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全国用、发电量继续较快增长。在工业用电较强回升势头拉动下,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和环比均较快回升;水电出力明显加大,但由于来水流域间存在不均衡,华东、华中部分省份水电出力不足;火力发电量仍保持较快增长、增势略有趋缓。从发电设备容量看,总体较快增长,火电新增最多,风电增速迅猛;从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看,水电、火电均有增加;从单耗指标看,电力供、发电标准煤耗继续平稳下降。综合作用下,1~3月发电、供热耗煤仍增长态势,但增幅有所回落。国家发改委预警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夏季高峰期华东、华北、南方供需缺口较大,要求各地区、电力企业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及早谋划应对措施,确保电力供需平稳。从电力行业煤炭需求看,预计二季度环比将下降、三季度将出现回升。
一、3月电力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全社会用电量回升较快,工业用电拉动力度增强
受工业用电回升势头较强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和环比均较快增长。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888亿千瓦时,日均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3.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同比分别增长2.5%、14%、14.1%和10.9%,工业及其中的轻、重工业同比分别增长13.8%、23.9%、12.3%。当月工业用电量对总用电量的贡献率为77%,比1~2月的66%上升了11个百分点。此外,高载能产业生产集中的西北地区电网3月负荷最大、用电量增势强劲,日用电量10次创历史新高,全月用电同比增长17.7%,表明工业生产回升势头较强,高耗能生产有反弹迹象。
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用电量8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第三产业用电量12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1~3月,全国工业用电量为7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为增长11.4%和12.3%。
(二)水电出力有所提升,火电仍保持较快增长、增势略有趋缓
3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830亿千瓦时,日均环比增长11.6%,同比增长14.8%。其中由于本月来水情况较好、主要水电厂加大下泄流量,全国水电出力明显加大,当月水力发电量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8%,日均环比增长14.2%,但流域间来水情况差异较大,其中长江上游干流、乌江、第二松花江、鸭绿江偏丰2~5成,红水河流域偏丰1~2成,乌江、澜沧江流域与多年平均来水基本持平,钱塘江、闽江、汉江、清江、湘江、资水、沅江、赣江、白龙江则偏枯3~7成,导致华东、华中部分省份水电出力明显下降。
由于电力需求的上升主要仍需火电满足,火力发电量也保持较快增幅。3月火力发电量3232亿千瓦时,日均环比增长11.3%,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
1~3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其中,水电11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9%,水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10.7%,比过去四年平均10.2%的水平上升0.5个百分点;火电90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核电2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4%;风电1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4%。全国主要电网统调发电量10110亿千瓦时,最高发电电力合计57743万千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6%(日均)和13.8%。
(三)发电设备容量较快增长,火电新增最多,风电增速迅猛
1~3月,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379万千瓦,其中水电123万千瓦,火电1001万千瓦,风电250万千瓦。截止3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容量94283万千瓦,同比增长10.9%。其中,水电18391万千瓦,同比增长11.9%;火电71346万千瓦,同比增长8.8%;核电1082万千瓦,同比增长19.2%;风电3394万千瓦,同比增长68.8%。
(四)水电、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均有增加
水电、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均有增加。1~3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135小时,同比增加11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589小时,同比增加89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292小时,同比增加5小时。按累计数推算,当月水电、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为207小时和457小时,环比上月分别增加19小时和40小时,同比分别增加29小时和5小时。
全国电网供售电量随着电力需求的回升而较快增长。1~3月,全国电网售电量92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2%。全国主要电网统调发受电量9468亿千瓦时,最高发受电电力合计56508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13.53%(日均)和11.14%。
(五)煤耗指标平稳下降,电力行业耗用原煤量同比增势趋缓
1~3月,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25克/千瓦时,同比下降6克/千瓦时;全国发电煤耗率为305克/千瓦时,同比下降5克/千瓦时。全国发电厂累计厂用电率5.44%,其中水电0.52%,火电6.02%。
1~3月,全国6000千瓦以上电厂(除福建、江西、重庆、西藏、宁夏和新疆)合计发电耗用原煤38722万吨,同比增长7.7%;全国供热量为99670万百万千焦,同比增长4.8%,供热耗用原煤量6294万吨,同比增长5.2%。
二、电力行业运行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动向
(一)国家发改委要求确保2011年电力供需平稳
今年年初我国有20个省(区、市)实施了有序用电。国家能源局预计,上半年全国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61~4.6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12%。总体上看,虽然增速比上年将有所回落,但全国电力需求仍将在高位运行,且局部地区受气候、来水、运输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很有可能出现电力供应偏紧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发改委于3月28日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电力运行调节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1]662号),预警今年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夏季高峰期华东、华北、南方供需缺口较大,要求各地区、电力企业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及早谋划应对措施,确保电力供需平稳。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于4月上调了全国16个省(区、市)上网电价,平均上调约1.2分/度,以求缓解局部地区特别是主要产煤省区火电行业经营困难,促进电力行业平稳运行。从今后一段时间电力行业煤炭需求看,二季度天气回暖,北方地区结束取暖,供热耗煤将明显回落,同时南方空调负荷尚低,水电出力较快增加;三季度迎峰度夏期间电力负荷较高,但水电出力达到高潮。总体上看,电力行业煤炭需求与气温、水电来水情况高度相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大型发电集团“十二五”期间电煤自给率将明显提升
进入2011年以来,电力企业密集收购煤矿,如华电集团下属公司拟投资80亿元用于煤炭合作项目,国电电力通过旗下合资公司取得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煤田察哈素区煤炭资源勘探权,华润电力收购了山西省煤矿亚美大宁56%股权。这些表明大型电企正在积极践行提高煤炭自给率的目标。目前,从各大电力公司透露的“十二五”期间煤炭产业发展具体目标看,华能、中电投、大唐、国电、华电五大发电集团分别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形成煤炭产能1亿吨/年、1亿吨/年、8200万吨/年~1亿吨/年、6600万吨/年、1315万吨/年,前四者还分别规划电煤自供率提高到25%、40%、15%、40%。按照其各自规划目标,“十二五”末期五大发电集团的可控煤炭产能将达到4亿吨以上。此外,华润电力表示2011年公司旗下煤矿可生产1900万吨煤炭,预计可满足预期总耗煤量的26%,期望于2015年前,煤炭自给率能提升至约60%。
(三)水电开发领域捷报频传,“十二五”将优先开发水电
3月27日,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该水电站是国务院批准的《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报告》中规划的“一库八级”的第五级,属于国家特大型水电站,是金沙江干流上第一座并网发电的特大型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送粤”的骨干电源之一。金沙江中游共规划有龙盘、两家人、阿海、梨园、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和观音岩“一库八级”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058亿千瓦,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在此之前,3月19日澜沧江流域最大水电站、总装机585万千瓦的华能糯扎渡水电站通过国家核准,2月底总装机200万千瓦的金沙江中游阿海水电站开工。进入2011年水电开发领域捷报频传,与“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的“十二五”电力发展思路不无关系。据有关报告,到“十二五”末我国水电装机将达到3.3亿千瓦,其中2011年全国水电新增装机约1500万千瓦,拟开工2000万千瓦,年末水电总装机有望达到2.3亿千瓦。
(四)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带来问题,地方风电审批权或将收紧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驶上快车道,根据全球权威风电行业咨询机构BTM日前发布的2010年《世界风能发展》报告,2010年我国累计安装风电机组34485台,装机容量44733.29兆瓦,年同比增长73.3%;我国风电龙头企业华锐风电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9.2%增至2010年的11.1%,超过美国GE位居第二。风电的快速发展,除带来“2.24”甘肃酒泉风电事故所揭示的安全方面问题外,还有"并网规划与风电建设规划不配套"这一关键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项目审批方面,由于我国投资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由地方政府核准审批,一些风电场投资商通过将项目拆分成若干个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以求尽快上马;但在并网方面,不经国家统一审批的项目一般不被纳入风电并网规划,电网不保证全额收购,由此出现地方政府审批的很多风电场不时出现风机闲置现象。近日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有关规范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管理办法,最快将于上半年出台,首次提出地方政府在核准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之前,须拿到国家能源局的复函,否则不予通过。上述规定有望规范地方风电项目审批,有利于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内蒙古加快发展电力工业,有利于保障其电力外送地区的电力供应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快报,截至3月底,内蒙古自治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6754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5529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1140万千瓦,分别占到全国的7.2%、7.7%和33.6%,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和第一位。内蒙古依托丰富的煤炭、风能、太阳能资源,在传统煤电领域和新能源发电领域持续发力,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内蒙古电力集团总经理张福生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其中风电方面,预计到2011年底全区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300万千瓦,2015年末风电装机容量将超3000万千瓦,2020年末将超5000万千瓦。在内蒙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超高压或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实施“北电南送”工程,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外送能力。这将有利于缓解当地煤炭外送压力,有利于保障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的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