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宏观分析当前全球钢铁市场情况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8-16  浏览: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大宗商品价格


  美国债务危机起伏不定,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和美国评级下调突然落实,这三件大事导致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突然跳水,恐慌性抛盘直接打压价格。虽然目前美债违约风险暂时解除,各国金融机构松了一口气,但巨额债务问题并未消失,反而因为“借债天花板”提高而规模更加庞大。债务上限提高后,美国公共债务将进一步增加。根据专家测算,未来10年美国政府赤字预计高达10万亿美元,即使实现协议要求的2.5万亿美元减赤目标,每年的政府财政赤字也将达到7500亿美元,10年之后的2021年,美国将累计增加政府财政赤字7.5万亿美元,比现在的14.3万亿增长50%。


  庞大债务的持续增长,势必加重政府财政利息负担,导致其他方面支付能力被迫缩减。现在美国政府每年支出的债务利息就达到数千亿美元,为美国年度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不仅如此,美国虽然暂时避免了债务违约,但却丧失了AAA主权评级。


  而按照美国两党协议,在提高债务上限同时,必须在未来削减大致相当规模财政赤字。而在政府收入(加税与经济提升)不能显著增加的前景下,任何削减赤字计划都意味着紧缩开支,这对于因为需求不足而乏力的经济复苏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据此认为:美国经济再次出现衰退的概率正在上升,且已达到五成左右。


  除了美国债务以外,欧元区债务问题将是另外一个抑制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雷区”,甚至是更大的“雷区”。尽管前不久对于希腊进行了救助。但欧债危机也没有被止住,并且向意大利(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及西班牙(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蔓延,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雷曼兄弟”,引发对于全球经济更严重冲击,其影响范围甚至可能超越欧元区经济体。


  由此可见,虽然美国提高了债务上限,暂时避免了债务违约,但欧美国家债务庞大问题依然存在,住房和就业疲软问题依然存在。投资者与生产者信心不足、消费者“捂紧钱袋”以及政府被迫削减开支,几大效应叠加,将使得全球需求形势恶化,世界经济复苏也因此更为乏力,甚至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


  包括美国在内世界经济减速,势必导致全球大宗商品实体经济需求的明显减弱。因此,近期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低。其中石油价格一周内跌幅达到9%。如果世界经济再次衰退的局面真的出现,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几乎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都会再次暴跌,甚至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旧债加上新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债务利息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远远超出了美国政府偿债能力,也使得美国政府除了开动印钞机弥补,变相赖账之外,别无出路。其结果,当然是大量美元源源流入市场,引发美元贬值,尤其是另类美元贬值幅度(黄金等商品的美元实际购买力)的加大与速度加快,进而推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


  总体而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行情处于上述两大因素的博弈之中。如果经济减速,甚至经济衰退力量大于美元贬值力量,大宗商品价格便会跌落;反之,美元贬值力量更大一些,大宗商品价格就会上涨。


  近期来看,全球经济减速,甚至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使得商品市场面临很大风险,处于相对弱势。无论是矿产品、农产品,还是金属等,都不排除深幅跌落的很大可能。


  中、远期来看,因为多种因素引发的美元贬值将占据上风,完全对冲掉经济减速所产生的利空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的各种“救市”措施陆续出台,抄底资金的大量涌入,加之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情况依然良好,进而共同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谷底反弹,而且是较为强劲的反弹。前段时期跌落越是猛烈,其后的反弹力度越是强劲。由此可见,今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先抑后扬,呈现近弱远强格局,宽幅震荡向上格局。


  近期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CPI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位运行之后,7月创下37个月新高,通胀压力仍未缓解。虽然近期稳健依然是货币政策的整体基调,但将会发生一些变化。


  引起本轮通胀的实体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食品价格周期和生产资料价格周期正接近上升周期的尾声,这对于控制通胀来说是利好消息。国际因素方面,金融危机之后,为刺激经济恢复必然有一段畸高快速的发展阶段,但这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危机的结束,增长必然也会向长期趋势增速回归,因此全球工业增速的适当下降将会成为整体趋势。而中外经济周期具有较强的同步性,也就是说,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另一实体因素正渐渐消退。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而上半年密集使用的货币政策调控,其效果也许会在不久后显现。有分析称,下半年我国GDP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以上都说明,通货膨胀也许会在第三季度达到顶点后回落。


  货币政策方面,2011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基本是“每月一提准,隔月一加息”。未来货币政策将以更具灵活性的利率调控为主,必要情况下辅之以准备金率、央票等数量型工具。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继续上调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5%,这已经相当高。银行信贷市场资金正全面趋紧,一些银行也出现了“没钱可贷”的局面,而本来就存在融资难问题的中小企业更加贷不到钱。也就是说,央行提准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另外,上半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冲经济中过多的流动性,消除引起通胀的货币性因素。而引起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4万亿刺激计划所引发的天量信贷,引起M2高速增长;二是上半年大量央行票据到期。7月货币供应量与新增贷款降幅明显,表明前期紧缩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化。在通胀见顶预期及国际金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忧虑背景下,市场预计紧缩政策将放缓应变。


  货币政策已经转变了7月份时的紧缩姿态,因为外部不确定性现在压倒了通胀担忧。在目前虽然保持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但如果海外局势恶化的话,相信采取的第一个政策行动将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当前政策信号1)8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出的政策“灵活性”、“防范风险准备”;2)货币市场利率目前已降至2010年6月以来最低点,暗示货币政策可能已有所放松;3)央行和银监会都在鼓励银行以基准或优惠利率向保障房项目提供贷款,也鼓励银行向农村农业相关项目和中小企业放贷,此类“微调”暗示货币政策正微妙地处于观察期,逐步开始转向适当宽松姿态。


  9月钢价走势预测


  虽然近期的金融市场波动短期内使得钢价大幅波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钢材现货市场价格并没有跟随大宗商品的暴跌而下行,只是小幅调整了50元/吨左右,相对于前期的稳步上涨,当前的钢价只能算是小幅波动。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下游需求持续释放,根据公开数据,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1,8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较1-6月32.9%加速.和此数据相互印证的是各地保障房开工率的大幅提高,所以在下游需求的支撑下,现货钢价异常坚挺,短期内易涨难跌的局面很难逆转。


  由于今年的钢材贸易操作模式有所转变,从传统的依靠批零差价赌市场的模式逐步过渡到金融和现货相结合的模式,主要由于今年到现在,贸易商由于钢厂订货价格始终和市场价格倒挂,贸易商一方面利用承兑等金融票据向钢厂支付订货款项,而等钢厂资源到货后按照市场价格不论盈亏立即销售,再利用承兑汇票和回笼现款之间的时间差从事融资,从目前高企的拆借利率推算,贸易商最终收益远远大于销售现货时导致的亏损,大量钢材贸易商今年基本都采用这样的模式来操作,这样就导致市场现货库存非常分散,而且在持续减少的过程中,这样就导致现货下跌时,没有足够的抛压,现货价格始终在高位运行。


  进入9月后,由于宏观调控存在放松的可能,即使不放松,注水后的美元也使国内输入型通胀的阴影不散,高通胀的经济环境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宏观政策出现观察期,意味着前期持续收紧的流动性将会得到部分恢复,大宗商品的保值功能将得到体现,而且在高成本的推动下,钢厂短期内大幅降价的空间不大,持续推动钢价上涨已经成为目前钢厂的短期目标,一旦钢价格出现波动,导致客户订货不积极,大量现货库存将占用钢厂本来已不宽裕的流动资金,这是钢厂目前最担心出现的情况。