依然未减。尽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4月国内主要钢铁市场库存总量连续两月回落,不过从现货市场交易情况反馈来看,虽然钢材消费逐步进入旺季,但终端需求回升仍不如预期,钢市成交量并不容乐观。当前钢铁供过于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市场风险进一步积累。可以说,为尽可能避免国内钢市再次出现暴涨暴跌的剧烈动荡局面,调整钢铁产出节奏,遏制产量过快增长已经成为我国钢铁业的当务之急。
此外,从能源供应方面看,4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预警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偏紧”,在夏季高峰期,华东、华北以及南方地区的供需缺口较大,这可能是自2004年“电荒”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当前多地出现的“电荒”现象已经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并且业界将造成此局面的矛头直指高耗能行业生产过快扩张,钢铁业即是这些行业中的"典型"。从这一角度来说,钢铁业在供过于求的状况下,很有必要主动控制产能释放,减少电力消耗。而对于“电荒”现象,国家一方面正大力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则正加大对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调控力度,以缓解用能矛盾。就钢铁业而言,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或将通过提高电价、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速钢铁项目清理工作、推进节能减排等相关措施,形成合力以遏制钢铁产量过快增长。
4 钢价将频繁波动运行
今年前3个月,国内钢价已经走出了年内第一轮由升转降的波动过程。4月钢价虽然再次呈现上行态势,并且截止5月第一周国内钢价已经接近年内高位,但是这一快速上涨的过程尚不具备可持续性。
一方面,不断加大的房地产调控力度,对房地产商投资开发意愿的抑制作用日趋明显,我国房地产开发进程正呈减缓态势。即使已经进入5月份这一以往建筑钢材消费的旺季,但是建筑钢市成交仍相对清淡。另一方面,受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钢铁下游制造业生产增速可能放缓,这也将抑制相关钢材需求。可以说,过快的钢铁产量增速与需求回升的速度很不匹配,下游需求对钢价的支撑力偏弱,不足以支撑钢价过快、持续上涨,钢价下行压力正在积聚。
不过,进入钢材消费旺季后,市场需求增长的预期仍将支撑钢企及贸易商在短期内力挺钢价维持高位。此外,目前多地“电荒”导致的限电措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相关地区钢企的生产,“限电”、“减产”这类概念或将成为钢市炒作的题材,并借此抬高钢价。
基于此,预计2季度国内钢价上涨至高位后,将在价格高位形成短期的"僵持"状态,此后由于缺乏真实需求增长而下行,回归合理的市场可接受的价位。而从历史经验看,我国钢价通常围绕"钢价上涨--钢企增产--供需矛盾加大--钢价下跌--钢企减产--供需矛盾缓和--钢价上涨"这一循环路径展开,而我国钢企生产相对缺乏自律性,钢铁产量通常升易降难,因此,就年内情况看,年初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即已持续高位运行,这将使得国内钢价呈现更频繁的涨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